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區域活動;引導;自主選擇;規則 〔中圖分類號〕 G612〔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8)06(B)―0028―01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的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情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區域活動以它特有的優勢深受幼兒的喜愛,但在實踐中教師常常會因為種種的問題感到束手無策,以至于區域活動流于形式。那么,幼兒教師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提高區域活動的有效性呢?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催化劑”,其主要工作是協助幼兒沿著興趣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新興趣,并使其導向新的游戲。在活動中,教師的任務不應只停留在活動材料的提供上,還應適時地給予幼兒適當的啟發、引導、激勵,讓幼兒能夠積極主動的活動,有更多的機會自己去發現、總結,以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積極性的提高。在區域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在各個區域間來回觀察和參與游戲,不能一頭扎進某一個區域中同幼兒游戲而忽視了對其他區域幼兒的指導。教師還要留心觀察每個幼兒的興趣和交往能力,并針對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幼兒一起討論、解決問題,以真正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給幼兒,讓他們被迫接受,那樣做的話,只會使幼兒的積極性大大下降。如果教師尊重幼兒的意愿,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設想活動,同時又適時地介入,留有余地地提出問題,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探索,這樣,不但能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而且還能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幼兒地位的轉變
1.讓幼兒自主選擇“我想玩什么”,并主動探索學習。幼兒本應是自主的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而以往的游戲活動卻通常是在教師的高度控制下進行的。為了讓幼兒擁有真正的自主性,我們將權力下放給幼兒,讓他們自主地決定“我想玩什么,和誰一起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以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進行游戲,這解放了幼兒的手腳和頭腦,讓幼兒成了真正的主人。
如幼兒在自己調顏料進行手掌印畫時,經過不斷探索和嘗試發現:顏料調得太稀,印出來的手掌畫顏色較淡、不夠勻稱;調得濃一點,印出來的手掌畫色彩較艷麗、畫面也比較漂亮。而昌哲小朋友不滿足于用手掌印畫,他將小手握緊,改用拳頭印畫。一會兒,他就用拳頭的側面印出了一個“小腳形狀”,旁邊的燕燕說:“少了腳趾頭!要不,我們用手指頭蘸顏料點5個吧。”整個活動期間,他們都非常專注地沉浸在手印畫的快樂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幼兒通過主動發現、探索、討論、總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學會了學習。如果教師限制他們固定用一種方法,幼兒的情緒和活動的效果則會截然不同。可見,給幼兒一些自由和權力,對幼兒的發展是多么的重要。
2.幼兒參與制定游戲規則。區域活動中,幼兒主要是通過具體操作來掌握技能、獲得知識、發展各種能力的。因此,區域活動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強弱、遵守規則的情況將直接影響活動的質量。如何體現幼兒自主、自由的選擇性以進行區域活動呢?我們采用了“進區卡”這一形式,即每個幼兒在自己想玩什么區域活動時就把帶著貼有自己照片或座位號的小星星卡片放到該區的標志袋中。活動中需要幼兒遵守哪些規則,應該怎么做,在活動前,我們采取教師和幼兒共同商討的方式,讓幼兒做到心中有數。幼兒明確了活動的要求,再加上教師的指導,就能進一步地調節自己的行為。
【幼兒園區域活動要實現兩個轉變】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問題
• 淺談幼兒園個別教育
• 加強幼兒園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探究
• 幼兒園開展小班區域游戲研究
• 幼兒園“去小學化”不能矯枉過正
• 遼寧省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分析
• 幼兒園新手教師培養初探
• 幼兒園主題墻創設之我見
• 媽媽,我不要去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德育教育
• 利用社區資源優化幼兒園課程
• 堅持以人為本的幼兒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