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教育的改革也提上了日程,幼教的研究者們積極探索更適合現代孩子們的啟蒙教育的方式。研究者們已經有了一些成果,這些成果已被老師們運用到教學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在如今的教師隊伍中,以青年教師為主,他們容易接受新的教學觀念和方法,但在教學實踐中缺乏對這些新的觀念和方法深入的思考,也就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學校為了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發展,組織了青年教師團到其他幼兒園去參觀學習。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一些老師的教學方法存在明顯的問題,值得深入研究。鑒于此,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策略。
環境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重要策略
數學具有抽象性、邏輯性以及辯證性的特點,是由其本身決定的。學習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有助于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蘇聯教育家加里寧說: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初步的數學培養能夠形成簡單的邏輯思維。實踐出真知,很多的理論是經過實踐而得到的,在學習初期,給幼兒搭建一個良好的數學環境,給孩子們自由想象的空間,去探索、認知、實踐,有助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人們生活在物質世界中,每天不可避免地要與人、事、物產生聯系,周圍的物質形態皆以數量的方式表現,且形狀各異。因此,幼兒從出生起,就生活在周圍的環境中,不可避免地要與數學發生關系,并且積累有關數學的表象,在大腦中產生聯想,形成思維。譬如,在單機木的游戲中,極道辨認形體空間測量等多方面的知識;散步時,觀察路邊物體的空間距離以及形狀大小等,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都可以為數學知識的學習提供學習環境。在大自然這個大環境中,數學的影響不是必然的,而是偶然性發生的。雖然大自然中有形形色色的物質,但信息量太大,對幼兒來說,這些信息量幫助其形成思維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一是要有目的地運用大環境這一天然途徑,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二是要營造良好且合適的學習環境,給幼兒學習數學提供好的學習氛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園設立了專門的數學區和意志操作區,這種區域與生活環境不同,它是有針對性的、有計劃的,其目的是讓孩子們處在數學的環境中,提高對數學的認知能力。同時,對于兒童來說,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可以獲得很多的生活經驗,且是系統性的和目的性的經驗,因為這種環境是根據現實生活模擬而來的,所以將更加有益于兒童的思維的發展和概念的形成。兒童的思維能力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漸產生的,這種相互作用需要人為參與,并且帶動兒童參與其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有針對性地營造適合兒童的學習氛圍,搭建數學環境,激發兒童對數學的興趣,從而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游戲是訓練幼兒智力品質的獨特活動
游戲可以給人們帶來娛樂,益智的游戲還能活躍人的思維,提高反應速度。在休閑時或者晚上睡覺前,玩會兒游戲能使人思維敏捷,對生活充滿期待。對于智力思維還不成熟的兒童來說,更應該玩益智的游戲,常玩這些游戲可以使思維靈活,形成思維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和小朋友合作玩游戲,譬如: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巧取積木,誰能從七塊積木中以最快的速度取出五塊積木,誰就獲得獎勵?在這個游戲中需要用到逆向思維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即鍛煉了兒童的思維能力,又讓他們體會到了一起玩游戲的樂趣。通過玩這些類似的游戲,不僅可以幫助兒童形成敏捷的思維能力,并且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對養成陽光開朗的性格大有益處。由于幼兒思維不成熟,初期需要投入時間慢慢地陪他們玩游戲,需要耐心和責任心。訓練幼兒智力品質,玩益智的游戲是十分必要的。
語言是發展幼兒抽象邏輯思維的有力工具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梁。在課堂上,如果老師的語言具有啟發性,那么給兒童帶來的是甘露,對兒童數學學習起著主導作用。在生活中,兒童會遇到很多的事物,從而獲得很多的經驗、感知,但這些經驗、感知并不系統,進而不能對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形成產生良好的影響。譬如,對兩種數量不同的東西,有些兒童會說:這個多,那個也多,或者說:兩個都多,而不會說:它們一樣多或同樣多。這種現象說明兒童雖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數學概念,但缺乏描述性的數學語言,這些需要老師通過語言的教導下逐漸掌握。因此,要求老師說普通話,并且表述正確,邏輯清晰,逐步引導兒童的思維,提高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還要通過語言引導兒童去思考并發現問題,意識到存在的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是用頭腦里的知識,而提出問題是需要動腦筋去思考,考察的是創造力、想象力。兒童需要激發對問題的興趣,才能更好的發揮想象力。
直觀材料是激發幼兒思維積極性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育需要通過材料傳播,材料的特性和他所具有的活動方式影響著兒童,材料引導者兒童獲取知識,經驗等,這些知識經驗的好壞由材料決定這,這就需要老師精心挑選適合兒童的材料,進而引發幼兒與材料發生化學反應,鍛煉思維的積極性,這種積極性有利于引起兒童對數學的興趣,引導兒童對數學的探索。物質材料在幼兒教育中不可或缺,材料的引導能使幼兒理解數學,理解實際的抽象的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系。這些恰恰是數學符號概念等不能夠做到的。因此,對幼兒提供適合的直觀材料顯得尤為重要。
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技能,體能等都是通過不斷的學習積累漸漸成型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幼兒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幼兒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系統的過程,這就要求老師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的吸取經驗教訓,深入總結,為以后教學打好基礎,只有這樣做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策略】相關文章:
• 中職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研究
• 小議幼兒學前教育中的不足及策略
• 呼喚面向大眾的優質幼兒園
• 幼兒教師必備素質探討
• 幼兒園課堂提問的技巧與策略
• 交互式電子白板,讓幼兒園教學綻放異彩
• 科研式教研促進幼兒園整體發展
• 幼兒園語言活動現狀研究
• 地方學前教育現狀分析
•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實踐探索
• 生命哲學視域下幼兒教師論文
• 探微幼兒教師的培訓現況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