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們遵循《綱要》中關于“環境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積極的相互作用”的精神,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凸顯環境創設,著力創設“保護童心、引導探究、開啟智慧”的科技教育環境,不斷提高科技環境創設的有效性。
【關鍵詞】引導探究;科技墻;科技環境;有效性
自“九五”以來,我園參與了國家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廳“幼兒科技教育”的實驗研究,十多年來,我們一直探索“科技活動的生活化 游戲化” 研究。為了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也在積極探求科技環境創設的有效性,《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們遵循《綱要》中關于“環境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積極的相互作用”的精神,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凸顯環境創設、利用多方資源進行,著力創設“保護童心、引導探究、開啟智慧”的科技教育環境,不斷提高科技環境創設的有效性,打造科技特色園所。
一、環境創設要結合幼兒年齡特點
綱要中說,教育活動目標的確定要以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原有經驗的了解為基礎,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我園依據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論,選擇幼兒在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感興趣的科學教育內容,將它們蘊含在科學區、科技走廊、自然角等環境中,以滿足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小班科學區角以孩子愛玩的材料準備,中班科學區有許多孩子自己收集的有彈性的物品、以及各種小工具。大班則在科技區角則以動手操作的材料為主,讓幼兒在與操作材料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探究。
二、要讓環境動起來
我們創設幼兒園的科技環境時,充分利用室內外的地面、墻面和空間,盡可能多為幼兒提供接受各種知識或信息刺激的機會和條件,以促進幼兒的無意識學習的能力,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接受熏陶,學習科學知識。
。1)讓地面會說話。在室內外的地面畫上各種圖形、謎宮,涂鴨墻。讓幼兒在地面上欣賞中國地圖,通過各種游戲形式,認識祖國遼闊的疆土的區域劃分和分布,增減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又如“跳格子”幫助幼兒做辨色訓練和鞏固數字的認識。
。2)讓吊飾多姿多彩?臻g布置是通過在空中吊掛各種具教育性和裝飾性的物品來實現,而且更換方便。如以節日、以班級科技課程內容、以科技圖畫知識為主題的吊飾等。
。3)讓走廊充滿科技色彩。墻面布置的作用除美化幼兒園外,我們還積極創設以操作材料為載體的科技走廊,讓科技走廊“動”起來。作為科學區的擴展與延伸,我們巧用走廊墻立面,創造性地設計多層次的三維操作空間,供幼兒自主操作和探究。如一樓走廊有小班幼兒喜愛的一列觸摸火車,每節車廂就是一組不同的觸摸材料,如木塊觸摸、地毯觸摸、布料觸摸、石子類觸摸、溫覺觸摸、刷子觸摸、塑料、金屬觸摸等。兒童發展,觸覺先行,我們通過觸覺刺激做基礎,培養幼兒園良好的科技探索能力。二樓走廊以視覺畫廊為主,一幅幅精美的視覺畫,引導幼兒走進神秘的色彩變化世界,幼兒從不同的角度遠近、上下、左右或專注于某一點對畫面進行觀察,發現畫面的神奇變化。“找不同”“ 走迷宮”“ 會變的大轉盤”,又讓幼兒發現更多的奧妙所在。三樓走廊我們結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注重孩子的動手操作與探究,“火箭飛上天”“小猴摘桃”“好看的電影”“會翻跟頭的小膠囊”“穿越彎管”“美妙的聲音” “沙漏計時器”“神奇的沙擺” “生活中的鏡子”“有趣的秤”“好玩的降落傘”操作材料,這些操作材料都是多功能的,可以有多種玩法,可以進行系列探究。
(4)讓樓梯墻壁記憶活動瞬間。幼兒園科技活動多,我們把幼兒的活動瞬間拍下來,布置在樓梯的墻壁上,并加上文字說明,這里也成了幼兒分享、學習的天地。有的樓梯間我們布置孩子科技小制作,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活動照片和作品擺放在哪里,真是自豪極了。
(5)創設戶外探究區。我園在室外也注重與幼兒的科學教育相融合,開設沙水區、天氣記錄區、關愛動物區、積肥區、種植區等,充分發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據教育需要靈活更換用途或內容。
三、注重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的創設
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是科學素養的核心和靈魂,是幼兒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我們在幼兒園三樓走廊墻面上設計了“中國的科技發明”,以中國科學家的故事和發明創造為主,如“愛國科學家李四光”“ 航天之父錢學森、錢三強”“救國救民的袁隆平”“張衡”“中國四大發明”“中國瓷器”“中國絲綢”“中國青銅”“李時珍”。在二樓墻面上凸顯外國科學家的創造與發明,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 愛因斯坦”“ 好學的牛頓”“奇才達芬奇”“亞歷山大”“尼古拉 特拉斯”等,這些生動的科學家故事和科學實例,圖文并茂,深深地感染著幼兒。每個教學班也在墻壁上布置“科技園地”專欄,那里有老師、家長和孩子共同的智慧之作: “中國發明多又多”“本周科學活動之南”“教你一招”“我的小發明”“十萬個為什么”“問不倒”“科學泡泡”……更加貼近孩子們生活的班級科技專欄和幼兒園的大科技環境形成互補作用。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傊,我園豐富的、可操作的、可探究的和動態發展的科技教育環境,有效地引發了孩子與環境材料間、孩子與同伴間、孩子與教師家長間的互動,成為孩子交流的紐帶,表達與分享的平臺。在與環境、材料交互作用的過程中,孩子們逐步獲得了認識周圍世界的能力,掌握了通過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了怎樣思考、表達和主動建構經驗,體驗了探究過程的樂趣與艱辛,培養了正確對待科學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氨Wo童心、引導探究、開啟智慧”雖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會努力前行。
【淺談幼兒園科技環境創設的有效性】相關文章:
• 論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文化反思
• 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原則及策略
•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三部曲
• 幼兒園主題墻的環境創設
• 音樂與幼兒園英語教學活動的融合
• 幼兒園班級物質環境創設微探
• 淺談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環境創設
• 幼兒園活動環境創設探究
• 淺談幼兒園的環境創設
• 培養幼兒快樂的性格
• 幼兒園室內環境創設策略研究
• 建構多元化環境,有效促進幼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