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探究的對象,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實際的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我們在創造性游戲中發展兒童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中嘗試加入瑞及歐的方案教育理念,以兒童為中心,從他們的興趣、需要及經驗出發,在兒童的探索活動中,充分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使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活,以下是我們的一些做法:
一、創造游戲中發揮孩子自主性,學會主動發現問題,體現發現的樂趣。
例如,在公園的主題中,通過實地到公園游玩,繪畫公園,討論在公園的所見,看公園的錄像等,讓孩子們積累一定公園的經驗后,我們進行了公園的創游活動,經過孩子們協商之后提出公園里的小主題,并分組構建,然后在構建的公園里玩扮演游戲,由于第一次玩,游戲中較為混亂。當時,我并沒有指出孩子構建和游戲中的失誤,而是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果然在游戲之后,孩子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個說,兒童樂園沒有圍墻,有人不買票就進來了,喂小動物的食物太少了,不好玩,還有的說,有人不排隊,不守規則。青青說:打槍的管理員很奇怪,給人打三槍,但是給我打一槍。這樣大家都將自己的意見陳述出來,在此過程也說明他們已經發現了問題。
二、形成安全的探究氛圍
形成安全的探究氛圍就要接納孩子們不同意見,探究方式和發現。幼兒的觀點和興趣常常與教師不同,接納和支持幼兒的觀點和興趣,會使他們有更多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的探究活動。
例如:在公園的游戲中,首先要確定公園主題中的內容,當孩子聽到要玩公園后,個個興致勃勃,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提出多個內容:玩釣魚、小賣部、喂小動物、打槍、滑梯、蕩秋千,還有的提出開電影院。我們把孩子提出的內容都接納,讓孩子感受老師重視他們提議。然后就讓孩子們選擇要玩的內容,這時,劃船、蕩秋千、小賣部的游戲都沒有人玩,而我們也沒有強逼孩子,最終確定7個小主題,之后就是怎么玩和需要準備什么材料,既然內容是他們提出,那玩法也應當由他們確定,就這樣我們從定出內容逐步深入到確定玩法規則,老師都沒有過多干澀,只是不斷支持、鼓勵、為積極游戲打下很好的基礎,形成安全的探索氛圍。
三、營造“困難因素”讓幼兒親歷和感受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1、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幼兒發現問題之后就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探究學習的理論探究經歷了形成問題,建立假設,制定方案、檢驗假設弄得出結論的過程。
例如:打水仗游戲中,開始他們只是拿著水槍互相噴射,游戲之后大家都說不好玩,不分輸贏,有的提出射到眼睛了,在討論中,我就引導大家提出積極的意見。有的提出要分成兩隊,有自己的陣地,又有的提出做一些障礙,阻擋墻,盾牌。第二次玩的時候,他們興致很高,內容和材料更豐富了,游戲中他們繞過障礙物向敵0方推進,用膠板作盾牌阻礙子彈,在阻擋墻作偷襲,游戲更好玩了,游戲之后,又提出用帶頭飾作標志分出敵方,并想出用水桶裝水,放在陣地中,若被人倒掉就輸,以示輸贏。第三次游戲顯得更好玩了,之后還提出放地雷……給游戲增添了樂趣,就這樣,每一次的游戲之后,大家都共同對游戲進行思考,提出改進的意見,從中也讓幼兒習慣動腦,學習表達想法,與別人分享,并從別人的想法中得到新的構思,進行深入探索。
2、主動探索,得出自己的結論
當幼兒產生并表達某種觀點時,教師并不直接提出對錯,而讓他們通過探索,證明或推翻原有的想法,自己得出結論。
例如:在公園游戲中,有幾個幼兒決定玩釣魚的游戲,確定后,我就引導幼兒對主題進行思考,提出問題:“怎樣玩游戲,需要什么材料,怎樣制作。”孩子們根據已有經驗大膽發表意見,提出需要的材料:魚、釣竿、塑料桶子、繩子,然后大家就按照所提出的材料分頭去收集和準備,之后就開始制作了。他們想到用現成的玩具魚,釣竿用高爾夫球棒,又要我幫助把繩子的一端系在球棒上,做好后,他們發現繩子釣不到魚,這是,有的幼兒提出在科研室里有些魚竿一頭是系著磁鐵的,于是又拿來磁鐵,并用透明膠將磁鐵固定在繩子的一端。以為大功告成了,駿杰說:我來試一試,將磁鐵靠近玩具魚,發現還是釣不到,銘拿玩具魚說:“這里沒有鐵做的鉤子,當然釣不到了,怎么辦?”后來,嘉駿發現柜子上有很多材料就說:“那邊的東西不知有沒有鐵做的”?銘說:“讓我看看”于是拿著磁鐵,去每樣東西吸一下,終于發現回形針和一些小釘子可以讓磁鐵吸住,經過篩選,他們將回形針扣在玩具魚上,菁菁試試,魚終于釣起來了,成功了,組員都很興奮,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沒有過多的干預,但是適時提供材料,讓幼兒通過探索,得出結論。
四、解決困難過程中,發展幼兒合作,表達和交流能力
在進行探索時,我們嘗試引導孩子積極參加小組討論,使他們關注到一致和不一致的觀點,引發幼兒學習與同伴協商和深入思考,培養同伴間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力。
1、小組探究和討論
小組探究共同的主題和內容有助于發展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機會。
例如:在構建“昆蟲樂園”的活動中,我們嘗試讓孩子們自由組合,小組中通過輪流表達的方式去討論,共同定出構建哪種昆蟲的樂園,并確定樂園有些什么,用什么材料構建,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讓幼兒互相學習,得到更多新的信息和經驗,而同伴不同的看法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能促進他們不斷思考。
2、用多種方式表達、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瑞吉歐人認為兒童表現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方式是多種的,用馬拉古齊的話說就是:“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種思考和游戲方式,如語言、繪畫、建造、泥工、美體動作等等,而記錄也是表達的一種方式,記錄的方法也有多種。于是我們嘗試將記錄融入到游戲中。例如:在找昆蟲的游戲中,提供每人一張記錄紙,上面畫有一個表格,第一格畫有常見的和幼兒認識的昆蟲,第二格讓幼兒記錄發現昆蟲的地方,第三格記錄昆蟲的走動方式,幼兒在大花園里邊走邊看,并將看到的記錄下來,記錄中,有的用繪畫方式,有的用粘貼的方式,有的用符號記錄,回來看大家將記錄紙打開,共同分享探索的過程,幼兒獲益良多,這樣的活動,一方面可以讓幼兒有目的去觀察,又能幫助幼兒將記憶保持,還可以幫助他們把對世界的人表現出來,也便于老師了解和研究幼兒,對于老師和孩子都有收獲。
又如在構建昆蟲新樂園活動中,如幼兒提供多種材料,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認識方法和愛好,充分運用材料去構建,有的運用廢舊材料去制作昆蟲,有的用橡皮泥捏出昆蟲,有的用繪畫方式,有的還嘗試將各種材料貼在自己身上扮演昆蟲,就這樣,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在同伴面前大膽展示自己對昆蟲的認識。而當他們運用不同方式表現同一現象時,他們對這一事物的理解也在不斷加深。
經過一學期的不斷嘗試,取得較好的效果,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探究解決問題,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得出結論,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并與同伴進行交流,使他們學到如何去獲取知識,也就是學會學習,不僅學會學習,還發展他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和行為。
【創造性游戲中發展兒童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相關文章: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