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神奇的小火車》含反思適用于大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小火車》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
3、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1、自制背景圖及若干小圖片
2、幼兒收集有關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的資料。
活動過程:
1、發現小火車的神奇。
——出示背景圖“小火車”,猜猜這是一列怎樣的火車。
——什么是神奇?
——教師結合故事將角色“小核桃”演示插入火車,變出一只“桃子”。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想上火車,他們上車前和下車后相比會有那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看看小火車會變什么。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誰是小火車的第一位乘客?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小桃核下車后會變成大桃子呢?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
——接著誰又上了車?它發生了什么變化?下車的雞蛋為什么會變成毛茸茸、濕漉漉的小雞呢?
——小青蟲們上了車,它又變成了什么?(重點幫助幼兒理解青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小男孩上了車,走下一位大胡子叔叔,他是誰呢?
——原來大胡子叔叔是小男孩變的,他喜歡這樣變嗎?那可怎么辦呢?
——這真是一輛神奇的小火車,它能讓許多“乘客”上車后發生變化。往前開能長大,往后開就還原。
在我們周圍許多東西都在變,有的變化很快、很明顯,而有的東西是漸漸地變化的。
3、讓他們坐上小火車。
——嗚。。。。。嗚!藍色的神奇的小火車又開動起來了。你想讓誰坐上小火車?小火車會把它變成什么?
——鼓勵幼兒講講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漸變過程,如:月亮圓缺,花兒開放、種子發芽等。
4、延伸活動:鼓勵幼兒今后在生活中仔細尋找事物的變化,獲得更多的表現。
活動反思:
《神奇的小火車》的故事情節較為生動有趣,符合孩子愛幻想的天性,因此活動中我對“趣”字有了很好的把握,在經過了孩子們漫無邊際地想象和創編之后,我設計了乘小火車的情境游戲,讓孩子用形象化地動作去表現事物的成長變化,再讓同伴們一起來猜一猜,這一環節的設置即能讓孩子體驗乘火車的趣味性、神奇性,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一個一舉兩得的事情。在今后的語言活動中值得借鑒。
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事物的成長變化,從而引發孩子對自身成長的關注,而故事的最后一段卻是一個小男孩變成大叔后哭鬧著變為小孩的情節,原來成長不一定會給每個人,每樣事物帶來快樂,原來感受當前美好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這一中心思想對孩子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也成為我們班孩子接下來討論的一大話題,長大好?還是小時候好?孩子們的回答都不一樣哦!讓我們好好地去傾聽孩子,了解孩子的心聲吧,相信對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一大啟發哦!
小百科:火車、又稱鐵路列車,是指在鐵路軌道上行駛的車輛,通常由多節車廂所組成,為人類的現代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幼兒園大班教案《神奇的小火車》含反思】相關文章: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