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文化”是近年來大家共同關注、研討的一個熱點課題。雖然大家對文化的內涵有不同的認識與觀點,但大多把文化建設的構成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四個層面。由于“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具有“物化性、外顯性、操作性”等特點,所以目前這兩方面的建設速度較快、成效顯著;但在“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這兩方面,因其具有“人文性、內在性、積淀性”等特征,相對而言建設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之重視不夠,所以成效甚微,這樣也就造成了目前幼兒園文化建設中一種結構性的失衡:人文精神、人文品位的不足。其實,再優良的物質環境、再完善的規章制度、再完美的教育理念、再美好的行為規范,都必須要人去創造、貫徹和落實。人的精神狀態、人的文化素養、人的道德水平乃是幼兒園文化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為此,我想就“‘人文精神’與‘幼兒園文化’的關系”這個議題,來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與觀點。
一、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亦稱“人文主義”,它由三種主要元素構成:第一是“人性”,即尊重人,尤其尊重人作為一種精神存在的價值;第二是“理性”,即人是有思想、有頭腦的,他能夠思考真理,追求真理;第三是“超越性”,即人能夠追問、追求生命的意義。可以這樣說,“人文精神”是人類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不因前路迷茫而退卻,勇往直前、積極進取,堅韌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概括和象征。
現代人文精神是一種自由的人文精神,它摒棄了幾千年來封建社會對個人價值的漠視,把人作為宇宙間最高的價值來給予尊重;現代人文精神特別突出地強調:人除了是一種社會性和自然性的存在外,還是一種精神性的存在。為此,人不僅要為一日三餐的溫飽而忙碌操勞,以求得自我生命延續的外在的各種物質,還應該有人生意義的思考,以追求更高尚的人生境界。在這個追求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人文精神能為自己的行為樹立一個道德法則及目標,以此來約束并激勵自己。然而,這種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須建立在有序的人文素養的基礎之上,因而在發展多種素質,使人性得到自由發展的同時,人還要養成探究精神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人文精神不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內容,而且影響到物質文明建設的成效。它是構成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所學校(幼兒園)文化個性的核心內容;是衡量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所學校(幼兒園)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個國家的國民、一個地區的民眾、一所學校(幼兒園)的師生,其人文修養水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文教育的重視程度。
二、“人文精神”在幼兒園文化中的地位
如今,我國正處于“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的時期,由于新與舊的交替,傳統與現代的沖突、東西方價值觀的消長,以及相關制度的欠缺、法制體系的不完善、文化建設的滯后等問題的存在,因而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消極的社會現象。正如有人所言:“在時下的中國文化里,特別缺少人的尊嚴這一觀念。表現為中國人普遍缺少誠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是其一;其二,注重享受,幻想一步登天,急功近利乃至投機取巧;其三,缺乏奮斗精神,怕吃苦,脫離現實地追求高品位的生活;其四,安于現狀,固步自封,造成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如此的社會文化現狀,雖然并非主流,但還是或多或少地對我們幼兒園教職工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帶來了不少負面的影響。比如,論資排輩問題、只談獲取不談貢獻的問題、上班出工不出力的問題、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問題、領導在與不在兩個樣的問題、喜歡談吃喝玩樂討厭談工作學習等,與人的“是非觀、價值觀、理想、信念”有關的精神問題,在當今的幼兒園中就比較普遍地存在著。
面對諸多問題,不少幼兒園只是一味地想依靠制度建設、人的管理、環境美化等方法來解決,而結果大多難以如愿。比如,雖然我們也有“辦園目標”、“園歌”、“園訓”、“師訓”等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上的要求,然而,如果這些要求并未得到全體教職員工普遍的內心認同而成為一種自發的需要,那么很難融入他們的心靈而成為一種思想性的積淀,更難成為一種言行舉止的精神力量。又如,當今不少幼兒園熱衷的以“崗位、職級、職責、規范、考評、獎懲”等為內容的“制度文化”建設,實質上是現代企業管理文化的一種簡單移植,它注重的是分層分等、領導權威;強調的是下級服從,工作效能。這種“帶有‘強權文化’特征的‘制度文化”,實質上忽視了人際關系的和諧,輕視了人的思想教育,缺乏“人文精神”的弘揚,“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因而人作為主體的巨大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們的無限潛能和智慧沒有得到深度的挖掘。相反,通過人文精神的弘揚來加以克服和糾正,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在幼兒園文化建設中如何弘揚人文精神
目前,絕大多數幼兒園在進行本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目標是非常明確的,那就是通過文化建設使自己的幼兒園在社會上、教育界,成為一所“有影響”、“有名氣”、“有品牌”的幼兒園。筆者認為,這種想法、做法無可非議,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應名利心太重而“急功近利”;更不要為了包裝成名而“華而不實”,結果是“好看但不中用”。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做老實人、辦實在事。古人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人者需先正己”。幼兒園是一種教育人、培養人的機構,幼兒園文化建設的真正目的應在于:提高辦園水平和保教質量。而要完成這樣的目標,關鍵的關鍵是提高教職員工的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這是幼兒園文化建設的靈魂。那么在幼兒園中,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人手對教職工進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呢?
