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課教案《冰中取糖》含反思適用于中班的科學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嘗試利用工具積極探索,感受探索的樂趣,感知冰的各種特性,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科學課《冰中取糖》含反思教案吧。
【活動目標】
1、感知冰的各種特性。
2、嘗試利用工具積極探索,感受探索的樂趣。
3、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4、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吹風機、錘子、餐刀、熱水袋、熱水。內(nèi)含一顆糖果的冰塊若干(同幼兒數(shù))。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大冰塊,激發(fā)孩子參與的熱情,初步感知冰塊的特性。
提問:你們看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覺?(教師手持冰塊讓每個小朋友先摸一摸,進行初步感知)你們能看見大冰塊里有什么呢?(糖果)
教師小結(jié):原來冰塊是透明的。我們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顆糖。
提問:你們想吃冰塊里的糖嗎?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來吃呢?(幼兒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的辦法。)
二、介紹工具。
教師:老師幫你們準備了很多工具,我們來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點介紹電吹風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兒嘗試。
1、幼兒自己取冰塊,教師引導孩子觀察冰塊,進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問:你拿的冰塊摸起來有什么感覺啊?(冰冰的、涼涼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兒取工具,嘗試將冰塊中的糖塊取出。
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來的?(對已經(jīng)取出糖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請其再拿一塊冰換一種工具進行嘗試。)
四、幼兒集中分享經(jīng)驗。
1、提問:小朋友都很努力試過了,你們都吃到糖了嗎?誰愿意來介紹一下自己取糖的經(jīng)過?
2、小結(jié):小朋友們很聰明,都利用工具從冰里取出了糖,我們來給自己鼓鼓掌。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jié)課預設(shè)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小百科:糖類物質(zhì)是多羥基(2個或以上)的醛類(Aldehyde)或酮類(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后能變成以上兩者之一的有機化合物。在化學上,由于其由碳、氫、氧元素構(gòu)成,在化學式的表現(xiàn)上類似于"碳"與"水"聚合,故又稱之為碳水化合物。
【中班科學課教案《冰中取糖》含反思】相關(guān)文章:
• 幼兒園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飲料的氣泡之謎》含反思
•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土里的蒜頭寶寶》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水從哪里來》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熊的窗簾》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水果里的秘密》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影子上有“眼睛”》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球別跑》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教案《旋轉(zhuǎn)的彩色陀螺》含反思
• 幼兒園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折印和對稱》含反思
• 幼兒園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送果蔬回家》含反思
•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空氣寶寶力量大》含反思
• 幼兒園中班教案《有趣的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