[摘要]教師當眾點評幼兒是指教師在其他幼兒在場的情況下對當事幼兒的行為進行或肯定或否定的評價。教師當眾點評幼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護班級的一般行為規范和具體活動規則。教師在當眾點評幼兒時主要使用肯定性語言,使用的具體策略有被點評者與受影響者同一、被點評者與受影響者分化兩種。教師當眾點評幼兒可以有效規范幼兒的行為,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維持班級正常活動秩序,但也存在一定的消極影響,因此教師應慎重選擇當眾點評幼兒的方式,以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關鍵詞]當眾點評幼兒;幼兒園教師;小班幼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8)02-0014-03
師幼互動按參與主體不同可分為教師與全班幼兒間的互動、教師與小組幼兒間的互動以及教師與個體幼兒間的互動三類。參照這一分類,我們粗略地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話語互動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一對一的話語互動,即教師與某一幼兒間的話語互動;第二類是一對多的話語互動,即教師與全班幼兒或部分幼兒間的話語互動;第三類話語互動是教師當眾點評幼兒,即教師當眾評價某一幼兒或部分幼兒的行為,其他幼兒作為觀眾或參評者見證這一評價行為。本研究將教師當眾點評幼兒的模式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實踐中教師為什么當眾點評幼兒、用什么樣的話語進行點評以及采用什么策略進行點評等問題。
本研究選取南京市某幼兒園小班為研究樣本。該幼兒園屬于省級示范性幼兒園。該小班配備兩位教師和一位保育員,其中一位教師是大專學歷,有4年半執教經歷,另一位教師是中專學歷,有3年執教經歷。研究者使用自然觀察法,觀察、記錄了兩位教師和一位保育員對幼兒行為的所有當眾點評。考慮到小班下午的活動時間比較短,研究者將觀察時間定為上午8點40分到12點30分,即從幼兒戶外鍛煉時間開始到幼兒進午睡室午睡為止。研究者對收集到的原始資料進行歸納整理,逐級編碼,從中選取了49例典型事件進行分析。
研究者通過以下三個基本要素來判斷教師的當眾點評行為:(1)教師發現幼兒有某種規范行為或偏差行為。(2)教師對該行為的口頭評價可以包含明顯的肯定或否定語言,也可以在字面上不含褒貶,但在語用情境中暗含褒貶。(3)教師在對某個幼兒或部分幼兒進行口頭評價的時候,其他幼兒作為觀眾或參評者在場。
一、研究結果與分析
研究者使用質化研究中的類屬分析法,以教師當眾點評幼兒的目的、教師的話語類型及策略類型為思考單位來整理、分析數據。呈現研究結果。
1 教師當眾點評幼兒的目的
研究者發現,教師當眾點評幼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班級的一般行為規范和具體活動規則。一般行為規范是指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幼兒需要日復一日遵守的規則,主要有安靜吃飯、遵守紀律、舉手發言、入園報到等內容。所謂具體活動規則指的是在特定活動及偶發事件中幼兒需要遵守的規則,主要有游戲規則、安全規則以及道德規范等內容。
調查顯示。教師出于維護班級一般行為規范的目的而對幼兒的行為作當眾點評較多。其中又以要求幼兒遵守紀律為目的的當眾點評最多。比如要求幼兒安靜坐回座位等。在出于維護具體活動規則的目的作出的當眾點評中,又以對游戲規則的強調最多,比如要求幼兒游戲時不能偷看等(見表1)。
2 教師當眾點評幼兒的話語類型
教師在當眾點評幼兒時,主要使用肯定性的語言。教師主要是通過“我喜歡蘭蘭”“我要表揚蒙蒙”“我看到豆豆做好準備了”等幾種典型句式來表達肯定的評價,比如在吃飯時間,教師面向全體幼兒說:“我要表揚丫丫,她已經吃第二碗飯了。”
對于幼兒表現出的不符合規范的行為,教師通常會作出否定性的評價,不過這種事件出現的頻率不高。教師一旦發現幼兒不符合規范的行為,往往會采用“亮亮不能……”這種句式來表達否定的意思,比如鵬鵬突然在活動室里大聲尖叫。教師馬上說:“鵬鵬,在活動室里不能尖叫。”
3 教師當眾點評幼兒的策略類型
(1)被點評者與受影響者同一
被點評者與受影響者同一的當眾點評指的是教師當眾點評了某個幼兒或某些幼兒,而他們正是教師想要影響的對象。觀察發現,被點評者與受影響者同一的當眾點評事件比較少,共有5例。教師大多采用直接否定幼兒行為的當眾點評策略,立刻制止或糾正該幼兒的行為。
幼兒坐在座位上,等待教師打開錄音機,播放故事。磁帶卡帶了。教師說:“喲,卡帶了。小朋友們等一下,老師一修就能修好!”一個幼兒說:“放屁!”其他幼兒笑了起來,有幾個幼兒也開始說:“放屁!”“放屁!”教師看著這些說“放屁”的幼兒,說:“用你的小腦袋想一想。這句話好聽嗎?不好聽的話不要說!”幼兒都看著教師,沒有人說話。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在當眾點評時沒有直接說出幼兒的名字,而在另外4例相似事件中教師都是在其他幼兒在場的情況下,指名道姓地直接點評某幼兒的不適宜行為,促使該幼兒改正自己的行為。
(2)被點評者與受影響者分化
這種策略是指教師當眾點評某個幼兒或某些幼兒,其真實用意是想去影響其他幼兒。在這些點評事件中,有時教師是通過點評某個幼兒來影響全體幼兒,有時是通過點評一部分幼兒來影響另一部分幼兒。