第一,在教職員工中樹立積極向上的個人價值觀。幼兒園的文化建設應注重人的因素,積極地培育正確的價值觀,努力促使教職員工把實現自我價值與本園的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培養正確的是非、善惡觀,樹立競爭意識、拼搏意識和奮發向上的意識,把為幼兒教育作奉獻作為教職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最高追求。
第二,加強教師的道德建設。教師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精神源泉。所以,新世紀、新時期的教師應該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應該以高尚的、美好的人民教師形象去影響、熏陶年輕一代,成為兒童心目中良好的榜樣。
第三,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文化素養,影響著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的觀念和實踐,影響著教師的行為規范,體現在教師一日教養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中。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是實現兒童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幼兒園文化品位的重要條件。為此,一方面要根據幼兒園實際有針對性地對教 師進行統一的在職培訓,另一方面也要鼓勵教師根據工作的需要和自己的興趣進行自發的業余進修,真正落實和實現終身教育的理念。
第四,重視教師形象的建立與維護。教師形象應是幼兒園文化的一個集中代表,是幼兒園文化的一種外在表現。良好的教師形象,不僅可以在幼兒園的內部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可以在社會上樹立幼兒園良好的信譽,擴大幼兒園的影響力,提高幼兒園的競爭力。所以,在幼兒園應實施和落實教育“名牌”戰略、“名師”工程,以教師質量樹教師信譽,以“名師”、“名園”獲得更大的社會聲譽。
第五,真真切切地把“以人為本”落到實處,尊重教師,尊重人才。教師是幼兒園文化建設的主人,是幼兒園發展的關鍵。為此,幼兒園文化建設一方面應把教師置于幼兒園管理的最高位置,視教師為幼兒園發展的第一資源,把教師的科學與文化素質的提高、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發揮,視為發展的動力之源;另外一方面,要重視培養教師愛崗敬業的精神,這是幼兒園文化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第六,創造幼兒園內外和諧的環境。只有符合教職工所需要的、具有濃厚文化氣息的物質、文化環境,才能激發教師對幼兒園的認同感和責任感;只有符合教職工文明和諧的園內、園外的人際交往環境,才能使教職工在工作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社會的尊重,找到自己應有的社會地位,從而產生強烈的使命感,形成一種真正的、強大的凝聚力。為此,幼兒園也應從教職工的角度,而不僅僅是從兒童的角度去創設和優化物質、文化和人際環境。
另外,人文精神的培養,要注意教職工個人的精神追求與集體的“精神文化”建設之間的和諧與互動。一方面要鼓勵、提倡教師尊重自我,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與主見,有自主、自動、奮發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培養教職工的共同價值觀、共同的精神需求。否則,將會產生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間的精神追求與價值觀的沖突與摩擦,而影響幼兒園的文化建設。同時,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因而同一時期要求不同的人具有相同的、一致的價值觀、思想、理念和行為是不現實的,應該允許在一段時間內人與人之間有差異。為此,幼兒園的文化建設應具有開放性、民主性、多樣性、層次性和多元性等特征。
【幼兒園文化建設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弘揚】相關文章:
• 綠色教育,綠色幼兒園
• 巧用兒歌,豐富幼兒園日常教學
• 中職學前教育鋼琴教學策略
• 幼兒園美術情境教學及其指導策略
• 幼兒園珠心算教學初探
• 治好幼兒園門前“擁堵病”
• 丹陽市南門幼兒園的校舍改造
• 幼兒園情境數學的教與學
• 怎樣開展幼兒園的數學活動
• 幼兒園體驗式教學的實施要點研究
• 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家長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