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的提出和意義 1.課題的提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但事實上,當前幼兒園往往只把課間游戲看成是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容易被忽視。幼兒園課間游戲內容較少、形式單一,且缺乏較強的整合性、系統性。教師對課間游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課間游戲時間得不到保證,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
2.課題的意義
(1)課間游戲有利于身心健康。游戲伴隨著愉快的情緒,能促使他們感到快樂和滿足,研究表明:“情緒與人的身心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使剛來園的孩子盡快擺脫“分離焦慮”適應新生活,幼兒園可創設 “娃娃家”,布置臥室、廚房、餐廳,讓幼兒置身于“家”的氛圍中,吸引幼兒去操作材料,虛擬的“家庭生活”滿足了幼兒在感情、心理上對家的依戀,促進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2)課間游戲有利于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在自主游戲中,幼兒通過與同伴共同游戲,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游戲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們相互表白,逐漸學會了表達,為同伴間的交往提供了條件。
(3)課間游戲有利于培養意志品質。游戲對幼兒的誘惑,會使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而遵守規則,這樣幼兒在與同伴游戲中掌握了規則,又逐漸形成人際協調的合作關系。游戲的興趣使幼兒愉快的服從游戲規則,約束自己,也使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與人交往、協商、謙讓、解決糾紛、遵守規則等社會行為,可以彌補獨生子女缺少同齡伙伴的不足。
二、理論依據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游戲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2.皮亞杰的認知發展游戲理論
皮亞杰開拓了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考察兒童游戲的新途徑,他強調活動的重要性,強調兒童游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結構,強調游戲的情感發展價值。
三、課題研究目標
(1)豐富課間游戲的內容,提供適宜的游戲材料。培養幼兒對課間游戲的興趣,開發多種潛能,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2)探索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
四、研究內容
1.豐富課間游戲的內容
(1)器材豐富的戶外活動。課間活動既能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發展幼兒的活動能力,又能豐富和活躍幼兒的生活。我們園的課間游戲主要是器械活動,每天上午的課間活動我們都會準備不同的器械讓幼兒進行活動,不僅促進了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也使戶外游戲活動更富特色。如玩輪胎滾滾、踢毽子、曲棍球等,這些活動的游戲材料取材方便,并適合幼兒進行小型分散地練習;如旋轉的彩虹傘、好玩的呼啦圈等,這些活動不僅能發展幼兒的多種能力,還能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游戲材料的選擇上,我們要根據年齡段幼兒的動作發展水平進行選擇投放,比如給我們小班幼兒提供一些易于掌握、模仿性較強、數量充足并能促進動作協調發展、滿足幼兒活動的體育器械。
(2)形式多樣的自主性游戲。幼兒自主性游戲,是幼兒在師生共同創設的游戲環境中“幼兒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游戲,在與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促進幼兒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我們幼兒園的自主性游戲活動是上學期開始實施的,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自主性游戲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動開展的方式是以幼兒自由活動、自由結伴為主,教師只是幼兒游戲活動時的支持者、指導者、幫助者。自主性游戲活動激發了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讓幼兒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對幼兒的個體社會性、獨立性、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等各項綜合能力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在游戲內容和形式的選擇上我們會通過仔細的分析和刪選,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選擇適合他們的游戲活動,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體驗到快樂的情感。
