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是幼兒園的細胞,是學習進步的起點。班級管理既瑣碎又平凡,相對于大中班班級管理,小班管理有其獨有的難度。文章從與家長的溝通等三個方面探討了幼兒園小班班級管理藝術。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班級管理;藝術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15-0125-01
班級是幼兒園的細胞,是實施保教任務的基本單位。幼兒園小班班級管理也隨著時代的春風有了新的變革,時代在變,幼兒生活的環境在變,幼兒也在變,小班幼兒的管理也要相應隨之變革。
一、關注家長,及時溝通,是管理好班級的前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剛剛入園,往往都有一個過渡期,此時許多幼兒因為環境的變化、生活習慣的變化而感到不適,他們不愿意來幼兒園或是勉強來幼兒園,情緒低落,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有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霸道任性;有的孩子行為習慣較差,不能自律;還有些孩子膽小害羞,不愿意與人接觸。總之,新入園的孩子因為家庭環境或性格原因,面對新事物和環境也會有不同的反應。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只有3歲左右,大部分幼兒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需求。所以,開學時與家長溝通就分外重要。
家園合作是班級管理的橋梁。剛開學,筆者就請家長到園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幼兒學習生活環境、接送孩子時間、家長與幼兒溝通方法等。更重要的是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一日活動安排,讓家長對幼師有信心,放心把孩子交給幼兒園。介紹以前出現的一些意外情況,如在操場上不小心摔了一跤、與其他孩子發生了爭執、磕磕絆絆等,及時讓家長了解情況,這樣家長就有了一定心理準備。家長的尊重、理解、支持對班級工作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還要建立立體溝通模式。班級工作中,與家長的溝通是一大難題。孩子的父母往往正處在事業的高峰期,他們沒有太多時間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回到家里,父母往往會問孩子今天學了什么,吃飯怎么樣,睡覺怎么樣,而孩子年齡小,表達能力有限,很多孩子不會表述或不愿意說。家長都對孩子情況不了解,可能會產生誤會。及時溝通,告訴家長孩子在園情況,家長就會放心、安心,也能夠配合幼師的工作,產生家園合力的效果。因此,開學初筆者就建立了班級博客,及時更新,把幼兒在園情況以書面和照片的形式上傳,讓家長可以看到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孩子的作品,了解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開展情況。定時把教學的
兒歌、故事、歌曲等放在博客上,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復習。還可以運用網上家長學校的平臺,讓家長看到每天的菜譜,知道飲食情況,便于協調家里的菜譜,給孩子烹飪更健康、更營養的菜譜,糾正孩子挑食的壞習慣,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關注同事,精誠合作,是管理好班級的保證
每個教師都有各自的優點,幼師和保育員精誠合作,形成合力,互相補位,才能共創和諧、快樂的環境。
1.分工合作。分工協作,責任到人,根據每位教師的特點,各司其職,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努力配合。例如,擅長手工的教師,在班級環境的策劃、游戲區角的創設、學習型區域的布置要多花一些心思;擅長計算機的教師,可以運用特長,豐富班級博客、制作更精美的成長檔案,在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留下寶貴的剪影。保育員在健康方面就要多操心一些,保證環境的舒適整潔。這樣,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長,讓孩子得到最佳指導。
2.碎片交流。每天利用閑暇時間進行交流,哪個孩子進步明顯,哪個孩子最近特別調皮,應該用什么方法來鼓勵他們,哪個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哪個孩子喜歡欺負人,哪個孩子愛哭,哪個孩子霸道等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加深溝通,三個人一起討論本周的工作計劃,不管是幼師,還是保育員,都應統籌意見,共同制訂出相應的實施措施。突出問題,共同尋求解決的方法。
三、關注孩子,以愛育愛,是管理好班級的關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教師要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
1.要讓孩子感受到關愛。愛在點滴之間,在孩子的世界里,首先要讓他們親近教師,才能向教師學到東西。孩子們剛剛入園,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教師要給孩子溫暖的眼神、親切地問候、溫柔地撫摸,像陽光給孩子以心靈的溫暖,讓孩子感受到媽媽一樣的關懷,從而信任教師,愿意和教師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比如,筆者班級有一個孩子剛入園時不愿意自己吃飯,吃得很慢,又有些挑食。一開始,筆者先給她稍微少盛一點飯菜,告訴她飯菜多香呀。一邊喂一邊鼓勵她快快嚼,讓她對吃飯產生興趣。慢慢地她就主動說要自己吃飯,最后順利地闖過過渡期,適應了幼兒園的常規生活。現在她的飯量也和其他孩子一樣了,身體也強壯起來。
2.要讓孩子感受到公平。《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為每一個孩子提供發揮潛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和條件。在實際生活中經常會發生這種現象:幼師往往只關注樂觀開朗、聰明活潑的孩子,而內向怯弱的孩子往往受到冷落。其實,他們的內心往往是很敏感的。教師要從幼兒的差異出發,發揮每個孩子的潛力。
3.要讓孩子感受到快樂。幼兒的世界是童話的世界,與成人的世界有著本質的不同,他們喜歡形象的東西,喜歡快樂地玩耍,枯燥乏味的東西他們難以理解,更沒有興趣,只會讓他們緊張厭惡。《綱要》中指出: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小班幼兒常規管理落實是個難點,通過反復說教也能達到目的,但這個過程對幼兒來說顯然是痛苦的,因為他們總會忘了這忘了那。在落實每日常規中,筆者采取把常規變成簡短而朗朗上口的
兒歌、內容豐富、精彩的小故事等方式,讓孩子們在簡單快樂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幼兒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主動的情緒可以提高活動效率,起正向的促進作用;而消極被動的情緒則會降低活動的效率,起反向的阻礙作用。也就是說,愉快的情緒往往容易使幼兒形成規則意識并愿意遵守規則,效果較好。《綱要》中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教育應富教育于游戲之中。玩完玩具,筆者就和小朋友玩送玩具回家的游戲,他們興致高昂地完成了任務,養成良好習慣,一點也沒感覺到受到束縛和壓力。
幼兒園小班班級管理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家長、同事、幼兒三方面都做好細致的工作,這就像一個木桶,決定裝水多少的不是最長的那塊板子,而是最短的那塊板子,如果任意一方面做不好,幼兒園小班班級管理的效果都不會盡如人意。
參考文獻:
[1]胡雅丹.創設適宜游戲情境搞好小班管理[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5).
[2]王紅兒.小班幼兒如何順利渡過入園適應期[J].知識窗(教師版),2011,(2).
[3]馬俊妹.放手,讓孩子成長――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0,(32).
[4]謝敏.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11).
(編輯:易繼斌)
【幼兒園小班班級管理藝術探討】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策略研究
• 實踐教學學前教育論文
• 幼兒園教師的儀表形象與建構
• 幼兒區角活動中教師評價研究
• 淺談在幼兒園開展剪紙游戲活動
• 幼兒園繪本閱讀的研究
• 幼兒園美術區域活動的有效教學
• 幼兒園管理方法的幾點思考
•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5)
• 淺析幼兒園課程改革
• 幼兒園教學中手勢語的運用探究
• 烏托邦低齡幼兒園策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