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認識人民幣》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數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了解人民幣的單位,知道元、角之間的大小,認識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如何識別人民幣幣值的正確方法,在購物游戲中,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數學《認識人民幣》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幣,知道如何識別人民幣幣值的正確方法。
2.了解人民幣的單位,知道元、角之間的大小。
3.在購物游戲中,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準備:
課件、人民幣、籃子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人民幣
1、直接引入:師——“請小朋友一起來看看大屏幕。”
2.猜測(課件):a、“這是什么?”“對了,這就是錢。”
B、“請小朋友仔細看看,這些錢一樣嗎?”(引導幼兒觀察。)(數字、顏色、圖案、紙張大小不一樣)
“你們知道這些錢共同的名稱嗎?”(人民幣。)
C、小結:人民幣又分紙幣與硬幣。
3、讓幼兒了解錢的用途。
師:你們知道錢是用來做什么的嗎?它對人們有什么用處?
小結:人們通常用錢來買東西,比如我們穿的衣服、褲子,吃的菜等等;錢雖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沒有錢,我們都難以生活下去。
4、對幼兒進行養成教育。
教育幼兒愛護人民幣,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認一認、說一說
課件:你都認識哪些人民幣嗎?你認識的有哪些?看看說說這些人民幣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點介紹角幣,識別角幣的單位。
(課件)紙幣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幾個數字1?教師點擊課件,共同尋找人民幣1元上的數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從漢字、拼音的單位上都能告訴我們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幣,并小結:原來1元人民幣既有硬幣又有紙幣,他們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幣。
看課件,找找還有哪些人民幣也有硬幣,隨機轉動。
(2)互動游戲
a、師取錢,幼兒說。
b、老師說,幼兒取。
(三)游戲“湊錢”
老師交待活動要求——為災區小朋友買一批學習用品,可超市只有3、4、6、7、8、9元的物品,而人民幣只有1、2、5元。怎么辦?
1、小結:學會湊錢
2、幼兒游戲,老師指導。
3、集體檢查湊出的錢是否不多不少剛好買你所需的學習用品,討論我們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湊出x元錢。
活動反思:
本節課來源于大班下期《領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孩子已經開始接觸到人民幣,如收到壓歲錢,隨大人去超市購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親身購物的經歷,所以他們對人民幣也有一定的感性經驗,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學期幼兒對10以內數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這也為感受10元以內人民幣的數量關系作了知識方面的準備。在本次活動中,認識人民幣,知道面額的大小,了解元與角的關系,是個重點,而使用人民幣進行分解組合,有計劃合理消費是個難點,整個活動以“認識人民幣”——“識別人民幣面值大小”——“為災區小朋友購買學習用品”三個環節來貫穿,從而讓幼兒在富有情趣的活動中來獲得人民幣的粗淺知識,練習10元以內人民幣的分解組合,及養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環節中,我使用了課件、實物等教具讓幼兒運用觀察、比較等方法來讓幼兒認識人民幣及其面值,知道它們的單位大小關系。在活動中發現幼兒能夠很好的掌握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而對元與角之間的大小關系不清楚,所以我請幼兒比較:數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知道其單位不同、數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環節,根據幼兒的知識準備,我們設計了超市購物的游戲,讓幼兒來感受x元錢的不同組合形式。這里我們給幼兒準備了10元、5元、2元、1元面額的人民幣,在操作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的數字錢也是有講究的,10元只有1張,5元面額的有1張,2元面額的有1張,1元的比較多,這樣做就是要促使幼兒在沒有X元面額的情況下動腦筋去嘗試別的組合形式。而且這里我向幼兒提出了要求,購物后幼兒之間要互相交流,這個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進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進行著自我糾正,自我調節。在這個環節中,加入了收銀員教師的收錢環節,既對幼兒的操作進行了驗證,又使活動更加情節化、游戲化了。
小百科: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的輔幣單位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幣符號為元的拼音首字母大寫Y加上兩橫即“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人民幣》含反思】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