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重點提出了農村教育發展的方針政策,同時還明確指出當前學前教育應當要以科學的方法進行保教工作,并且必須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從而保證兒童的健康成長。因此,要提高好鄉鎮中心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就必須牢牢記住,把做好保教工作放在第一位,并充分認識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保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采取積極措施改進保育工作。
在城鄉一體化的推動下,現代化新農村建設在快馬加鞭地進行中,有關學前教育的問題日益突出,城鄉地域之間的差異明顯。筆者所處的行政區域公辦幼兒園共六所,其中鄉鎮中心幼兒園五所,在對其考察的過程中,筆者發現:近些年來,鄉鎮中心幼兒園的保育工作雖然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在很多細節上尚存在較大的不足:
1. 與老師幼兒的溝通交流不足
由于眾多原因,目前鄉鎮中心幼兒園并不是每一所都有能力開辦午托,60%以上的幼兒園成了只提供早點、午點的簡托幼兒園。而簡托幼兒園并無法實現兩教一保的人員配備。筆者了解到,很多幼兒園的保育工作者數量不足,而幼兒的數量又較多,這對保育員來說工作強度偏大,這就造成剩余的時間少,于是保育員與教師的溝通就相對很少,就算是與教師有了交流,也大多是拉家常,而不是關于幼兒成長方面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保育人員與教師之間的這種簡單的溝通勢必造成保教分離現象,以致無法保證教育質量。
保育員的工作時間大部分都在清理衛生,而剩下的時間則不知所措。保育員與兒童之間的交流一般都是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例如:衣服沒穿好,鞋帶掉了,或是幼兒哭鬧時,保育員進行幫助或進行安慰。
2. 對保育工作內涵理解不全面
鄉鎮中心幼兒園大多處于城鄉結合部,轄區農村戶口較多,大部分的農村家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同時大部分的幼兒園教師也將保育問題和日常的照顧兒童寢食等生活瑣事聯系在一起,而忽視了對幼兒的教育。
保育員文化素質不高
1. 老齡化發展,配置不合理
筆者經調查了解,發現本區鄉鎮中幼兒園有正式編制的保育員為零,極少數的中心幼兒園分配有數量不多的保育員均非正式編制,也就是目前的“非在編”。在師資極度缺乏的情況,這些“非在編”保育員幾乎都承擔著幼兒園教師崗位的任務。而實際意義上的保育員,均是由鄉鎮中心幼兒園自支經費聘請的臨時工。這些保育員大多數呈老齡化,年齡均在45歲以上,其中年齡最大的已55歲。而國家有關規定明確表示,幼兒園每班至少配備一名保育員,鄉鎮中心幼兒園雖然都是教育部門辦,是公辦園,但是種種條件限制,有的中心園現僅配備一兩個保潔員充當保育員,甚至還有的中心園因為未聘到保育員,暫時由幼兒園老師兼任此保育員工作。這種不合理的配置,讓我們對鄉鎮中心幼兒園的保育工作產生了極大地懷疑。
2. 文化水平偏低,能力不均衡
在我國頒布的《幼兒園管理條例》第九條第三點和第四點明確規定了幼兒園“保健員的文化水平應當在高中以上,而保育員也應當有初中以上學歷,并且接受過專業的保育培訓。”可在實際情況中,筆者所處的行政區內的鄉鎮中心幼兒園目前根本就未曾配備專職的保健員(保健老師),保健員的工作全由幼兒園的老師兼任。在大部分鄉鎮中心幼兒園,保育工作常由學歷偏低甚至沒有學歷的農村婦女,或者家中子女已大,家庭負擔較輕的中年婦女承擔。她們雖然有帶孩子的經驗并且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但是由于文化素質偏低,能力參差不齊,不利于幼兒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3. 缺乏專業知識,學習機會少
筆者向一些鄉鎮中心幼兒園保育員了解當兒童出現意外事故或如何運用科學手段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時,大多數保育員要么采取的是一些農村土方法,要么就一臉茫然,或直接回答不知道。而當問及平時是否有接受專業機構的培訓或聽專業講座時,得到的答復基本上都是“很少”“沒有”。
保育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1. 門檻較低,準入制度不健全
在大多數鄉鎮中心幼兒園,幼兒園保育工作者基本都是臨時聘請或簽短期合同,并沒有獲得相應的保育資格證書,更別提有專業的保育知識了。因此,保育員的聘用門檻太低,準入制度不健全。
2. 知識缺乏,工作內容不具體
鄉鎮中心幼兒園的保育員工作內容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一方面,在培養兒童心理素質和兒童社會適應能力這方面表現不足,甚至根本就不存在。另外,由于自身接受文化程度水平較低,保育知識較缺乏,對幼兒園保育工作內容、流程一知半解,這也是保教分離問題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
3. 重教輕保,激勵機制不健全
一個好的幼兒園應當要有一個完善的獎懲機制,而在大部分鄉鎮中心幼兒園,獎懲機制還十分不健全。重教輕保,幼兒園老師在各項競賽、通過各種技能比賽均能獲得相應的獎勵或表彰。而長期以來,無論保育員工作多還是工作少,薪資待遇均一樣,這就造成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上不去,更別提主動干活,只會消極接受一些分內的事務,這對兒童的健康成長極其不利。
優化管理
實現保育工作的流程化
1. 規范細節,落實保育員工作常規
保育工作涉及幼兒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精細化管理的實質是落實,那么關注過程中的管理細節尤為重要。《保育員一日工作流程及各環節要求》制定后,如何執行是關鍵。首先是組織保育員學習領會,讓每位保育員都知道各環節自己該干什么,怎樣去干。其次是定期組織保育員研討:在某個環節執行當中遇到什么困難?如何解決?通過保育員的反復實踐和研討,達成共識。
2. 崗位練兵,提高保育員工作效率
除了保育工作具體要求中進一步規范了保育員分發飯菜的步驟、擦桌子方法、開窗通風消毒要求、保育員整理床鋪的要求等,我們可以定期組織保育員開展專項崗位練兵技能比賽活動,由保育員精細化管理小組成員當評委。通過一次次的比賽,使每位保育員在每項工作中都成為眼疾手快,干事麻利的工作能手。
3. 扎實教研,提升保育員專業素質
保育員教研活動開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保育工作的質量,關系著幼兒園發展的速度,鄉鎮中心幼兒園應把保育員教研納入園本教研之中,針對保育員在實際工作中的困惑問題,可以做《樹立專業意識,提高保育員配班質量》《促進保育員隊伍專業發展的實踐研究》《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研究》等課題的研究。通過課題的研究,可以提高保育員觀察幼兒、了解幼兒、指導幼兒的能力。
【鄉鎮中心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小調查】相關文章:
• 幼兒園游戲化教學探析
• 探析幼兒園人文環境對幼兒的影響
• 幼兒園雙語型教師培養初探
• 走進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
• 淺談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
• 幼兒園美術課要凸顯幼兒的主體性
• 淺談幼兒園家訪工作的形式
• 幼兒園班級文化的實踐與探索
• 幼兒園園長自身素質對幼兒園發展影響
• 怎樣提高幼兒園教學水平
• 幼兒園面試?別慌!
• 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室建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