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科學活動是幼兒認識自然科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活動中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人類認識活動必不可少的主觀前提,是探索和學習的原動力、內驅力。幼兒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問、好探索,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圍世界。本人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積極導入《指南》《綱要》精神,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此結合科學活動案例,將巧用興趣激發幼兒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妙用材料,促進幼兒自主學習、巧設疑問,提升幼兒的探究能力總結科學教學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興趣;好奇心;探索;自主
《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目標指出我們應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可見,科學教育的價值不再是只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教師的教學策略尤為重要。
一、巧用興趣激發幼兒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陶行知先生在著作中反復強調興趣的重要性,他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教學是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保障,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與激發在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顯得至關重要。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采用各種方法調動幼兒對周圍事物及現象的探索興趣,促進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積極主動性。
(
案例分析)
有一天飯后,我帶領孩子們在幼兒園里散步,孩子們在山坡上邊走邊看,不時蹲下來看看花看看草,還我問你你問我,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繞過小路我帶他們來到菜園,孩子們走進菜園興高采烈,你一舌我一嘴“這是蠶豆,這是蘿卜都冒出一點了,快長大了。我看到玉米了,都比我高了。”幾個男孩忽然叫起來,“這兒有蝸牛呢,爬起來了,爬起來了。”聲音此起彼伏,孩子們歡呼著睜著大眼睛好奇的探索著大自然中植物、動物的秘密。從那以后我們班的自然角時不時會冒出蝸牛、螺螄、蠶寶寶、西瓜蟲…………孩們每天都會有新的發現。一次不經意的飯后散步,激發了孩子們探索自然科學的欲望,其實真正的教育就應該融入在孩子們一點一滴的生活之中。可見,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人類認識活動必不可少的主觀前提,是探索和學習的原動力、內驅力。幼兒的認識活動更多受到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直接驅使和控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使幼兒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二、妙用材料,促進幼兒自主學習
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探究的對象,是不可或缺的。幼兒科學活動強調“讓材料說話,讓環境和材料引領幼兒的學習”。《綱要》中也明確提出“提供豐富的課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教師要幫助幼兒置身于能長生探索行為的環境中,及時提供豐富的、操作性強的、符合幼兒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發幼兒積極主動地與材料相互作用。3―6歲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一些抽象的科學道理講解百遍,不如讓他們親眼目睹和親手操作更能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
案例分析)
自從上次菜園散步之后,我和孩子們會經常光顧菜園,今天朱師傅正在菜園忙碌,孩子們嘰嘰喳喳,“爺爺,你在干什么?為什么種子都放進泥土里了,你還要蓋塑料膜,怕光嗎,怕蟲子吃嗎…………” “老師,爺爺的花生種子能吃嗎?”“豆寶寶長出來一樣嗎?”看到旁邊大花盆里荷葉又問,“那荷花的種子是什么呀?”……幼兒對種子產生了興趣,我決定給幼兒提供各種種子、器具,讓他們自己種植探索種子的秘密,于是我和孩子們收集了各種種子。我跟朱師傅商量,讓她給孩子們留了一塊地,孩子們自己按自己的想法種了起來,有的種玉米,有的種花生,有的種大蒜頭,有的竟從口袋里摸了熟瓜子種了起來……種植結束后,我們對孩子們說“記得每天來看看你種的種子哦,別忘了給它喝水。”過了幾天,當種子開始破土時,我帶孩子們到菜園仔細觀察,孩子們興奮地叫起來:“我的豆子發芽了”,“我的蒜頭發芽了”,“我的玉米也發芽了”……又過了幾天,豆豆問我“老師為什么我的瓜子還不發芽?”開心說:“我種的花生米也沒發芽”,這時其他幼兒圍了過來,我指著豆豆種瓜子的地方問:“你們說豆豆的瓜子為什么不發芽?”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瓜子壞了,有的說被蟲子吃了,有的說吃的東西不發芽……為了讓孩子們明白為什么沒發芽,我又孩子們重新收集了生瓜子、熟瓜子、生花生、熟花生,和他們一起種到地里,告訴他們過幾天你們來看看種子有什么秘密,到底誰發芽了?在科學活動中老師要善于收集各種對孩子探索活動有用的材料,并注意材料的多樣性,并巧妙地運用材料讓幼兒在自主探索中尋找答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學會自主學習。
三、巧設疑問,提升幼兒的探究能力
在科學活動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對幼兒提出一些既適合幼兒現有水平又有利于擴展幼兒經驗的問題,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體驗或其他途徑尋找答案。幼兒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問、好探索,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圍世界。他們什么都想知道,他們的問題沒完沒了。正如杜威所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索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
(案例分析)
區角里老師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紙(白紙、蠟光紙、皺紋紙……)并折了一個紙船,孩子們看到也要折紙船,于是主動讓老師教折紙船幾天下來,紙船越來越多各種各樣。老師對孩子們說:“各種各樣的紙船,猜猜他們在水里誰會先沉下水呢,為什么呢?”于是孩子們開始自己試驗紙船在水里的變化,一次又一次,有人發現了問題,“老師,紙船的紙不一樣,有的吸水快,有的吸水慢,吸水快的沉的快,吸水慢的在水上時間長。”在老師的疑問中孩子們自己發現了不同材質的紙的吸水性不同,導致紙船有的沉的快有的慢。
潛水艇實驗中,老師用吸管和回形針做了潛水艇,放在透明瓶子中 潛下水浮上來,孩子們效仿老師做了潛水艇開始試驗,可有潛水艇下水就不上來。老師“孩子們,潛水艇為什么不上來呢?與吸管有關系嗎?”孩子又做試驗,試了一次又一次,他們開始比吸管的長短不同做出來的潛水艇的功能也不同,就這樣他們發現了吸管的長短、瓶子中的氣壓都會影響潛水艇的沉浮。
科學活動中老師應學會讓孩子帶著疑問去探索發現,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案例中老師讓孩子在疑問中自己去發現問題,孩子在不斷地實驗中與材料發生互動,從而提升了孩子的探究能力。
總之,在科學教育過程中,我們應注重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索的欲望,增強課程的豐富性和開放性,材料的多樣性和適宜性,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保持幼兒的好奇心,以幼兒的主動探索為核心,充分給予幼兒自主,引導和激勵幼兒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促進幼兒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江蘇教育出版社
[2]《著眼發展科學保教》江蘇教育出版社
[3]《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幼兒園教育活動》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教學策略】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科學啟蒙教育的嘗試
• 幼兒園科學游戲區的創設
• 幼兒園科學游戲設計策略
• 如何在幼兒園正確開展科學活動
•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之我見
• 幼兒園膳食營養科學化管理的研究
• 制訂實施《四川省幼兒園裝備規范》促進幼兒園裝備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 新時期幼兒園科學化管理淺析
• 對幼兒園科學探究體系的研究
• 如何優化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
• 幼兒園科學管理的現實思考
• 幼兒園教育的有效性、科學性與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