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定位合理 發展方向明確 從統計數據中我們看到,我國幼兒園男性幼兒教職員工有6萬多名,而真正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不足1萬人。也就是說,80%以上的男性幼兒教師沒有在教學一線發揮應有的作用。據了解,他們的工作主要分布在體育、網管、宣傳等“體力活”崗位上。廣東省珠海斗門容閎國際幼稚園副園長徐幫強在幼兒園工作了13年,他說:“很多幼兒園招來男教師卻沒有明確的工作定位,只在招生的時候作為資本吸引生源。而在一群女性中,幼兒園里的很多“雜活兒”自然就落到男教師身上。”在幼兒園外承受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在幼兒園內不能獲得工作成就感。幼兒園男教師的大量流失就不足為奇了。作為一名男性幼兒教師,徐幫強對這個群體的處境和特點長期關注和研究:“我們這個行業有兩個70%:70%幼教專業畢業的男性沒有從事幼教工作,70%從事幼教工作的男教師不是科班出身。”這也許是男教師不能立于幼兒園教育教學第一線的客觀原因之一。但幼兒園通過合理管理,完全可以讓這“70%”煥發活力,真正讓男教師成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師資源。
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幼兒園男教師康海兵也在幼兒園工作了13年,這位非科班出生的男教師已成長為幼兒園骨干教師,他的教育教學
論文多次發表在各級幼教刊物上,他在縣里舉行的優課競賽中榮獲一等獎第一名。總結自己的成長之路,康海兵認為,對于非科班出生的男教師,剛走上崗位時適合分科教學崗位(如進行體育活動的集體教學),這樣既能充分發揮男教師勇敢果斷、幽默機智的性別特點。又最大程度地回避了專業方面的短板,獲得邊工作邊學習的緩沖時間。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后,幼兒園應安排帶班教學的任務,這樣才能讓男教師真正了解幼兒,從而進一步促進其專業素養的提高。
幼兒園給“位子”,而男教師自身則需明確發展方向。由于長期以來男教師在幼兒園中屈指可數,前人留下來的適合男教師特點的教育教學經驗就少之又少,他們的專業發展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太原市育蕾幼兒園男教師靳亮在多年工作中創新性地開展了“清晨踢足球、成語接龍、雙休日感想、幼兒生日party”等六大特色活動,受到業內專家的好評。對幼兒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多年堅持教研實踐,讓靳亮從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成長為山西省師德標兵、山西省保教能手。他建議年輕男教師:“要清楚地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不要盲目跟風模仿,潛下心來堅持鉆研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風格。”
男幼師呼喚群體性生存環境
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幼兒園里有6名教學一線男教師,他們的平均進園年限已達7.8年。在男幼師頻繁跳槽的當下,這支隊伍有如此的穩定性實屬罕見。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擁有群體性生存環境是這支隊伍存在并發展的重要原因。
最早來到幼兒園的康海兵老師已經工作13年了,他對群體性生存環境對男教師的影響有切身體會。“對男幼師來說,選擇從事這個行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孤獨。戰勝孤獨,就成功了一半。”回想起工作最初幾年“單打獨斗”的日子,康海兵作了這樣的總結。男教師與女教師在知識、情感、個性、習慣、愛好以及教育教學風格等方面的諸多不同,往往讓“萬花叢中”的“一片綠葉”無從交流,即使有交流也大多是“公事公辦”。其中的孤獨與寂寞可想而知。而現在6位男教師在課余經常一起踢球,也常常會就一些男性話題聊得熱火朝天。
群體性生存環境的意義不僅是排除男教師心理上的孤獨感,更重要的是形成相互鼓勵又相互競爭的氛圍,對其專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6位男教師中卜煒是最晚進園的,學
