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開展國際象棋的背景 國際象棋是一項集文化性、教育性、科學性、競技性于一體的世界經典體育活動,是全世界影響力和普及性均排名第一的活動,革命導師列寧有一個著名的判斷“國際象棋是智慧的體操”。對于國際象棋進入課堂的廣泛實踐,證明它對各種年齡幼兒在智力開發和素質教育上所起的顯而易見的作用。國際象棋的內在價值很高,它能夠開發幼兒多種潛能,特別是它對幼兒空間想象力、記憶力以及個性的塑造、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有其獨特的功效。
國際象棋是一種文明高雅有趣的游戲活動,國際象棋具有趣味性,有利于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國際象棋具有競技性,有助于刺激孩子們的競爭力;國際象棋具有娛樂性,有助于孩子們集體意識的形成。棋奕游戲在幼兒園啟蒙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園中開展幼兒國際象棋教學實踐與開發幼兒潛能的研究,既是對傳統教學課程改革的嘗試,又是改變教育觀念的大膽探索。讓幼兒在起跑線上就能與世界同步,這是一個符合終生教育理念的定位,一個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定位,一個符合幼兒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為本的定位。
我園通過對往屆生的調查反饋得知:幼兒進入小學往往好動,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時間觀念淡薄,堅持性稍差,競爭合作能力欠缺,幼兒園與小學存在一定的差異。那么如何切實搞好小幼銜接,如何實施大班幼兒由動轉為靜?我園深入研究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發現5-6歲是幼兒即將進入更高一層的學習要求的重要階段,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常規,比較清楚地認識自己尤為重要,于是我們選擇在大班開設棋類活動。
(一)幼兒園與小學在時間安排上有明顯差異,小學上課45分鐘有嚴格的時間限制,而幼兒園游戲活動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因此選擇棋類活動,通過兩個人合作下完一盤棋為定局,而實現幼兒在一定時間限制內活動,有效的解決了幼兒適應幼小兩種時間的差異。
(二)棋類活動充分體現了幼兒園以游戲為主,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特點。注重激發興趣,開發能力,培養習慣,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三)棋類活動注重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棋類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及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幼兒的競爭能力及面對復雜局面的分析判斷能力,特別是它對個性的塑造、獨立解決問題的培養、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有其獨特的功效,比較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國際象棋與幼兒教育有機的結合,寓教于樂,動靜交替,有助于幼兒智力開發和身心健康富有個性和諧地發展。
(五)國際象棋是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的良好教玩具,因為它投資小,收效大,影響持久。
二、開展國際象棋研究的方法及過程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獻法: 2.調查法:3.行動研究法:4.
案例分析法:5.經驗總結法:
(二)研究的過程
幼兒園具有明確的特色意識和特色目標,有實施特色項目的師資力量,有一批特色的幼兒,創辦“優質+規范+特色”的幼兒園,使辦園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幼兒有特長。
1.領導重視、完善機構
幼兒園建立了由園長主管――保教主任分管――教研組長具體負責――各班教師具體執行的管理網絡,強化了人本、園本、生本的教育理念,基本上確立了“以園為本、專家引路、教研參與、家園共育”的幼兒園國際象棋教學思路和模式。
2.專家指點、強化培訓
我園聘請國際象棋大師安艷鳳老師定期對全園教師進行專職培訓。對全園家長進行分年級專題講座和指導。培訓采用“四結合”的方法:即專家講授與現場指導相結合,自我學習與集體學習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家長講座相結合,學習與競技相結合。
3.教研引路、制度保障。確保了國際象棋制度落到實處。
幼兒園以教科研為龍頭,突出國際象棋特色;以制度為保障,力求國際象棋教學規范化;以園為本,確保了國際象棋制度落到實處。幼兒園主要采取四條措施,即建立園―組―班網絡化教研組織,全員培養模式,點面培養模式,開展專題研究。
