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開展自主性游戲就是讓幼兒擁有自由選擇游戲的權利和可能,允許幼兒在此時此刻選擇自己想玩的游戲內容,而不是由教師安排或指定內容。教師要深入地了解幼兒,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發展潛能,為幼兒自主性的發揮創造條件和機會,從而達到促使幼兒主動學習、主動內化、主動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的目的。
關鍵詞: 幼兒園 自主性游戲 幼兒教育
一、自主性游戲的概念
有人把自主性游戲簡單理解為創造性游戲,認為自主性游戲就是讓幼兒在游戲中隨心所欲,教師不能給幼兒指導。其實,自主性游戲并不是從游戲分類的角度提出的,它是從游戲的性質這個角度提出來的。它不是把游戲簡單地分為有無自主性,而是強調所有的游戲都應該有自主性,自主性游戲包含所有的游戲。開展自主性游戲就是讓幼兒擁有自由選擇游戲的權利和可能,允許幼兒在此時此刻選擇自己想玩的游戲內容,而不是由教師安排或指定內容。我們要深入地了解幼兒,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發展潛能,為幼兒自主性的發揮創造條件和機會,從而達到促使幼兒主動學習、主動內化、主動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的目的。
二、自主性游戲對幼兒的促進作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薄霸谟變簣@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的‘主導’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參與活動并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過程;而發展又是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育過程,并通過各種積極主動的自主行為進行活動的結果!睆摹毒V要》中我們不難看出,幼兒主體性教育已是幼兒教育的必然要求。
然而,許多教師卻偏重于把具有目標性的、對幼兒具有一定發展意義的活動,才稱之為游戲。幼兒自發、自主發起的游戲,卻常常被稱之為“違規”活動。殊不知,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自發的一些游戲行為,正是他們自主性的體現。“游戲活動”是由幼兒自發、自主、自選的,沒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帶給幼兒快樂、滿足幼兒需要的活動,可以讓幼兒自由自主地進行創造,并使其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發展的活動,能有效激發幼兒創新意識。
??是一個很活潑好動的孩子,在戶外的分散游戲過程中,我發現??總是很調皮,我讓幼兒每人拿一樣玩具,可是她的手里總會出現兩三樣。有一次趁我不注意,她拿了很多根小尾巴和一個呼啦圈,并且把小尾巴全部系在了呼啦圈上,我當時很生氣但是又想看看她到底想干什么,于是我并沒有立刻阻止,而是站在一旁靜靜地看著,發現孩子把裝飾好的呼啦圈套在了身上,然后兩只手拿著呼啦圈的兩邊身體不停地扭動,嘴里還唱著歌曲。我實在沒明白??在干什么,于是我走到孩子的面前問:??,你這是在干什么呢???的動作并沒有因為我的疑惑而停下來,她邊跳邊說:我在跳草裙舞。還不時地樂和著,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美麗的小尾巴和呼啦圈還可以有這樣的組合,不得不佩服孩子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我并沒有過多地干涉孩子的這一行為,而是靜靜地在一旁欣賞著。
教師在幼兒自主性活動過程中不應該過多地干涉,而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使得游戲自由精神得以體現,而幼兒的能力和水平也在游戲中有著最真實的體現,因此游戲是我們了解幼兒的一個窗口,這就意味著觀察是教師在幼兒游戲中的重要任務。幼兒在游戲中大量的自發練習和探索本身也是有發展價值的,教師的任務就是發現這些價值。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自主性游戲都不需要教師的介入和引導。事實上,有成人參與的游戲,對幼兒的發展更有意愿,關鍵是教師在游戲中的角色定位。教師應是游戲的創設者、觀察者、支持者,這樣,既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又體現了教師的能動性。
