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就幼兒健康領域的發展明確提出既要重視幼兒的運動興趣,又要在凸現幼兒活動主體性的基礎上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這一觀念的提出,向傳統的體育活動模式發起了沖擊。只有創設符合幼兒年齡的運動環境,幼兒才能獲得健康的鍛煉,為促進心理品質的提高打下基礎,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并通過合作完成一項運動,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本文首先闡述了創設幼兒運動環境的原則,其次分析了打造幼兒運動環境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運動 心理品質 運動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應該開展各類游戲等活動,為幼兒提供輕松融洽的氛圍,讓幼兒在其中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收獲寶貴的利于身心的經驗,促進心理品質的提高,使幼兒健康發展。所謂健康,是指應讓幼兒全方面發展,在身體、智力、心理、社會適應力等四者之間達到一種平衡。幼兒園教師要為幼兒創設運動環境,從而使幼兒通過運動促進心理品質的提升。
一、創設幼兒運動環境的原則
根據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原則和宗旨,運動環境的創設也有原則可遵循。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原則。
1.教育性與發展性原則。環境與教育宗旨相一致。在創設幼兒環境時,教師首先要滿足的就是幼兒的教育性,不能僅僅追求美觀,為了環境而布置環境,而應該創設有利于幼兒發展的運動環境,促使幼兒全面均衡發展。此外,教師在提高幼兒對環境認知的同時,要提高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社會的思考能力。同時,幼兒園也應根據時期的不同,具有針對性地制定階段目標,并為了實現目標提前準備事項,保證計劃的順利執行。
2.場地的適應性與安全性原則。幼兒在此階段是身心受影響最大的階段。幼兒園教師應滿足幼兒對世界的好奇,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在活動區域內,教師應投放適宜的材料,并根據活動場地的大小調整材料的多少。如天氣較冷,投放運動量大的材料;天氣較暖,投放運動量小的材料。其次,運動量也要注意適宜。幼兒活動的場地安全問題是不可忽視的。在場地內不能出現尖銳物品,以免劃傷;不能出現過于小的材料,以免幼兒吞咽。此外,教師提供的材料、玩具等應符合國家規范。并且,教師應對它們的材質、易燃性甚至包裝等方面嚴格把關。在場地中,不適應幼兒活動的區域應用物品圍起來,并標上鮮明的警示標志,避免幼兒在教師的疏忽下進入,發生危險。
3.運動的開放性與游戲性與原則。所謂開放性是指不僅僅讓幼兒在園內運動,也要考慮到園外大自然的環境,讓幼兒在兩處環境中活動,加深對幼兒的身心鍛煉。幼兒園不能脫離自然環境對幼兒進行封閉管理。大自然對幼兒帶來深刻的影響,如果幼兒園不對幼兒加以引導,會對幼兒發展極為不利。游戲性是指在學習游戲化觀念的指導下,在活動設計過程中就活動內容、培養目標、動作發展等方面,借鑒游戲內容、情節、設計、選擇適當的活動器材、評價方法、指導策略,讓幼兒以自發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過程,從而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體驗中獲得知識技能,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二、幼兒園運動環境的創設策略
1.優化資源,創設豐富多彩的運動區域。在運動環境的創設過程中,我園堅持以《3-6歲兒童學習與指南》為引領,遵循因地制宜,把安全性置于首位,充分利用學園前后操場及架空層創設了適合幼兒運動的區域,按照創設幼兒運動環境的原則,根據幼兒動作發展和運動器械的不同,沿著地面發散、立體開發、控制延伸的思路合理開拓游戲運動場所,避免了基本動作鍛煉的缺失,又滿足了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
在前操場,我們依據幼兒的動作發展創設了平衡區、鉆爬區、手眼協調區、民間游戲區、臂力區、投擲區等不同的活動區,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的游戲需要。在平衡區,我們提供高低不同的圓樹干、木樁、轉盤、吊橋、輪胎秋千等器材。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可以盡情地玩耍。我們還利用平衡區的器材設計出“海底打撈”的游戲,讓幼兒從各種不同平衡器械上通過,并用各種辦法“打撈”物品。這樣就將不同的器材整合到了一起,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平衡能力,更增強了他們克服恐懼、堅持不懈的心理品質。在手眼協調區,我們利用現有的紫藤架設置吊籃,提供了高低大小不同的水果、蔬菜和農作物,然后讓幼兒利用自制的收物竹竿自主收、掛,為幼兒創設了一種動態性的游戲環境,使幼兒在快樂游戲的同時鍛煉了手眼的協調性。在臂力區,我們在沙池上設置了帶滑輪的拉桿,并提供沙袋、水桶、鈴鐺等游戲物品,為喜歡力量鍛煉的幼兒提供了專門的游戲場所,滿足了幼兒的需要。此外,我們還專門設立了獨具特色的民間游戲區,有舞龍、抬轎子、跳竹竿、扎手絹、跳橡皮筋、跳格子等這些耳熟能詳的民間游戲。這些游戲不僅簡單安全,而且深受幼兒的喜歡。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僅強健了體魄,更使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得到了鍛煉。