4.對外交流、參與競賽
幼兒園每年組織幼兒參加全國、全省范圍內的國際象棋比賽,并連續兩屆協助省體育局在實驗幼兒園舉辦了山西省第九屆、第十屆國際象棋錦標賽、棋士等級賽,園內20%幼兒、90%教師都參加了比賽,均獲得了優異成績。
(五)注重宣傳,家園共育,贏得了社會的肯定。
在貫徹《綱要》精神和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過程中,注重了家長工作,從而也贏得了家長的肯定,把孩子送到實驗幼兒園學國際象棋,已經成為家長口口相傳、不用招貼的廣告。幼兒園已連續成功地舉辦了七屆國際象棋家庭大賽,國際象棋活動的開展獲得了幼兒的喜愛,得到家長的認可和社會的贊譽。
三、幼兒園開展國際象棋的成效
開展“幼兒國際象棋教學實踐與開發幼兒潛能的研究”,旨在把課題研究、園本教研與常規教學融為一體,做到“實踐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三位一體,建立“以園為本、專家引路、教研參與、家園共育”的幼兒園國際象棋教學思路和模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幼兒園采取全園普及、點面培養的模式,結合本園實際、因地制宜,積極開展“幼兒園國際象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系列活動,大膽將國際象棋引入小、中、大班課堂教學,一是對幼兒園全體教師進行有計劃的園本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文化品位和檔次;二是對全園不同年齡段的家長進行針對性的棋類講座和輔導,達到一車兩輪,實現家園同步提高;三是對小、中、大班的幼兒定期每周兩個下午進行棋類游戲活動,支持和幫助幼兒學會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四是鼓勵小棋迷、小棋手積極參加全省、全國的棋類大賽,爭取好成績;五是師幼、家園互動共同創編棋類歌謠、教學案例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幼兒連續11年參加 “山西省國際象棋錦標賽”,榮獲幼兒組團體第一名好成績。22名教職工中,有9名教師獲省“二級棋士”、13名教師獲省“三級棋士”,有5名教師被評為省優秀輔導員,3名被評為山西省普及國際象棋運動先進工作者。4名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教師和杰出園長”,有23篇
論文獲科研成果一二等獎。幼兒園先后被評為“山西省國際象棋教學實驗園”,“山西省國際象棋示范幼兒園“全國青少年棋院”。“全國百佳特色幼兒園”,“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
四、存在的不足與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在開展教育行動方案《幼兒國際象棋教學實踐與開發幼兒潛能的研究》課題研究中,我園對幼兒國際象棋教學進行了積極的實踐與探索,樹立了幼兒國際象棋特色與品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國際象棋活動在我園形成教育特色。幼兒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參研的教師普遍提高了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思維方式、教學方式具有較大轉變。但在實踐中,老師發現孩子在學了一段時間后,部分幼兒對國際象棋不那么感興趣了,以前上課很積極的孩子不舉手了,個別幼兒上課還會開小差了。今后需進一步探討“如何處理好幼兒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系?”“如何處理好幼兒玩和學的關系?”鼓勵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自評,倡導教師間的合作與交流,從而形成相互學習、共同探討的學術氛圍,使更多的教師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
參考文獻:
1.費占貴海德新著內蒙古少年出版社1997年4月
2.羅義平著蜀蓉棋藝出版社1990年12月
3.林峰著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9月
【幼兒園國際象棋特色與品牌】相關文章:
• 讓本土鴨文化走進幼兒園
• 多媒體課件對幼兒園教學的作用
• 如何開展幼兒園素質教育??
• ——試談幼兒園繪畫活動的指導
• 也談幼兒園新教師的培養策略
•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學”有感
• 農村幼兒園就是要多姿多彩
• 幼兒園的年段管理工作的研究
• 探索幼兒園蒙氏教育
• 提高幼兒園音樂活動實效性的策略
• 淺談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 幼兒園究竟該學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