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观看网欧美片-成人免费观看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男女羞羞视频-成人免费观看的视频黄页-成人免费高清视频-成人免费福利片在线观看

欄目分類

小編推薦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幼教論文 > 其他論文

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傲嬌女王
【www.888bfw.com - 幼兒園其他論文】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章標識碼】D 【文章編號】1326-3587(2013)06-0022-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各國都在進行教育改革,提高人才素質。素質教育包括:身體素質、品德素質、文化素質、勞動素質、心理素質,其中心理素質是素質結構的核心成分。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壓力的加大,以及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導致青少年兒童的壓力增大,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至少有3000萬人的心理處于亞健康狀態,約1/5有抑郁傾向,自閉自私,溝通交流障礙,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等問題。在北京的一項調查發現,32%的中小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70%的家庭教育不合格,但80%的青少年兒童的心理疾患未被重視。根據有關報道發現:我國多個城市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2.97%。另據某地區對3000名4-6歲的幼兒心理的調查,8.8%的幼兒有不良行為,11%的幼兒情緒抑郁、自卑,8.5%的幼兒憂慮、緊張。由此可見,我國幼兒心理健康的現狀不容樂觀。
  二、分析幼兒心理問題形成原因
  目前我國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忽視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養,致使在兒童中普遍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任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孤僻、攻擊性行為、膽怯、多動、吸吮手指、情緒障礙等等。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環境影響,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導致家長過分重視孩子學習成績而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一旦受挫,或考試失敗就一蹶不振,甚至輕生,有的家庭過分溺愛孩子充分滿足孩子的需求,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或自私自利,心胸狹隘的心理。有的家庭對孩子嚴格過分壓制,使孩子心理長期處于抑制健康發展狀態。一旦爆發或者發泄,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
  2.學校教育 學校受社會競爭壓力影響,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績,讓孩子超負荷學習,增加壓力。而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有的甚至造成適得其反。
  3.社會因素影響 社會的競爭壓力造成用人單位要求高學歷,貧富差距,競爭壓力,等社會環境影響,都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沖擊與刺激。
  4.自身的原因 有的孩子眼高手低,一味攀比,追求與自己有一定距離的物質,受挫后自己的虛榮心得不到滿足,而走向極端。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幼兒的發展。
  三、幼兒心理教育的意義
  1.幼兒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關鍵時期,因為這一時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的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人格或心理品質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階段。幼兒期是身心健康發展的奠基時期,3~6歲的學前兒童是心理發展、成長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其特點是可塑性強,但在心理發展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薄弱,極易受環境及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品德教育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是教育體系中兩個不同的部分,但他們之間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從人格結構來看,道德品質是人格的一部分。通過教育社會化的過程,個人認可和同化外在的社會道德規范,并根據這些規范來調節自己的行為。但是。傳統學校教育偏重與政治思想和道德認識的灌輸,未將道德品質當作一種內在的人格特征來培養,使不少學生的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相脫節。要克服兒童認知與行為脫節的現象,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應進行德育改革,把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并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在這一階段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利地促進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并為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幼兒園教育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基礎,應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質的基礎。因此。各地幼兒園也進行了相關的探索和研究,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也相繼拉開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序幕。正確培養幼兒心理健康有利于幼兒的自身發展。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應注意多方面因素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采用正確的方法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
  3.不應該把幼兒心理問題單獨局限于兒童自身。心理問題的考慮需要考慮到他們與別人的關系,而不應該把問題單獨局限于兒童自身。—美國學者,為了探知兒童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對自己父母、家庭 究竟有哪些要求,走訪了20多個國家,對1萬多名膚色不同、經濟條件各異的兒童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調查結果令人吃驚:孩子們對父母和家庭放在首位的要求并非是經濟和物質條件,他們對吃、穿、用、玩的東西似乎不太在意,相反卻很注意自己家庭的精神生活,如以下類型的家庭就嚴重阻礙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1)關系緊張型;(2)放縱型;(3)過分保護型;(4)過分嚴厲型。
  四、幼兒心理健康培養的方法與對策
  注重環境對幼兒心理健康培養的重要性,幼兒園環境與幼兒心理健康培養,首先應關注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年齡差異,注重安全、衛生的生活環境創設,這樣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才會放開手腳活動。 其次,幼兒園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奠基階段,它不僅是為小學階段學習、生活做好準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素質的基礎。正 是在這一意義上,我們應把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放到極其重要的地位,更應為幼兒營造健康的心理而做準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請了解孩子們的心理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兒童健康心理教育考慮到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依據游戲性、滲透性、成功性、持久性、日常性原則,更多地考慮兒童全面發展的需求,注重兒童認知、情感、語言等方面的整體環境因素,為兒童提供大量的動手、動腦、合作交流的機會和活動的空間以無窮多樣的藝術活動,陶冶兒童的情操。通過各種活動,滿足幼兒的合理需求,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動手以及思考能力的發展,為素質教育打好基礎。
  2.學會欣賞;成人對孩子的鼓勵與賞識可以使孩子變得積極、自信、樂觀。
  3.要讓孩子們學會與同伴交往,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每個人的生活都不能脫離社會關系而獨立存在。我們經常鼓勵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相互謙讓、積極合作,這樣容易取得同伴的信任和獲得成功。
  4.讓孩子們學會承擔起貴任,培養幼兒健全的意志品質。意志品質的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在幼兒遇到困難時,我們不包辦代替,而是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解困難,堅持到底,直到成功。培養他們做事的堅持性和自制性。
  5.創設良好環境,為幼兒心理健康成長提供一個拓展的空間;心里學家告訴我們可以通過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來改變幼兒的不良健康心理。
  6.健全教師自身人格,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育。重視知行統一,把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日常教育活動中、加強心理健康系統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加強教師的心理維護,提高教師心理素質、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注重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7.爭取家長配合,共育美好心靈。家長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讓家長能夠在家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幼兒施教,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我們也及時反饋給家長使家長積極配合我們對幼兒施教這樣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呼吁社會,給孩子一片純凈的藍天。聯合國專家預言“從現在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人們持續而深刻的痛苦。”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孩子變得“陽光”、“樂觀”所必不可少的。

【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 也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 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