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家長都是幼兒教育的主體,共同承擔著教育幼兒的責任。家園共育是實現學前教育目標的保證,幼兒園有引導、協助家庭對幼兒進行教育的責任和優勢。幼兒園親子游戲以其生動、活潑、有效、實用的教育形式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是幼兒園親子教育的主要實施途徑,也是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和組織形式。在幼兒園開展親子游戲,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充分開發利用教師與家長兩方面教育資源,激發家長積極合作的態度,促進家園合作,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合力,從而為幼兒創造最佳的教育環境。
一、幼兒園親子游戲的特殊性
與家庭中的親子游戲相比,幼兒園親子游戲具有以下特性:
1. 指導性。幼兒園親子游戲是具有幼兒教育專業知識的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家長與幼兒共同進行的游戲,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幼兒教師掌握著專業化的幼教知識,其針對性的組織指導,使家長在活動中獲得了正確的育兒觀念和育兒方法,逐步了解培養、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并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內容和方法,將觀念和方法融入到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使家長能理解、支持和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從而最終實現孩子的健康和諧發展。
2. 多向互動性。幼兒園親子游戲面向全體幼兒和家長,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家長的參與性,以促進每個幼兒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其中,教師、家長、幼兒都積極參與活動,呈現了幼兒園親子游戲活動的多向互動性(見下圖),為幼兒與家長、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幼兒與幼兒之間搭起一座溝通、交流的橋梁,增進了家長之間、幼兒之間、家長與幼兒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的全面了解與合作,密切了彼此的情感。
3. 共同發展性。多向互動性提升了幼兒園親子游戲的全面教育價值,使得教師、家長以及兒童均從中獲益匪淺,體現了幼兒園親子游戲三位一體的共同發展性(見下圖)。教師通過對親子互動的觀察,更清楚地了解到幼兒的個體發展特點和個體需要,及時了解到家長的兒童觀、教育觀及對孩子的指導方式方法,用自己的幼兒教育專業知識影響家長,使家長對幼兒園教育及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方式方法有更準確的把握,促進家長的幼兒教育理念的提升及方法的更新。家長也以所獲得的有針對性的育兒經驗影響著教師,使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幼兒,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與家長雙方積極互動、合作,縮短了教師與家長的距離, 進一步密切了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實現家園同步教育。
親子游戲中,家長能更直接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正確評價孩子的發展水平,從而確定合理的期望值,做好家庭教育。同時,幼兒園親子游戲為家長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提供了平臺,使家長能夠有機會交流成功的教育經驗,共同探討“育兒經”。
家長的到來,可以滿足幼兒依戀父母的情感需要,增進親子間的感情交流及合作,讓孩子感受到幼兒園如家庭般溫暖,會產生更強的安全感和大膽探索的勇氣。由于教師與家長的共同關注,讓幼兒產生較強的成就動機,積極參與游戲并樂于與同伴互動,進行聯合學習或合作學習。教師、家長、同伴之間的積極互動及自身主動的參與,使幼兒身心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二、幼兒、家長、教師在幼兒園親子游戲中的角色定位
幼兒園親子游戲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家長、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扮演,雖然三者都是幼兒園親子游戲的主體,但幼兒是游戲的主角,家長是配角,教師是主要的發起者與組織者,是游戲活動的“導演”。對幼兒、家長、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進行準確定位,是幼兒園親子游戲成功開展的關鍵。
1. 幼兒是主角。幼兒是幼兒園親子游戲的主人,幼兒的發展需要是引發親子游戲開展的重要原因,教師與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決定是否開展幼兒園親子游戲,開展怎樣的親子游戲和怎樣開展親子游戲。幼兒園親子游戲的開展是以幼兒為核心展開的,幼兒應是游戲的主角,讓幼兒在游戲中主動、積極地感受快樂,獲得發展。然而,現實中卻存在幼兒主體缺失現象,游戲中家長成為游戲的主角,家長處于中心、主導、控制地位,幼兒則處于邊緣、被動、依賴地位,形成不對等的兩極,甚至出現完全的包辦代替,致使幼兒失去了鍛煉的機會,影響了幼兒自主的活動,親子游戲變成了成人的娛樂,其教育價值大打折扣。
2. 家長是配角。親子游戲中的主角只能是幼兒,家長是游戲的配角,擔當支持者、觀察者、合作者的責任。
首先,家長要提供精神支持,對幼兒園開展的親子游戲活動給予關心,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家長用自己的參與熱情感染孩子,盡可能低要求、多贊許,給予孩子信心,避免未達意愿就嚴厲指責、批評幼兒,避免盲目橫向比較,不要一味地追求游戲尤其是競賽性游戲的輸贏結果。
其次,在親子游戲中,家長要善于觀察、了解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發現孩子的特點、發展優勢和可能存在的問題,然后和教師多一些溝通,以利于今后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如:有的幼兒交往能力比較弱,當家長在活動中發現這一問題后,家長就可以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與同伴交往。而且家長還可以觀察其他孩子的發展,能夠理性地與自己的孩子比較;可以觀察其他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方法,通過思考分析、調整自己的教養方式和方法等。
再次,家長是玩伴,是和幼兒一起游戲的合作者。在親子游戲中,家長應擺正自己在活動中的地位,需跟幼兒平等相處,不能以長者自居,應尊重幼兒,與幼兒相互配合,相互商量,共同合作,要盡可能多地給幼兒提供獲得鍛煉的能力,不包辦代替,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堅持性,以玩伴的身份跟幼兒一起完成游戲活動,做幼兒成功的合作者。
同時,家長還應是教師的協作者,協助教師組織游戲活動,達成游戲中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目標。
3. 教師是“導演”。在幼兒園親子游戲中,教師是游戲的組織者,是導演,全程規劃、引導家長與幼兒參與親子游戲,宏觀調控著游戲的開展。教師要創造性設計或選擇適宜的親子游戲,選擇適宜的時間和地點、有效地組織親子游戲。
同時,教師利用家長來園開展活動的機會,可巧妙地搭建幼兒與家長、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互動交流的平臺。教師通過游戲中的溝通與交流,收集有關家長的個性特點、家庭教育方式、親子關系等信息,鼓勵和歡迎家長及時提出合理的建議,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幼兒的情況,及時調整教育策略,以便雙方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共同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幼兒園親子游戲的特殊性】相關文章:
• 結合《弟子規》淺談幼兒園小班教學方法
• 幼兒園親子活動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
• 30大支持愛上幼兒園
• 談幼兒園德育
• 關于幼兒園創造性游戲的兩點思考
• 試析幼兒園中幼兒告狀現象
•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問題及建議綜述
• 淺談幼兒園科技環境資源的運用
• 幼兒園階段的煩心事!
• 幼兒園課程開發策略
• 談幼兒園的創新管理
• 紅色文化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