音樂教育專業的他第一次在幼兒園上課時說了句“同學們好”,結果沒一個孩子理他。和孩子格格不入的不適應感曾一度讓他感到沮喪,“如果沒有前面5個兄弟的鼓勵和指導幫助,我肯定走不下來。”卜煒坦言。幾年的工作中,男教師們你追我趕,相互切磋,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教育教學中,有的人積極將體育和
音樂融入游戲教學中,幼兒園每天兩小時的“陽光藝體”戶外活動成為園本特色:有人將自己的網絡特長融入電化教學中,在全縣優課競賽中獲得一等獎第一名:有人組建起幼兒園的“小小足球隊”“小貝殼電視臺”……目前他們正在籌備成立“男教師工作室”。“男教師工作室將成為我們交流思想,互相鼓勵促進的平臺”“男教師應根據自身特點。形成有別于女教師的教育教學風格,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平臺,作一些研究與探索”……對于“男教師工作室”。他們有許多暢想。
不過當前對于絕大部分幼兒園來說,形成園內男教師群體性環境幾乎不可能,那么園外的群體性環境就顯得至關重要。廣東省珠海斗門容閎國際幼稚園的徐幫強于2005年創辦了一個名為“一支秀——中國男幼兒教師聯盟”的網站,目前注冊的男教師已超過700人。男幼兒教師在網站上分享信息,討論話題,互相支持幫助。“聯盟”還定期舉辦“中國幼兒園男教師工作研討會”,目前已經舉辦了5屆。研討會關鍵詞從最初的“碰撞、堅定”到現在的“創新、合作”,折射出成員們在群體性環境中所取得的進步。
如果類似這樣的組織能在更多地區出現,并在地區與地區之間形成聯系,或許能讓更多男幼師感受到群體性環境的存在。
關注男幼師生職業情感培養
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出臺政策、采取措施以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到幼教行業。江蘇省從2010年起,通過免費培養、保障工作崗位的方式鼓勵優秀初中畢業男生報考5年制幼兒師范專業。為了能盡快實現全省每所公辦幼兒園都擁有一名以上男教師的目標,免費男幼師每年招生人數已經從最初的300名增加到了600名。培養學校也從3所擴大到6所。該措施吸引了一大批成績優秀的初中畢業男生,前兩年的錄取分數線均達到了當地四星級高中的水平,是一些培養學校10年來的最高錄取線。但是,數量和高分是否意味著會有高質量的畢業生不斷充實到幼兒園還是未知數,“70%幼教專業畢業的男性沒有從事幼教工作”足以引起我們對此問題的思考。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這批男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沖著免費的優惠條件而來。在被問到為何選擇報考幼兒教育專業,是否喜歡當幼兒教師時,相當一部分男生顯得迷茫,表示“談不上喜歡不喜歡”“父母讓報考就報考了”。可見,消除這種“迷茫”,讓男生們逐漸樹立起職業理想、明確職業方向是培養學校需要解決的問題。
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江蘇省最早承擔免費男幼師培養任務的學校。為了培養好這批幼師男生,3所學校均制定了專門方案。南京幼兒高等師范學校校長唐志華表示:“這些男生的培養方向是幼兒園園長、主任或者是幼教專家。而并不僅僅是在一線教學。因此,在基礎課程設置上。較側重專業理論。”同時,體育、科學、現代教育技術、游戲活動組織與開發等凸顯男生優勢的內容在這幾所學校的課程設置中也被強調。
理論知識、特色技能培養……這些都將為男幼師走上工作崗位奠定基礎。不過在男教師走進幼兒園還面臨待遇低、社會偏見等諸多難題的當下,職業情感的培養也許更為重要。只有真正熱愛,才能讓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不懼外界的諸多壓力,堅持走幼教之路。今年4月,南通高等師范學校組織80多名男幼師生來到如東縣實驗幼兒園,觀摩幼兒園內6名男教師的展示課,6名男教師還分別就專業成長、與幼兒溝通、適應環境等話題和他們作了深入交流和探討。這次活動讓男生們對將來的工作增加了感性認識,6位男教師的工作熱情也讓他們深受感染。前輩的引領,榜樣的力量或許不失為培養男教師職業情感的一條好途徑。
【幼兒園男教師如何留得住用得好】相關文章:
• 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問題與對策
• 幼兒教育中幼兒愛心情感培養探討
• 幼兒教師藝術教育研究
• 淺談幼兒園班級環境設計方案
• 信息技術引領農村幼兒園展翅飛翔
• 淺析幼兒園活動區材料投放方式
• 淺談幼兒園新教師的問題意識
• 幼兒園家長進課堂“NO”or“YES”
• 幼兒園防震減災措施
• 幼兒園繪本教學現狀及改進研究
• 幼兒園園本教研與教師專業發展問題
• 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