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園;教研;課題研究;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3―0070―01
提到研究,免不了先選定研究課題。幼兒園究竟研究什么呢?在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中,筆者大致梳理了幾點:幼兒園教研應該帶有實踐研究的特點,教研內容要立足來源于一線教師急需解決的突出或困惑問題,通過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研究,讓教師成為自身實踐的研究者,成為研究的主體,從而解決本園教育教學與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使幼兒園獲得自我發展與提高的能力。
一、對過去教研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形成課題
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在不同的時期,幼兒園就會有不同的教研問題。為此,教研問題有的相互聯系,有的聯系不夠緊密。對那些相互聯系的教研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就會形成很好的研究課題。如,對于“環境怎樣布置”這一問題,在新《綱要》頒布以前,幼兒園環境的布置以體現季節特征為主,室內材料的投放隨意性較大,無明顯特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新《綱要》的頒布與實施,幼兒園環境布置越來越重視材料與幼兒的操作互動以及室內環境布置與操作材料的投放,側重體現“不看牌子,不看孩子,只看環境布置與投放材料便知年齡班”。也就是說,環境布置、材料投放依幼兒的年齡特征,強調幼兒與操作材料的互動性。因此,我們可以將課題定為“幼兒園各年齡班幼兒特點與環境布置及材料投放”,此時的課題是對過去研究課題內涵的擴充與操作的具體化,是對過去教育教學實踐及教研問題的深入系統研究,有助于提升教研活動的深度和高度。
二、對過去教研問題進行擴展,形成課題
擴展策略是在過去教研問題中,精選出對本園教學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教師感興趣的、體現園本特色的有關問題開展研究。如,以往對“如何在
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在美術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等課題,都以單科作為研究,忽視了各科間的橫向聯系。新《綱要》頒布后,如對于
音樂、美工等純藝術領域,在落實《綱要》精神的過程中,對以上單科研究課題進行擴展,就可形成“幼兒園藝術欣賞與審美能力的研究”課題。
三、對過去教研問題進行細化,形成課題
在過去教研問題中,有些問題非常重要,但是研究太過籠統、膚淺,在現階段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這就需要我們將其具體化和細化,其策略就是把這一教研問題分解成若干個相互關聯的研究子課題,并在其中選出近階段迫切需要的問題作為研究問題!叭绾闻嘤栍變簞撔履芰Α边@一課題比較籠統,過去研究得比較粗化,因此,教師可根據需要將其分解成“在美工活動中培養幼兒創新”、“生成活動與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續編故事中發展幼兒的創新思維”、“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大膽創新”、“區角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操作與創新”等有具體操作指導的問題,根據需要選擇并研究。
四、從教師的教學問題中提煉出課題
劉占蘭、沈心燕等幼教專家在提高幼兒師資素質的專項研究中提出:“教研活動的內容要與教師的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要探索與實踐為核心的教研方式!庇^摩教學是幼兒園經常性的教研內容,在觀摩研究課集體研討活動時,應讓所有的參與者針對本次研究課題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收獲,并將教師的困惑進行梳理和篩選,把一個既具有共性又具有針對性的跨情境問題確定為教師集體研究的課題。也許一次觀摩研究課大家的困惑有很多,這就需要把這些問題記錄下來,形成問題庫(問題庫是動態的,每一次研究課新發現的問題和困惑均應充實進問題庫),根據當前的研究條件,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順序進行梳理排序,然后對這些問題逐個解決。一個問題研究一段時間探索出一定規律后再過渡到另一個問題。切忌一個階段研究問題太多,而每一個問題都不能深入分析和探討。相信這些與課堂息息相關的研究,會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且在研究過程中教師不僅有“行”的參與,更有“思”的投入,這樣的研究效率肯定不會低。
思路伴隨出路,在開展園本教研活動中,我們要注重思路的引領和實踐中的研究與落實,把思路放在首位,把握園本教研的方向,幫助梳理本園教育教學發展中的關鍵問題;相互啟發,轉變思維方式,提升教研思考與引領的專業水平。通過多維度的研討活動,不斷將教研成果轉化成日常實踐。
總之,教研課題的選擇要立足于解決教育教學實踐困惑,遵循問題解決、螺旋式提升的路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研為教改服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編輯:王金梅
【幼兒園研究課題選定的幾個途徑】相關文章:
• 淺析幼兒園禮儀教育
• 家園通力合作下幼兒園安全工作開展
• 學前教育下如何培養幼兒語言思維能力
• 學前教育資源共享的調研
• 一位美國幼兒園老師的故事
• 幼兒園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途徑
• 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
• 學前教育舞蹈素養策略研究
• 幼兒園“調皮”幼兒的觀察與分析
• 幼兒園與小學教學銜接的分析
• 幼兒園游戲化教學策略探究
• 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現狀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