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者,而更多是教育實踐的研究者、孩子主動學習的引導者。專業化、研究型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要實現這一轉變,教研是一條非常有效的途徑。
關鍵詞:幼教 教研 專業化成長
教師的研究者角色逐漸被大家普遍認同,幼兒教師研究的內涵是以幼兒園為本位的日常教學研究。幼兒園應把追求這種研究能力作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標,探索更有效的教研方式。幼兒園在開展教研活動時,應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教研活動。有效教研活動的開展,能促進教研組的集體反思,獲得專業新知,進而在教學實踐中大膽進行新的嘗試。
一、以研促學,提升教育理論水平
幼兒園園本教研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方式,在關注教師個體成長的同時,也關注群體合作,以教研組為單位的教研活動正是從個人化、孤島式研究走向群體化、合作性研究的方式之一。教研組的教研活動給教師們創設了一個學習、切磋的機會,搭建了一個發展和提高的平臺。教研活動讓每一位教師都會用心去學習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每個學期開學初,教研組的老師們都會一起討論,選擇主題內容、確定教學計劃及研究專題。如小班上學期時,我們就將“如何安撫好新生幼兒的情緒,減少入園焦慮”作為研究重點,每位教師都必須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提出減少幼兒入園焦慮的措施和辦法。經過教研組的討論,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提交幼兒園討論通過并實施;下學期,我們又將“創設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區域活動”作為教研重點,通過教研組的好文章推薦、研討等一系列活動,促進了教師對區域環境創設和區域活動開展的思考。中班上學期時,將“科學活動中材料投放的適宜性”作為研究重點,通過課例進行研討;下學期又結合“社會領域活動的開展”展開教研。每次教研期間,教研組的每位教師都積極通過各種渠道學習相關理論知識,有的教師上網下載相關資料,有的教師摘抄了相關的文章,并撰寫了反思筆記。
為了讓每位教師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研中來,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筆者讓每位教師都帶著任務參與教研活動。例如,在開展“律動”教研前,筆者根據教師的特長分配任務:有的老師搜尋適合本年齡段的律動
音樂,有的老師編排基本框架,有的老師負責介紹律動教學的方法與策略,還有的老師教授本年齡段適合的基本舞步和動作。在教研中,每位教師都各司其職,分別把自己的資料和成果與大家共享,通過大家的共同智慧,集體創編出一套適合本年齡段幼兒的律動,并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改和完善。通過個人自學與組內學習相結合、個人思考與組內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增強了教師們自我反思和自主學習的意識,讓老師們的專業理論水平得到提升。
在教育實踐中,具有不同專業成長背景、教育經驗和觀點的成員構成的教研組,對教學問題進行共同探討和決策,可以為教師團隊專業素養的持續提升提供有效、可靠的基礎。在教研組的教研活動中,每位成員都可以就某個教學問題進行思考甚至質疑,這就有利于教師在開放式的教研場域中將內隱的個人化實踐知識得以外化,得以提升,并最終在集體反思和調適的過程中得到有效改進與提高,進而使教師踐行教育理念的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每位成員都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教師們之間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觀念能產生互補的效果,促使學習共同體成員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有時甚至發生激烈碰撞,進而迸發出思維的火花。由此可見,教研組的教研活動能幫助教師產生個人不會產生的想法和感受,對促進教師自主學習、提升教學理論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二、以研促教,提高教育實踐能力
一線教師是教研的主力軍,他們想通過研究來了解自己教育行為的意義和作用,不斷提升教學反思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成長為一位反思型、研究型教師。教師對專業知識,特別對掌握教育問題的思考方法和提高行動研究能力十分迫切,而開展教研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及時滿足教師的這種需求,以發現問題為起點,以研究問題為載體,以解決問題為目標,關注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個性張揚,讓教師成為教育實踐的研究者。
目前,幼兒園整體青年教師居多,他們教育教學經驗缺乏。為此,教研組應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的研究與指導,通過集體備課、說課、聽課、評課等一系列教研活動,來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在教研組教師參加教學公開課之前,教研組會針對該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集體備課,通過執教老師說設計意圖、教法、學法和流程,教研組教師提建議和修改方案等,幫助教師完善教學設計,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對于青年教師,我們采用“一課多研”的方式,通過“實踐―修改―再實踐―再修改”的方式,幫助他們提高教學實踐能力。我們還采用“同課異構”的形式,不斷促進教研組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我們請教研組里“一老一少”兩位教師分別根據同一活動主題或內容,自主設計教學活動方案。由年輕老師先上,經驗豐富的老師后上,以老帶新。通過不同的組織實施,教研組一起評課,讓教師們互相取長補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實踐證明,這兩種模式可以讓老師們在比較中發現更多有價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的策略。
三、以研促思,促進教育經驗的升華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的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有了很大的改觀和變化。在教研過程中,教師們的問題意識與反思意識也在不斷提高,他們開始自覺關注和挖掘身邊有價值的問題,學會了觀察和思考。教師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每天都在實踐著具體豐富的、生動的教育活動,有很多的教育感受和經驗,如果讓這些經驗白白流失了,確實可惜。因此,我們的教研就從教師最熟悉的集體教學案例入手,引導教師找到共鳴點,彼此切磋比較,以研促思,達到提升教學智慧的效果。
反思既可以個人形式進行,也可以教研組形式進行。在每一次教研之后,我們教師都會就教研活動進行反思。如在開展園本教研展示課“猜猜我有多愛你”之后,各教研組就活動的展開進行研討,每位教師對活動的不足、給自己的啟示、如何開展文學作品欣賞的教學等多個方面進行反思,并撰寫出心得體會,使自己的教學經驗與理論再次結合。每一位教師的反思其實都是為了探尋、積累和建構“有效教學”的經驗,但是,教師們在進行自我反思時容易受到自己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經驗的限制,跳不出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和狹隘的專業視野,最終使教師個人化的內隱知識因為得不到提升而淪為偏執的、有限的看法。而教研組成員一起進行的集體反思,能為教師提供多方面看問題的角度和思路,促進其對理論的學習和理解,能使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促進教研組教??的共同成長。
由此可見,有效教研三部曲就是要把立足點放在解決教學的實際問題上,把著眼點放在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整合滲透上,把生長點放在幼教創新的多元意識上,把關注點放在促進教師自我反思和教研組的集體反思上,由此,有助于教師教育專業素質的整體提升,促進教師亦教亦研,常教常新。
邁入新時代,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必須深入進行有關的專題研究與實踐,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婕,朱家雄.在反思中成長[J].幼兒教育,2005,(11).
[2]馮曉霞,毛允燕.反思教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J].學前教育,2002,(3).
[3]張婕,朱家雄.研究共同體的構建是園本教研的關鍵[J].幼兒教育,2005,(9).
[4]黃瓊.在教研活動中真正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J].幼兒教育,2002,(9).(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保育院)
責任編輯:胡波波
【幼兒園園本教研三部曲】相關文章:
• 點評重慶市九龍坡區實驗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幼兒園的體育教學意義
• 幼兒教師對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現狀
• 論幼兒園兒歌的教育作用
• 探究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有效性
• 幼兒園公開課小議
• 幼兒園活動課芻議
• 幼兒園如何開展特色教育
• 芝加哥大學實驗學校幼兒園
• 如何提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性
• 我的幼兒園生活
• 幼兒園雙語教學的調查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