(3)寓教于樂的游戲活動。在開展課間游戲活動時,教師應有意識地把集體教學和分散練習有機結合在一起,根據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各有側重。例如:針對小班幼兒動作發展水平,我們在課間中盡量創設游戲情景,在游戲情景中激發幼兒參與課間游戲的興趣。課間游戲中經常會有一物多玩的材料,一種材料的多種玩法,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教師教會幼兒游戲材料的基本玩法后,再引導幼兒發現它的多種玩法,并介紹給同伴,教師及時鼓勵和表揚,使幼兒體驗創新成功的喜悅。
2.提供適宜的課間游戲材料
(1)創設室內游戲的材料。幼兒年齡小,有較強的親子依戀,尤其是剛入園的孩子,他們從一個熟悉、安全的家來到一個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懼、膽怯的心理,為了讓幼兒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創設了娃娃家,幼兒特別喜歡娃娃家,因為那里有他們喜歡的娃娃、各種家具、玩具及舒適的環境,使幼兒滿足對家庭的依戀,找到家的感覺,情感上得到滿足。一段時間后幼兒越來越多,許多幼兒都喜歡娃娃家。為此根據幼兒的需要,我們選材要貼近幼兒生活,投放的材料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如:小杯子、小夾子、柱子、豆子,幼兒在操作中探索學習。戶外的有毛線球、乒乓球、捉迷藏、丟沙包……。課間領域游戲的內容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一般兩周更換一次新內容,并且每一次都能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材料,以保證游戲的質量。如自然領域游戲《找找哪些東西有生命》,我們盡量為幼兒提供較多的動物、植物、非生物圖片材料,并且每個參加游戲的幼兒都有一套,讓他們區分,找出有生命的東西。
(2)提供戶外游戲材料。豐富的課間游戲離不開多種游戲材料的參與,各種游戲材料與幼兒的課間游戲密不可分,我們提供給幼兒的游戲材料的種類、數量、安全、活動價值等都會影響課間游戲開展的效果。游戲材料能促進不同幼兒多種能力的發展,如戶外大型玩具滑滑梯、海盜船、搖搖馬、蹺蹺板等,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能力的差異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進行活動,不僅能滿足幼兒不同的需要,又能促進幼兒不同程度的發展。游戲材料還可以促進幼兒自信心、責任感等多項能力的發展,如:腳踏車、呼啦圈、高蹺、跳繩等。
(3)做孩子的引導者和游戲伙伴。教師是課間游戲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應盡力站在幼兒的立場去把握他們內心的想法、理解他們獨特的感受方式。當孩子出現困難時,教師在游戲中就起到了引導者的作用。例如在 “投籃”活動中,個別幼兒對投擲出現了一定的苦難,教師就引導幼兒選擇不同高度、不同距離的小筐進行投擲,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既是引導者更是富有童心的游戲伙伴,對于需要幫助的孩子,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在活動需要的時候自己也可以加入了游戲隊伍。
(4)挖掘課間游戲的教育價值,探索幼兒課間游戲的有效指導策略。所謂“幼兒園一日生活皆教育”,在正規教育活動的間隙,即課間暫短游戲活動也是非正規活動的一部分,而且幼兒在這無形中也常常有或多或少的收獲,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開展課間游戲活動,把課間的游戲活動與正規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而不是把上課作為一種孤立的學習過程。所以本年段開展小班段課間游戲的研討活動,就幼兒園小班課間游戲的指導作了初步探討,共同尋求游戲的指導策略。
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對發展幼兒想象力,增強體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整個游戲活動既體現了一個認知構造的過程,又保全了一個藝術成型的造型結果。幼兒在設計和建造活動中,不僅形成了認真負責、堅持耐心、克服困難、互相協作、團結友愛的良好品質,同時更促進了幼兒感覺、知覺、思維的發展。
注:此文為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二五”2015年規劃課題《幼兒園課間游戲活動的實踐研究》(課題批號:BY[2015]G002)研究成果。
【幼兒園課間游戲活動的實踐研究】相關文章:
• 如何在幼兒園中巧用獎勵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
• 幼兒教師教育觀念重要性
• 初探幼兒園“三位一體”新型班級管理模式
• 幼兒園園長管理是門“大藝術”
• 淺談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開展
• 淺談鄉鎮幼兒園規范化管理
• 農村幼兒園集體備課的有效性
• 特殊需要兒童如何融入幼兒園教育
• 幼兒園如何進行數學教學
• 幼兒園家長工作之探析
• 幼兒規則意識中幼兒園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