后操場的設計則主要彰顯自然資源的利用,分別創設了野趣區、攀爬區、騎車區、玩球區、嬉水區、陶土區等活動區域。野趣區,我們設置了長龍爬網,長達48米,設有三個休息口,在橡膠跑道和草地上提供竹梯、輪胎和木架等工具,并利用小山坡和山洞, 創設了“營救小動物”過關的游戲場景。騎車區有可帶人的三輪車、扭扭車、手拉車、獨輪車。場地設有兩處電控的紅綠燈、人行道、車道和隧道。陶土區在自然的草地上,家長和孩子可親子合作利用煤印、簸箕、獨輪車、鏟子、或木板等工具在土區挖淺溝。嬉水區則利用場地中的水池,增設小水井、水桶、水泵、水車、釣魚竿、塑料垂玩具等,設計了“農夫樂”的游戲,如從水井里提水,挑水,將水送給卡片上指定的地方、人物或為種植園地澆水……豐富多彩的運動區域,不僅為幼兒創設了富有趣味性的游戲環境,更讓幼兒融入大自然,既鍛煉了身體,也給他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2.立足發展,創設富有特色的運動文化。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環境對幼兒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在運動文化的創設方面,我們主要以中國運動名將及運動類別呈現以及家鄉運動文化的教育為主。我園的建筑結構相對比較獨特,分三個六邊形的區域,每個區之間又相互連接,呈蜂窩狀。我們在室內的三個廊道分別打造了“家鄉――中國――世界”的體育文化長廊,家鄉的運動文化以富有本土特色的“白鶴拳”為主,呈現了白鶴拳的起源、影響、發展等,設立了白鶴拳互動墻,供幼兒發表參觀體驗和表現創造的作品;中國冠軍廊則展示了中國的運動名將,中國申辦的各類運動會及其體育項目,創設了體操表演小舞臺、運動項目表現涂鴉墻;世界奧運廊則展示了奧運的起源、文化等基本情況,通過運動項目拼圖墻,定期舉辦關于世界運動文化的知識競賽來鼓勵幼兒對體育知識的了解。在幼兒每天的必經之路――臺階上,我們還展示了奧運項目、球的類別、冬奧會等相關運動知識,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感受與學習。通過三個廊道的創設,為幼兒提供了欣賞與互動的空間,激發了幼兒關注運動、參與運動、熱愛運動的情感。
此外,我們還定期舉行了以運動文化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如班級主題活動:我愛運動,永春白鶴拳,健康寶貝,新年親子運動會,遠足野趣活動等。通過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幼兒的運動興趣,使幼兒感受到了當地的傳統文化。這樣不僅激發了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更提高了幼兒的身體素質,培養了幼兒合作、堅持、克服困難等運動品質。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幼兒園是幼兒學習成長的一個重要場所。幼兒的全面發展需要一個健康優良的環境,而幼兒園的運動環境創建就顯得尤其重要。幼兒園應樹立正確的創設環境的觀念,遵循運動環境的創設原則,利用打造運動環境的有效策略,變“統一活動”為“分區活動”,變“模仿學習”為“探索學習”,變“被動運動”為“主動運動”,讓幼兒獲得更多自主運動的空間,在與環境中的人或物互動過程中達到鍛煉身體,掌握基本動作的目的,形成對人、對事、對物的正確態度,促進其社會性發展,讓幼兒真正體驗到“快樂運動”。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2013.
[2]劉馨.學前兒童體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朱四海.淺議幼兒戶外活動中運動安全的管理策略[J].中國市場,2013.
[4]韓莉.幼兒自主性體育運動之我見[J].新課程研究,2011.
[5]花玉芳.創設支持幼兒發展的趣味運動環境[J].小學科學,2013.
福建省“十二五”規劃辦立項課題《運動課程實施中幼兒個性心理品質培養的探究》階段成果。
作者簡介:
方莉梅,港永幼兒園園長,小學中學高級教師。
(責編 張翼翔)
【幼兒園運動環境創設實踐與探索】相關文章:
• 幼兒園班級物質環境創設微探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策略
• 淺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
• 幼兒園環境創設
• 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創設的策略
• 現代幼兒園環境創設思想理念
• 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應注意的問題
• 幼兒園自然角環境創設的有效途徑
• 《淺談農村幼兒園活動區的創設》
•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
• 淺談幼兒園室內墻面環境的創設
• 淺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