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是持著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態度,把孩子當寶貝一樣的珍藏著,為孩子包辦著一切,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性,而變成一個沒有責任感,不用頭腦而怯懦的人。而幼兒時期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我們需要在幼兒時期在家園共同努力下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為獨立性的發展創造環境與條件。
幼兒教育; 獨立性;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2)12-0275-02
在這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孩子需要具備獨立思考、判斷、選擇問題的能力。一個溫順的工具是會社會所淘汰的。而幼兒期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我們需要在幼兒時期在家園共同努力下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要為幼兒獨立性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與環境。
1培養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我們不僅要鼓勵孩子獨立動手做事情,還要鼓勵孩子獨立動腦筋想問題。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得到的就應該讓他自己想,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現在的家長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鼓勵孩子問問題,但是在給孩子講知識或者回答孩子的問題時,家長也要給孩子提出問題,讓他思考鼓勵他動腦筋。例如:孩子問媽媽,為什么立交橋上沒有紅綠燈?媽媽沒有回答他,而是讓他想一想馬路的十字路口為什么有紅綠燈,紅綠燈的作用是什么。孩子想了想,自己找到了答案。媽媽這樣做就很好,對待幼兒提出的問題并不是有問必答,而是啟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決問題。
2在一日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隨著其身體的發育,活動范圍的擴大和活動能力的增強,其了解和探究客觀世界的愿望也就越來越來迫切。他們好說好動,喜歡新異刺激,認知活動日趨活躍。于是我們就可以要求幼兒從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讓他們學著自己吃飯、穿脫衣服、收拾玩具等等。雖然有時他們吃飯的速度很慢,他們衣服穿得并不是很整齊,玩具收拾的不是很干凈,但是我們在活動的過程中放手讓幼兒自己做主,給他們一種小主人的感覺,讓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感受獨立做事的樂趣,以此來培養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3在因材施教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幼兒之間是存在能力差異的,具有較強獨立意識的幼兒,我們應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周圍世界,并在主動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獨立意識較弱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更不可鄙視,須因材施教。記得我們進行折紙活動《飛機》的教學過程中,許多能力強的孩子很快飛機的機翼、機身折好,而那些能力差的孩子在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時我們就要求能力強的孩子對著示范步驟圖自己探索最后兩個步驟的完成飛機拼插,能力強的孩子們就在自己探索的過程中學會了折飛機的本領,做起了小老師幫助其他幼兒完成折紙活動。所以說獨立自主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就如畫畫來說,我們的孩子剛開始對涂色練習不是很能力很強,經常涂的到處都是,后來經過反復的練習,不斷的提升要求,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均勻的進行涂色練習了。如果我們對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做出過高的、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因為孩子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就橫加斥責,孩子就會產生恐懼心理,然后產生依賴心理,尋求教師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差異及時的調整教學過程與環節,讓每個孩子都在學習中進行獨立性的培養。
4對孩子要放手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敗和失誤。只有經歷過失敗的洗禮才會看見成功的彩虹。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大人應放手讓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圍內自理,讓他失敗,碰釘子,這樣孩子就會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成長起來。有些家長認為幼兒生活中的小事如自己學會穿脫衣服、自己疊被子等等都是些無關緊要的瑣事,大人隨手幫助就可以,不必讓孩子自己去做,就是讓孩子去做也做不好,或者認為讓孩子做太費神,還不如自己做省力。這些看法當然是不正確的。因為幼兒獨立生活能力主要是通過逐漸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而發展起來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必然妨礙孩子未來的獨立生活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如果從小,一切都由父母包辦,孩子感到一切都可以依賴父母,形成一種“安全感”,那樣反而容易出大事。
5在教育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教育家蒙臺梭利十分重視幼兒的獨立性的培養,她說:"教育者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她認為,兒童自身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應尊重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育者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幼兒進行能力的培養,如:在選擇游戲區域進行游戲時我們應該放手讓幼兒自己去選擇游戲角色、游戲環節、游戲方式,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選擇、探索、表達的自由。在孩子間發生矛盾時,不是作為權威者的來評判誰對誰錯,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幼兒,給予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自己學會解決問題。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他們對看到的事情有時都會問上一個為什么?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我們應注意啟發他們自己動腦筋進行探索,來得到問題的答案。在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不必擔心失敗和批評,可以大膽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意見,而不是教師把答案直接告訴給幼兒。同時我們也應該尊重幼兒,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的傾聽孩子,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以商量的語氣對孩子發出做事的要求,而不是以命令的口氣來要求,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這并非是嬌慣孩子。事實證明:受到尊重的孩子,大多是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總之,幼兒的獨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兒園中經過教師教育鍛煉就行的,他們生活中更多的時間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長總是幫著孩子把一切都做好,幼兒的自理能力就會很差,這也會給老師培養幼兒自理能力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難度。因此,我們需要讓家長了解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重要性,爭取家長們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長統一思想,以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需要家園合作,齊心協力。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會得到提高,其它能力也會相應得到發展,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談幼兒園對于孩子獨立性的培養】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中音樂舞蹈重要性
• 民族貧困地區民辦幼兒園師資問題研究
• 當代幼兒園家園交流的方式
• 幼兒園有效管理的幾點認識
• 淺談幼兒園繪畫活動的指導
• 幼兒園午餐管理初探
• 幼兒園如何有效地開展音樂教學
• 點評揚州市邗江區直屬機關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研究
• 幼兒園教師與家長交流之我見
• 音樂教學幼兒教育應用
• 淺談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