午飯時間,幼兒在吃飯。教師邊走邊觀察幼兒的進餐情況。一個小女孩擺弄著自己的勺子,沒有吃飯。教師見狀,站在她身后說:“一手拿碗,一手拿勺!你看樂樂吃得多好!”小女孩聽到教師的話后立刻一手拿勺,一手扶著碗,開始吃飯。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直接選取幼兒身邊的同伴作為示范對象。使該幼兒能迅速模仿示范對象的行為表現,迅速改正行為。本研究共發現4例類似事件。
集體教學時間到了。有的幼兒在互相打鬧。有的幼兒還在區角中游戲。有的幼兒正在收拾玩具。活動室里很喧鬧。這時教師面向全體幼兒大聲說:“表揚小小,她已經坐好了。”教師的話音剛落。其他幼兒很快停下手頭的事情,坐到座位上,抬頭挺胸,望著教師。活動室里鴉雀無聲。
在這則通過點評個別幼兒來影響全體幼兒的案例中,教師發現了小小的規范行為。并通過點名表揚的方式讓其他幼兒意識到自己的不規范行為,進而改正行為。調查發現,教師經常采用這種點評方式(22例),而且這種點評方式的實際效果不錯,能立竿見影地達到教師的點評目的。
開始吃午飯已有15分鐘時間了。教師來回走動,提醒幼兒快點吃飯。來到一組幼兒旁邊,教師看著其中一個吃得慢的幼兒說:“太陽組的小朋友都添過第二碗飯了!”這組的另一個幼兒仰起臉說:“我也添過第二碗飯了!”吃得慢的幼兒聽了之后,張大嘴,邊看著教師,邊把飯送入口中。
在本案例中,教師通過點評一部分幼兒的方 式來影響某個幼兒改正自己的行為。本調查中共發現類似事件3例。
戶外活動時間,教師帶領幼兒玩“小孩真愛玩”的游戲。在游戲中,教師發出指令:“小孩小孩真愛玩,摸模這摸摸那,摸一下籃筐扭回來!”但是很多幼兒并沒有按照指令扭著回來,而是走或跑回來的。教師說:“丁丁扭得好!豆豆扭得好!陽陽也扭得好!他們都知道要慢慢地扭回來。”聽教師這么說,絕大部分幼兒開始慢慢地扭著向教師走去。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常采用如上所述的點評一部分幼兒來影響其他幼兒的點評策略(17例)。實踐證明,這種策略很有效。
二、討論與啟示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針對幼兒的行為表現作出的當眾點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幼兒改正錯誤行為,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同時也能讓幼兒明白規則的重要性,以便在游戲中更好地遵守規則。此外,當眾點評幼兒還有助于教師有效地維持課堂紀律,規范班級管理。
本研究發現,教師一般會采用當眾點評幼兒的方式來處理一些偶發事件。比如教師發現了幼兒的不規范行為時,往往會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組織全班幼兒就這一事件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幼兒明白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從而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當然,教師在發現幼兒值得表揚的行為時,有時也會采用這種方式進行處理。比如,教師發現某個幼兒幫助教師收拾桌布、幫助同伴穿衣服等行為時,也會當眾點評,引導其他幼兒向該幼兒學習。研究發現,教師就生活中的偶發事件進行當眾點評,能起到良好的教育、預防作用,有效糾正幼兒的錯誤行為。
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必須遵守一定的活動規則才能將游戲進行下去。但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還比較淡薄,這就需要教師適時地給予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游戲規則。教師發現幼兒違反游戲規則的行為時,會當眾指出該幼兒的違規行為,并告訴該幼兒游戲的規則是什么,同時也讓其他幼兒明白只有遵守游戲規則才可以繼續玩游戲。研究發現,教師就游戲中的幼兒違規行為進行當眾點評,有利于游戲活動的正常進行。
就幼兒進餐等日常行為進行當眾點評時,教師通常會采用表揚某個幼兒或部分幼兒的方式來實現影響其他幼兒的目的。研究發現,這一當眾點評的效果很顯著。通過“表揚蒙蒙”“我喜歡蘭蘭”等明顯帶有表揚意味的語言對幼兒符合規范的行為進行點評,可以為其他幼兒樹立榜樣,迅速有效地規范全體幼兒的行為。而且,已有的相關研究也證明,教師采用表揚策略管理班級,對規范小年齡幼兒的行為習慣很有效。但是,教師在運用這種表揚策略維持班級紀律的同時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忽視被表揚者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根據實際需要謹慎選擇當眾點評方式,以促進全班幼兒的健康發展。
【幼兒園教師“當眾點評”行為的研究】相關文章:
• 新時期幼兒園優化管理模式探討
• 幼兒園生態環境教育的策略
• 淺議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性
• 幼兒園裸照,凸顯教師“法律意識”淡薄
•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幼兒園管理水平
• 試論幼兒園語言教育
• 幼兒園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
• 基于農村幼兒園管理的幾點思考
• 如何構建幼兒園持久的核心競爭力
• 情感教育在幼兒德育中的運用分析
• 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資源整合現狀
• 幼兒園的隱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