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指導綱要》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目前幼兒園的物質環境創設普遍存在求氣派,棄自然,求形式,棄內容的誤區。幼兒園只有充分挖掘資源,科學合理地準備豐富、適宜的物質材料,注重幼兒參與創設環境過程的體驗,創設適宜幼兒,讓其主動參與創設具有創造性和教育性的物質環境,才能真正做到環境為幼兒服務,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幼兒;主動創設;物質環境
幼兒園的環境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各種活動。然而在具體的環境創設過程中,由于創設目的的盲目性,創設內容缺乏整體性,忽視幼兒主體性等因素,導致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存在種種誤區。
一、目前幼兒園物質環境創設存在的誤區
1.一流的設施是衡量幼兒園好壞的標準。幼兒園之間存在競相攀比的趨勢,一味追求高檔的進口玩具、器具或裝飾品來吸引家長,一些幼兒園以豪華裝修來顯示財力,所以在創設環境時將大量的人力、財力花在如何裝修得豪華和購買高檔的設施上,幼兒園向賓館化發展。
2.破壞原有的一些自然資源。如將緩坡推為平地鋪上塑膠地磚,將樹砍了放置高檔的大型玩具,清理了所有的石頭等等,將幼兒園創設得一塵不染。
3.教師是環境創設的主體。教師忽略幼兒的特點及教育意義,一般采用照抄照搬、東拼西湊等方式來選擇創設環境的內容,并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隨意創設,認為幼兒園的環境是給家長和孩子們欣賞的,不需要結合孩子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蘊含教育意義。環境創設甚至成為一部分教師之間互相競爭的載體。所以造成環境內容單一、形式多變,沒有主體性,給人一種不系統、不協調的感覺。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目的是“使幼兒在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身心獲得和諧發展”。為孩子創設舒適、優良的物質環境無可厚非,但過分地注重外在的精致、美觀和安全,讓幼兒遠離自然,這就間接扼殺了幼兒的天性,忽略了幼兒主體性,與幼兒的心理生理特點和個性發展的需要相違背。
二、讓幼兒成為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主人
1.師幼合作,共同創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幼兒主動參與環境創設,利用各種教育契機為幼兒提供環境創設的機會,將教育內容蘊含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與幼兒密切合作,共同創設富有創造性和教育意義的物質環境。通過幼兒集體構思、游戲、調查、制作使其由單純的傾聽者變成了計劃者、參與者,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意識到自己是環境的主人,人人出謀劃策,人人都來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真正增強了任務意識和有目的地學習知識的意識,增強分工、合作、討論、決策的能力和創造、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2.注重過程,體驗成功。長期以來,幼兒園的物質環境雖然經過教師按照自己的喜好精心打造,但因為環境的創設沒有幼兒的自主參與,缺乏幼兒的特點,所以這樣的環境常常難以引起幼兒共鳴。要讓孩子們喜歡幼兒園的環境,教師首先要鼓勵幼兒主動參與,激發幼兒創設環境的欲望,積極參與環境設計與制作的全過程,讓幼兒學會自主創造,體驗設計與制作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進行《快樂的夏天》教學之前,教師先讓幼兒了解夏天的特征,引導幼兒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討論怎樣創設具有夏天特征的教育環境,教師再從幼兒的討論中梳理出思路,最后根據幼兒的思路按小組布置任務。于是師、幼齊動手,幼兒發揮想象,自由動手動腦,在操作過程中,幼兒之間互相配合,相互探討,創造出充滿夏季色彩、富有創造性且多姿多彩的繪畫和手工作品。幼兒在參與環境創設之后會對自己親自動手、動腦布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成功感,有利于激發幼兒充分與環境相互作用,從而會更加愛護珍惜環境。
3.家園共建,豐富材料。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是一個師幼互動、生生互動、家園互動的過程,豐富環境創設的材料,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是很重要的。教師應經常引導幼兒和家長結合每個不同的教育主題,在家長自愿的情況下出謀劃策,并收集各種廢舊材料來提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教育課程要求相適應的操作材料,使幼兒能隨時隨地地參與到環境創設中來。
綜上所述,幼兒園的物質環境的創設決不是自然、自發或教師隨意設置的,而是創設者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點,激發幼兒內在的積極性,結合教育目標讓幼兒主動參與,師幼共同精心創設有利于他們進行生動、直觀、形象和綜合教育的物質環境,從而對其進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讓幼兒直接得到一種情感體驗和知識的啟迪,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 沁 硯
【創設幼兒園物質環境需注意的幾個問題】相關文章:
• 幼兒園的“對不對”
• 幼兒園春季保健常識
•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幼兒園
• 如何培養幼兒園的語言表達你能力
• 感恩教育在幼兒園中進行探究
• 幼兒園美術教學
•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有效教學探究
• 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優化模式之我見
• 寶寶上幼兒園了
• 社會體制轉型學前教育研究
• 淺談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
• 淺析幼兒園教師心目中的好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