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園的小班是由一個個不諳世事卻又天真活潑、朝氣蓬勃的幼兒組成的,突然之間,孩子們離開溫暖的家,離開他們最熟悉的親人,頓感他們自理行為差、感情依賴強,這讓老師管理起來十分困難。此時,常規教育尤為重要,它既是幼兒從家庭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一“必修課”,也是教師做好班級管理的“基本功”。作為一名班主任就更加要處處留心,要隨時隨地細心觀察班里的每一個孩子,及時發現問題,對癥下藥。因此,只有我們老師走好下面每一步,才能讓幼兒園的小班班級管理盡善盡美。
一、走“慢”每一步,培養良好的師幼關系
良好的師幼關系是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我們面對的是剛邁入集體生活的孩子,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伴,都讓他們望而生畏。這時候,班主任老師就成了一盞“導航燈”,把迷茫、膽怯的他們領入安全的避風港。讓孩子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和老師的關愛。同時在一日生活中,放慢前進的腳步,走“慢”每一步,關注每一處細節,比如一句輕輕的安慰,一個小小的擁抱,一抹甜甜的笑容,對于剛離開爸爸媽媽的他們來說,都會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和信任。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地親近老師,老師才能逐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發現每個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發現他們成長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們覺得老師和媽媽一樣值得信賴,從而融入這個大家庭,接受班級的管理和約束。
二、走“穩”每一步,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沒有規矩,難成方圓。”良好的習慣會伴隨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見,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多么重要。常規教育是幼兒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多看似小事,很容易被忽略掉的東西,對孩子而言,卻是一個教育的良機。在孩子身上,要從細節入手,一步一個腳印;用愛心統領,走“穩”每一步,關注個體,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且良好的習慣要抓反復,反復抓,不能只抓一時,而是要作為一項班級管理的常規工作來做。教過小班的老師一定有這樣的經歷:在班里,常常能撿到各種各樣的彩筆、本子、帽子等物品。當老師請孩子們把這些東西認領回去時,沒有一個孩子會主動認領。面對著一堆無主的東西,看著孩子們用無知、疑惑的眼神看著這堆沒有主人的東西后,我就知道這些孩子們不是不承認自己丟了東西,而是的確不知道或記不住自己的彩筆、帽子長什么樣了。所以只能長給孩子的每件小物品做上標記或者貼上相片,當老師叫孩子認領這些東西時,孩子們再不會那么無助,時間長了,在地上看見這種彩筆、本子等物品的現象越來越少,這能慢慢養成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的習慣。這是走“穩”人生道路的一堂“必修課”。幼兒有了良好的常規,也就形成了良好的班風,這是一種精神風貌,一種共同的目標,它是無形的,卻又無處不在。
三、走“和”每一步,構建和諧的師師關系和家園共育
和諧的社會是由和諧的人組成的,和諧的幼兒園就是由一群和諧的老師、可愛的小孩,還有我們身后默默奉獻的家長組成的。只有走“和”每一步,才能構建和諧融洽的師師關系和家園共育。
首先要做好與其他教師溝通的工作,構建和諧的師師關系。作為班主任,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因而要處處以身作則,依靠模范帶頭作用來感染配班老師。工作中時時處處事事為他人著想,不要忽視每個細節。這樣就會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工作環境,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驟然上升,它可以讓老師們都積極主動、充滿干勁且工作起來如魚得水,輕松自如。其次要構建家園合作的橋梁。家庭是人們生活以及培養人的最初場所,它擔負著、發揮著其他教育機構無法替代的使命和作用。與家長溝通要用誠心,幼兒園的教育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和支持才能得到好的效果,而要讓家長自覺自愿、樂意和老師合作、共同教育,就必須對家長多一些誠心。與家長相處要細心,有人說: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證是微笑。微笑一個不經意的細節,但它的價值卻很高。面對微笑,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家長,結合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使雙方在溝通過程中達成共識,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我們會發現,幼兒之間有差異,班級之間有差異。有的班級各項工作都進行得井然有序,而有的班級卻要差很多,我想,排除掉班主任責任心上的差別,是否關注從細節處管理班級,往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常規”誠可貴,“細節”價更高,只有“走好每一步”,方能漸行漸遠以至千里。
(作者單位:甘肅會寧縣幼兒園)
【幼兒園小班管理工作三步走】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的藝術
•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創設思考
• 淺談幼兒園公共危機管理
• 幼兒園生活化課程模式的建構分析
• 挪威幼兒園中的環境教育
• 農村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有效實施
• 幼兒園語言教育方式與策略
• 淺析幼兒園語言教育
• 幼兒園挫折教育實施策略
• 幼兒教師知識管理對策分析
• “幼兒園縱火案”引發的思考
• 幼兒園教研組織策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