在區域游戲中,我請了高亦飛小朋友當本次出租車公司的小司機,他開著自己的車在馬路上行駛著,一會兒就攬到了生意,他帶著乘客一會兒開在馬路的東邊一會兒又開在馬路的西邊,還在馬路上曲曲彎彎地開,都快和邊上行駛的出租車相撞了,可他們越是這樣開就越是覺得興奮,哈哈笑個不停。高亦飛平時是個蠻乖的孩子,但是在玩的時候也是忘乎所以的,他一個人開的時候很遵守游戲規則,但是有了一位乘客的加入就興奮起來了,不顧出租車應該怎樣開,在哪里開,把所有的最基本的游戲規則都拋在了腦后,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讓幼兒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常識問題并能遵守游戲規則,使幼兒更好地玩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于是,我走過去假裝不小心被他撞到了,捂著腿說:“司機,你撞到我腿了,好痛好痛呀!”高亦飛看了看忙說:“是我不小心,我下次會注意的,那我送你去醫院吧!蔽艺f:“好的。”于是我乘上了高亦飛的車,在行駛的過程中,我針對孩子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實際的指導。我對他說:“司機,你能好好開車嗎?不能再讓我受傷了哦,生活中司機先生可不是這樣開的哦。”高亦飛想了想說:“哦哦,我明白了,我會在馬路中間直直地開,不會再一會兒這邊一會兒那邊了,我開車你放心,坐穩了,我們出發咯。”于是,他載著我快樂地行駛著。其實,孩子是有生活經驗和常識的,只要老師一點撥,孩子馬上就能反應過來,我想以游戲角色的方式介入幼兒的活動中,既不影響孩子自主快樂地玩游戲,又能很好地調動孩子積極性,還能在玩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行改正的同時不斷地積累經驗,正所謂孩子是在玩中得到發展的。
三、自主性游戲中材料的準備
在自主性游戲時教師往往會給幼兒準備一大堆的材料供幼兒玩耍,可是幼兒有了那么多的材料,能否真正運用,能否發揮創新能力呢?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大部分會搶著拿很多玩具,這時是出于占有的心理,當對其中一樣不感興趣時他可以完全丟棄,最后靠教師和保育員收拾。
在娃娃家的區域游戲中,我投放了很多材料,有電話機、洗衣機、微波爐等,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相當積極,但是我發現瑞瑞總是喜歡和其他孩子爭搶,她一手拿著電話機打電話一手抱著微波爐不肯放,常常能看見她一個人在角落里自言自語,也不和其他幼兒玩耍。雖然經過教師多次的引導,但是效果不佳。
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自主性游戲材料的提供并非越多越好,材料太多會使幼兒太興奮而導致注意力分散,這樣,幼兒更傾向于玩獨自的或平行的游戲,使同伴交往的機會減少。幼兒的需要是不斷增長的,我們不能毫無目的地滿足幼兒的所有需要,當幼兒出現了尋求新材料的動機時,適時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滿足幼兒繼續游戲的愿望;當幼兒有了新的游戲主題時,恰當地提供材料可以激發幼兒再次游戲的愿望,促進游戲主題的深入;當我們希望幼兒能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嘗試解決糾紛時,適當減少材料,能促使幼兒面對挫折和失敗,學會社會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沖動。因此,可以將教師的教育意圖滲透在環境的創造和材料的提供上,讓幼兒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學會發現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我認為游戲是沒有外在目的的,幼兒就是好玩,自己喜歡,并且感到快樂。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應該是自主的活動,即幼兒對玩什么、怎么玩、與誰一起玩、用什么玩等有很大的自由度而不需要老師過多干涉,但是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進行仔細的觀察,如果發現特殊情況的發生,如:安全隱患的出現,老師就需要及時有效地制止。當游戲結束時,教師也不需要對游戲進行任何的批判,因為游戲是一種假象的非真實的活動,玩玩而已,不必當真,不受評價的制約,它更注重的是游戲過程的享受而并非強調游戲的結果。讓孩子真正在游戲中體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從中獲得自信、成功、自豪等積極的情感。
【幼兒園自主性游戲之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 幼兒園兒歌游戲教學實踐探討
• 家長工作幼兒教師論文
• 如何做好幼兒園的教育工作
• 幼兒園挫折教育實施策略
• 淺談幼兒園分享教育活動的實施
• 《勞動合同法》與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
• 幼兒園男教師如何留得住用得好
• 探究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策略
• 我身邊的幼兒園教師
• 淺談如何有效建設幼兒園教師隊伍
• 幼兒園動畫藝術教育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