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教育活動指的就是教師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的教育過程。并且,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以幫助幼兒學習,促進幼兒的發展,還可以引發教師的思考,對于教學方法進行有效選擇,并優化整個活動過程,提高活動的效率,增強幼兒接受和理解的程度。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活動;全面發展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目標,教師要重視幼兒社會態度情感的培養,以豐富多樣的活動培養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并為幼兒創設一個能夠感受到愛護和接納的優良環境,讓幼兒能夠獲得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本文結合教學經驗,對于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探討:
一、 利用美術活動,培養幼兒的藝術性
兒童美術指的是讓幼兒能夠根據自己對于周圍事物的認知,把腦海中抽象的意象通過視覺語言表現出來,是幼兒成長道路上必要的工具。而且,幼兒可以通過繪畫與外邊世界進行交流,以此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幼兒無論是在涂鴉期還是象征期,都能夠通過最純真的藝術作品展示著藝術的本質精神。所以,幼兒時期的美術教育要尊重幼兒的特點,以幼兒的想象、創造力為基礎,不要在幼兒的繪畫過程中加入教師的思想,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要積極備課,把握好重點,時刻關注幼兒的反應,并且將活動進行延展,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好奇,并激發幼兒創造的欲望,逐步培養幼兒的審美,形成幼兒對于藝術創造的獨立特性。并且,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讓幼兒自由創作,這樣幼兒腦海中的美好的事物才能被激活,幼兒才能在實踐中逐步掌握基礎的美術技能,認識美術工具,從而創作出獨特的幼兒美術作品。
比如: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為幼兒組織了“手指畫”的活動,筆者把勾線筆、顏料、布等工具發到幼兒手上,讓幼兒用手指蘸上喜歡的顏色,然后在布上印手印,通過多次按手印,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圖畫。最后,幼兒都得到了自己喜歡的作品。
二、 利用鍛煉活動,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
幼兒有大半時間都是在幼兒園里度過,所以,教師有義務讓幼兒在校園生活中感到安全快樂,并幫助幼兒養成健康的生活、衛生習慣,讓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并且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能夠保護自己,同時,積極組織幼兒的體育活動,在鍛煉幼兒的協調能力的同時,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因此,教師要確定幼兒在鍛煉中的主體地位,采取多樣化的方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并且為幼兒提供身體練習的機會。而且,要根據幼兒不同的身體情況和整體水平,因材施教,既要面向全體幼兒,又要注重每個幼兒之間的差異,做好個體活動。
比如:筆者為了鍛煉幼兒的協調性,就準備了聽
兒歌行動的環節,讓幼兒兩個人為一組,聽著
兒歌“蜈蚣走路”,兩個人一起走,作動要協調,步伐也要一致。在這個過程中,幼兒 參與的積極性被大幅度激發出來,在協調性提高了的同時,也鍛煉了身體。
三、 利用游戲活動,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對于幼兒的情感能力的培養,應該滲透在多種活動的各個環節,為幼兒創造一個靈活有趣的環境。而游戲恰好適合幼兒現階段活潑好動的特點,因此,教師就要利用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通過探索、發現和想象,在身心愉悅的過程中,不斷發展,以游戲的特性起到教育的效果,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增強幼兒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情感認知程度。
所以,在教師在設置游戲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游戲的趣味性和團體合作性,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游戲中來,同時,教師要注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導者,讓幼兒掌握游戲的主動權。但是,教師也要發揮引導作用,利用游戲,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積極幫助他人,養成樂于助人的習慣,這就要求教師要好好設計活動的內容,寓教于樂,把感知活動貫穿在游戲當中。
比如:筆者曾經為幼兒設計了“接力賽”的游戲活動,幼兒分成四大組,六個人為一組,進行接力賽跑。在比賽的過程中,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每個組都團結一致地想要拿第一。由此可見,以游戲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幼兒玩得開心,還增強了幼兒的團隊協作性。
四、 利用實驗活動,幫助幼兒感受科學
在科技日益發展的當代社會,科學技術已經成了第一生產力,因此,科學技術的教育也就成為了重中之重。并且,新《綱要》中明確教學目標: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再加上幼兒園擔當著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所以,加強幼兒的科學教育就顯得更加重要了。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生活中的科學實驗和現象為切入點,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同時加強對幼兒的實踐教育,增加幼兒的經驗,拓寬幼兒的視野,讓幼兒在對周圍世界進行觀察、探索、發現、分析的過程中,獲得經驗,進而得到發展。因此,教師要重視幼兒自覺的活動,并且根據這些活動,引導幼兒進行實踐,從而獲得對世界的感知。筆者為了引導幼兒發現科學的美,經常會采取實驗的方式,讓幼兒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體會到科學的魅力。
比如:筆者帶領幼兒做了《會變色的花》的試驗活動,讓幼兒在筆者的幫助下,在兩個透明瓶中放入相同的水,其中一個滴入藍色墨水,然后把兩支淺色帶莖的花放進去,并讓幼兒每天觀察花朵及莖的變化,做好記錄。最終,得出莖可以疏導藍色墨水的結論。
總之,教??在幼兒的教學活動中要遵循從實際出發,從幼兒的需求和興趣出發,就地取材,積極構建充實有效地師幼、幼幼互動的環境,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最終讓幼兒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歷.2007~2016年我國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設計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17.
[2]張娜.學前教育課程模式設計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蔡燕華,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赤嶺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相關文章:
• 讓幼兒在集體中學會合作
•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研究
• 如何提升幼兒園班主任責任感
• 兒童發展心理學在學前教育領域的應用
• 對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探究
• 幼兒園素質教育之我見
• 幼兒園混齡教育問題與發展前景
• 幼兒園新型教學模式初探
•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設計研究
• 美國幼兒園重視家園共育
• 關于幼兒園閱讀課生活化的幾點思考
• 《再見啦,我們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