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園共育的途徑很多,有家庭教育講座、開放日活動等。其中親子活動引起了我們認識、研究的興趣,它為家園間的溝通架起了橋梁,既是良好家庭氛圍的“潤滑劑”、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資源,又是密切家園之間關系的“紐帶”、優化家長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徑。它加深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感情。讓家園溝通得以順利展開,使家長真正成為新時代的合作伙伴。
一、實施原則
(一)針對性原則
針對小城鎮的特點、不同家長的素養水平,以及家長當前普遍關心的問題、幼兒出現的問題等開展親子活動,內容與指導具有針對性。
(二)參與性原則
強調家長親身參與,幼兒快樂體驗,讓家長在做中學、在體驗中學,幼兒則在游戲中學、在親情中成長。
(三)互動性原則
一方面注意家長和孩子間的互動,另一方面要注重組織者與家長之間的互動。家長不僅僅是被動的學習者,他們有許多豐富的經驗和方法,組織者可以引導他們在活動中貢獻自己的教子方法,交流成功的教育經驗,鼓勵他們提出問題。
(四)開放性原則
親子活動的方式應該是開放的,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以根據季節不同適當安排在室內或室外,根據兒童年齡的不同確定活動時間的長短。指導者可以是專業人員。也可以是社區有經驗的志愿者,也可以是有經驗的父母。
(五)直接指導原則
親子活動是一種互相觀摩、直接指導的活動。教師在活動中對家長的指導,有別于家長會或邀請家長作為參觀者來園聽課等形式。通過作為指導者的教師和作為學習者的家長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家長育兒理念的更新和育兒技能的提高,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師對家長的指導是面對面的,是手把手的,即非常直接的。
二、活動內容
根據小城鎮家長的特點。我們組織的親子活動內容應該與城市家長有所區別。我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挖掘親子活動內容:幼兒園周邊或社區的教育資源;正在實施的課程內容;家長感興趣或迫切需要的內容等。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一)利用幼兒園周邊或社區的教育資源開展的親子話動
我園地處城鄉結合處。周邊資源有絕對的優勢:新農村的氣息還未減弱,大片的農田依然可見;大學城擁有優美的環境、現代化的建筑:淹城擁有古老的歷史、美麗的傳說:新興的小區設施、配套齊全。這為我們的親子活動內容注入了新的內涵。可是繁忙的工作,使許多家長遺忘了身邊絕好的教育資源。我們將家長和孩子組織起來,開展一系列活動,如親子結伴游:幾個家庭一起走進農村,挖山芋、喂兔子、拾稻穗等。
(二)根據正在實施的課程內容組織的親子活動
在幼兒園實施的課程中蘊含的教育價值是無限的。以前。我們往往將幼兒園的課程內容與家庭教育割裂開來,家長不清楚孩子在幼兒園到底學些什么,也不知道如何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后來,我們嘗試將親子活動和課程結合起來,在主題實施之后有針對性地開展親子活動,既展示主題內容,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又有助于提升幼兒對于此主題內容的體驗。
(三)根據家長感興趣或迫切需要的內容組織的親子活動
親子活動的內容更多的是來源于家長的需求,這樣才能取得家長的配合和參與,活動也更具成效。
每當節日來臨,教師真誠地邀請家長參與環境布置、制作節目道具、準備服裝、表演節目等。開展“七彩童心”慶六一活動、“圣誕happy”等各種親子娛樂活動。因為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父母忙于工作而無暇顧及孩子,有些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卻很少有人能抽空和孩子一起運動或游戲。
三、組織策略
(一)教師有一定的指導技巧
1 飽滿的情緒。教師在組織親子活動時應該精神抖擻,有說有笑,連唱帶跳,為孩子、家長創設一種自由、平等、溫馨、快樂的環境,使家長、孩子能在玩中、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有所收獲。
2 語言的變化。親子活動時既要面向孩子,又要面對家長。所以在面向不同的對象時教師的語氣、語調要有所區別:對孩子要和藹、可親、生動,對家長要平實、多使用建議性語言。同時要與孩子或家長有眼神的交流,增強語言的針對性,
3
音樂的運用。親子活動中
背景音樂是不可缺少的,
音樂運用得當,可以調節氣氛、烘托情感。音樂運用要恰到好處,可以在游戲時光、溫馨時光、操作環節時適當運用,教師指導、講述時最好不要使用,以免影響孩子、家長的聽課。
(二)關注孩子的表現
多給孩子單獨表現的機會。不管什么樣的孩子在自己父母的眼中都是最優秀的,家長們最希望看到的還是自己孩子的表現。教師要巧妙地安排孩子單獨表現的時機,讓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發展與進步。另外及時肯定幼兒的點滴進步很重要。孩子的每一個進步、每一點提高都值得教師和家長關注并予以贊賞。教師在贊賞孩子的同時,鼓勵家長用適當的方式也給與表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三)指導家長是關鍵
開展親子活動其中的一個目的,是通過親子活動使家長學習一些指導孩子的知識與方法。提升家教水平。而本地區家長恰恰缺乏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在活動中指導家長非常關鍵。教師要注意根據活動內容。適當對家長提出要求,提醒家長關注些什么、觀察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另外,在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家長的主體作用,當家長不積極參與活動,而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一旁觀摩時,可采用多種措施調動家長主動的參與意識和參與積極性,鼓勵家長與孩子交流、表達心聲。
(四)重視活動后的反饋
活動結束時,教師不僅要小結今天的活動情況,同時也要對家長提出回家后的要求,使親子活動的指導向家庭延伸,更好地實現親子活動的目標。不斷提高廣大家長的教育能力。
每次活動結柬后。教師必須要有反思,可以多聽取家長對本次活動的想法或意見。對家長回家后完成任務的情況要進行必要的檢查,鼓勵家長舉一反三,鼓勵他們創編更新的形式和方法。并且要適當安排家長之間的交流,分享各自獲得的經驗,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孩子的發展有更充分的認識和理解。
【小城鎮幼兒園親子活動的實施策略】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學的理念誤區與預防
• 幼兒園的小朋友都不和我玩了
• 幼兒園戶外操類活動分析
• 幼兒園唱歌活動的探索與嘗試
• 幼兒園意外事故的防范管理
• 幼兒園體驗式禮樂教學初探
• 淺談幼兒園的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 幼兒園多元化遠足活動初探
• 幼兒園活動區活動的功能定位
•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素質教育
• 幼兒園美術欣賞內容的選擇
• 農村幼兒園田野課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