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要“從規范行為習慣開始,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幼兒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對幼兒來說,養成教育尤為重要。確切地說,養成教育是指培養幼兒形成良好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的過程。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實際上是從無到有,從外部調節到內心自覺,從利己到利他,逐步發展的復雜過程。它是在外部環境的熏陶、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共同影響下,通過幼兒的實踐活動,逐步將外部要求轉化為個體內部的需求,并經常表現在行為活動中的一個復雜的動弁過程。
根據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特性及班級文化對幼兒所產生的影響,我們在幼兒園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班級文化形成上運用了以下策略:
策略之一:目標引領
目標是人們期望達到的行為結果。《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要向幼兒進行“五愛”教育,培養幼兒團結合作、誠實、勇敢、不怕困難、遵章守紀等優良品質和文明行為。要達到這些較抽象的目標,對幼兒來說難以理解,如果我們將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的這些要求逐個分解成階段性的小目標,減少達到目標的坡度,這樣就能激發孩子們的自信心。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我們為幼兒設計“小目標主人”的教育活動,各班再根據每個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小目標,并把這些小目標繪制成圖解表,每月一張,讓他們一看圖解表就能理解老師提出的要求,有利于他們實現自己的小目標。幼兒從活動中得到實現小目標的歡樂,又產生新的期望。對那些道德行為基礎較差的幼兒則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從小處著眼、小事做起。在“小目標主人”的活動中,我們還運用小紅花評比、爭星賽等幼兒喜聞樂見的激勵方法,來豐富“小目標主人”活動的內容,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策略之二:榜樣激勵
模仿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途徑,模仿的對象是榜樣。實踐證明,幼兒受他人行為特別是那些他們尊敬的人行為影響,比單純的行為強化影響要大得多。幼兒更多地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說什么,所以榜樣有啟動、控制、調整、矯正兒童行為的作用。榜樣教育,可具體地讓幼兒直接感知,并對榜樣產生崇敬心理,產生學習和模仿的愿望。
1.
教師做榜樣,強化學習的動力。在幼兒的心中老師是偉大而神圣的,是孩子學習的榜樣。老師的一舉一動他們都看在眼里,印在腦中,所以老師的言傳身教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老師要求幼兒學會整理玩具、學具,首先老師自己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言行一致,在組織活動前后,及時整理收拾教玩具。
2.
優秀同伴做榜樣,形成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動力。優秀同伴對身邊的伙伴有著很強的帶動力,所謂“龍頭動,龍身、龍尾才一起動”,就是這個意思。通過挖掘、誘導、培養,讓一部分好孩子率先實現小目標,在一個集體中形成良好的風氣,并將他們的模范行為傳開去,落實下來,從而帶動整個班的其他幼兒。我們在具體操作中開展了
“生活小能手”展示賽、“我能行”自理能力比賽、大帶小“找找它們的家”等活動,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悟,潛移默化,影響他們的行為習慣。
3.家長作榜樣,排除社會不良環境的影響。我們通過家訪,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行為習慣,辦家長培訓班,交流教子經驗,制定家長規范;通過家校通網絡平臺互動,交流教子心得;開展“我的好爸爸、好媽媽”錄像攝影活動,實地觀摩;舉辦“親子樂”活動等多種途徑,讓家長知道家庭健康、時尚的文化氛圍對孩子的影響作用之大,明確家、園配合的重要性,發揮家長的表率作用,做到言傳身教。
4.以偉人、英雄為榜樣,激發履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毅力。一代英雄能影響一代人,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英雄表率,雖然跟我們的生活有距離,但通過影視等多媒體的作用,讓孩子們感知比較鮮明的英雄形象,使之成為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從外因到內化,升華至整個學習過程之中。例如,在汶川大地震搶救與幫扶中,很多平民英雄、武警官兵、自救小英雄等人物就是我們孩子學習的榜樣,讓他們學習成人的無私奉獻、英勇睿智,學習同伴們的堅忍與頑強,讓幼兒們通過獻愛心,為災區孩子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等活動,洗滌幼小的心靈,樹立責任心。
策略之三:角色扮演
我們周圍的每個社會角色都有其相應的社會責任、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而我們的角色扮演法就是讓幼兒通過扮演其中一個角色,掌握該角色所應具有的良好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當前幼兒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普遍活潑好動、怕苦畏難、缺少耐挫力。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運用角色扮演法來矯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如軍人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是神圣而崇高的,孩子們非常想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于是讓孩子扮一扮軍人,開展“誰是昀棒的軍人”比賽。這是非常有效的角色扮演訓練法。當然在比賽前一定要讓幼兒明白軍人的標準,通過觀看軍人的軍事化生活要求、訓練場景、學習過程以及他們的工作視頻或者實地觀察,從感性到理性,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等孩子接受了,經過多次強化,形成習慣,就可以把軍人的要求遷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在平時的要求中一定要堅持正確的評價鼓勵方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練習,逐漸內化為孩子的行動,為孩子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好的行為習慣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研究,只有不斷創新與思考,從點滴做起,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與班級文化,使孩子們在一個溫馨、文明的文化氛圍中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如東縣馬塘小學附屬幼兒園)
【試析幼兒園班級文化形成的策略】相關文章:
• 探索幼兒園有效管制的舉措
• 幼兒園課程價值取向的流變與影響
•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性評價
• 我國幼兒園區域活動發展變化歷程
• 學前教育課程教學探析(6篇)
• 學前教育與信息技術的關系
• 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幼兒園管理探究
• 關于幼兒園創新教育的探索
• 讓幼兒園美術教育融入生活
• 淺談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教學
• 如何應對鄉鎮民辦幼兒園教師流動
• 幼兒園美術教育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