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中,幼兒的心智還不夠成熟,他們都還需要家長、老師的指引和教導,而其中老師的作用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要注重對幼兒的引導,加強班級管理,下面,就如何進行班級管理,筆者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譜好“常規曲”――注重常規教育,養成良好習慣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班級沒有建立好常規,導致幼兒無法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就會直接影響教師的管理工作。《綱要》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要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我們如若要加強幼兒的自我管理,也必須要使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我在日常的實踐中,探索出了以下幾點:一是師生共同討論,制定活動規則。討論是幼兒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相互之間交流合作而確立一種最佳方案的過程。幼兒可以在討論中獲得正確的認識,并且調節自己的行為,是幼兒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二是發揮評價功能,調整已有規則。幼兒是在老師和小伙伴的評價中逐漸成長的,這種評價對于他們來說十分重要。所以每天在幼兒放學的時候我總要對她們一天的表現進行評價,以此來讓幼兒們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例如在一次快要放學A的時候,我給幼兒們佩戴小紅花。當我問亮亮小朋友可不可以得到小紅花的時候,小朋友們異口同聲說“不可以!”我問:“為什么亮亮小同學不能得到小紅花呢?”小東生氣地說:“他今天故意拿水潑我。”艷艷說:“他在廁所里打人。”明明馬上補充說:“我還看見他把玩具隨地亂扔。”孩子們對亮亮的表現非常不滿。于是,我又問孩子:“那你們說說亮亮小朋友要怎么樣才可以得到小紅花呢?”孩子們紛紛說開了:“要和小朋友和睦相處!”“不能隨便用水潑人。”“不能亂丟玩具。”其實,幼兒們對于班級規則早已知曉,但是今天亮亮小朋友因為沒有遵守規則,引起了其他幼兒的不滿,在這之后我讓幼兒再次討論規則,這其實是在對已有規則進行了重新的認識和思考。由此可見,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在常規培養中是極其重要的。
二、譜好“配合曲”―― 搭建溝通橋梁,家長參與管理
《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家長是對自己孩子最為了解的人,因此我們要想管理好幼兒,就離不開家長們的支持與幫助。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得到老師的重視,可以讓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多加照顧。對于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更是一定要討公道的。面對這么多性格不同的幼兒,我們要怎樣才能管理好一個班級呢?首先,我們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這樣做不僅使家長感覺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時我們管理班級也會輕松許多。在家長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后,他們對班級的責任感也加強了,也會從班級角度出發,為班級考慮,可以為我們提出一些有關于管理班級的建議,在得到家長的認同與支持后,我們管理起班級來也更加游刃有余。例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在每學期開學期間都會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我們會向家長介紹幼兒的一些情況,需要家長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等,讓家長意識到,只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讓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也才可以使得班級得到更好的管理。為了讓家長進一步配合我們的教學,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還設計了家長園地,選舉出了家長委員,并且確定了家長開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組活動等,在“家長園地”中我們根據班級情況和所要開展的活動情況,在這個欄目內寫出對家長的要求,以及幼兒的表現,許多家長都很關注這個欄目,使其充分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又如,我考慮到班級上許多幼兒的父母工作繁忙,沒有充足的時間照顧孩子,與老師的交流也比較少,我就制定了家長約談計劃。每學期有針對性地把一些家長請到幼兒園里來,一起坐下來朋友式的拉家常,一起商討如何教育幼兒,并與他們取得共識。每次約談,我會安排兩個個性、表現比較接近的孩子的家長。告知家長兩個孩子在園的簡單情況,主要針對孩子的問題,商討出一些解決的建議:如:家長在家能多陪孩子,多與孩子外出游玩等等,雖然僅有短短一兩個小時的約談,但收獲卻十分多,通過約談,首先家長更能了解自己的孩子,形成正確的教養態度。其次,使家長看到了班級老師對孩子的關心,為班級的工作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更方便我們對于幼兒的管理。
三、譜好“自主曲”――幼兒自主管理,內化自覺行為
班級管理工作是復雜而具體的。比如生活就包括:教育教學活動、體育游戲活動還有生活常規活動等各式各樣的活動。而在生活常規活動之中又包含:吃飯、睡覺、上廁所等多種細節。雖然這些活動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對于幼兒養成一個好習慣卻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應嘗試讓幼兒學會管理自己,并參與到班級的生活常規管理中。例如,我在剛開始帶一個班級的時候,總認為學生就必須有老師時時刻刻管著。剛開始他們還是挺乖的,但是后來情況慢慢變壞,他們開始學會反抗。直到后來,幼兒們經常在課上吵鬧,不管我在上面怎么說,怎么做,底下沒有一個人聽我的。這時我便開始轉變管理方式,讓幼兒嘗試自主管理,于是,我便在臺上告訴他們:“老師想在每一個小組里面選一個聽話且能干的孩子做組長。”之后,我又把組長的職責給他們講解了一遍,或許這對幼兒們來說是十分新鮮,他們一下子就全部安靜了下來,等待著我的篩選。于是,我便把每一組最調皮的同學選為了組長,想以組長的身份來約束他們調皮的行為,同時也是給了他做一回乖學生的機會。沒被選上的孩子看起來很失落,但當我告訴他們,如果表現好,下次就讓他們做組長后,他們就都充滿了期待。那一堂課,幼兒表現得非常好。可見,讓幼兒自主管理,自主約束規范自己的行為,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對于一個班集體,我們要細心呵護,對幼兒既要有媽媽的“慈祥”,又要有爸爸的“嚴厲”,認真譜好“常規曲”“配合曲”“自主曲”,就一定能把班級管理得有聲有色、有條不紊。
【幼兒園班級管理要譜好“三曲”】相關文章:
• 關心孩子做好幼兒園管理工作
• 幼兒教育發展過程分析
• 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情境創設
• 從精細化管理談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 幼兒園組織氛圍的訪談研究
• 實用多趣的幼兒園兒童床
• 幼兒園教學和游戲的融合
• 幼兒園,對寶寶來說意味著什么?
• 凸顯年齡特點 創設幼兒園區域活動
• 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與管理
•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與兒童發展
• 探索幼兒園素質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