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學前教育各種各樣的辦園體制并存,因此就產生了多種教育理念共存的局面,家長憑著對不同教育理念的認可度選擇適合的幼兒園。例如我曾參觀過的圣雅閣幼兒園是教會創辦的,幼兒園除完成幼兒教學任務外,還教幼兒唱教歌、誦教義,讓幼兒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進行祈禱。
圣雅閣幼兒園優美的自然環境讓人感嘆,平房式的教學樓、寬敞的院落、整潔的活動室、豐富的操作材料、一畦畦田園小景,為幼兒提供了最自然的發展空間。走廊上、教室里隨處可見的都是孩子們稚拙又充滿靈性的手工作品:貝殼筆筒、貝殼相框、紙漿動物、樹葉貼畫……
園長是馬來西亞人,雖不通華語,但她的舉手投足、輕言細語中,卻不經意間流露出優雅的氣質。面對我們的提問,她含笑的雙眸中始終透出一份從容與淡定,就像新加坡的幼兒教育一樣,自然中不失特色、自主中不失個性。在參觀過程中我們還了解到,新加坡以前不少幼兒園會讓幼兒進行大量的讀寫練習,但隨著一些先進教育理念的逐步引入,新加坡幼兒園開始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的獨特性,會在每學期的某一時間段開展方案教學。
幼兒教師是年輕、美麗的代名詞,她們總是將最時尚的元素帶進幼兒園。但圣雅閣幼兒園的教師年齡參差不齊,膚色深淺不一,裝扮樸實無華,讓我著實有些吃驚。原來,新加坡沒有專門的師范學校,對幼兒教師的要求比較低,任何職業、任何年齡的人,只要對幼兒教育有興趣,經過短期的培訓之后,都可以從事這個職業。就像這次給我們講課的女士,她退休后才開始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她富有激情的話語、充滿魅力的演唱、繪聲繪色的講述,都將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傳遞到我們的心中,感染著我們。我想,教育不僅需要潤物細無聲般的愛,也需要表達激情時那份忘我的感動。而其他老師有的以前從事會計工作、有的從事計算機工作,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從業經歷。這樣,就導致師資水平差異很大,幼兒教師的流動性也很大。
但是,這樣也有好處。多種領域的人才有機會進入幼兒園,等于為幼兒園注入了多種潛在的教育資源,為實現多元化的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對于同樣的教育內容,不同經歷、不同領域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他們會以各自不同的切入點、不同的方式,引領孩子們去學習、探索,將他們的人生經驗傳遞給孩子。
(本欄責編 東方言)
【新加坡圣雅閣幼兒園 印象記】相關文章:
• 多元智能創意課程引領下幼兒園教學改革
• 游戲在幼兒教育的價值
• 淺析幼兒園建筑選址和設計
•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材內容適宜性研究
• 正確的握筆姿勢應從幼兒園抓起
• 幼兒園老師給家長的一封信
• 幼兒園泥工活動研究綜述
• 如何防止與糾正幼兒園小學化
•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打擊樂器活動
• 幼兒園自主午餐管理策略探微
• 幼兒園應該如何開展球類活動
• 關于幼兒園開展 特色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