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一般只能在理解作品內涵的基礎上,采用有聲有色的朗讀,把語言信息傳遞給幼兒,或者借助圖片進行教學,而這些方法都不能表現作品的全部內容,影響了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因此,必須代之以幼兒為中心、主動學習為中心的開放式現代教學模式。用信息技術輔助語言教學正是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而產生的。
目前,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室在幼兒園里已經很普遍,這為多媒體教學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環境,但是,幼兒園教學千變萬化,適合幼兒教學的專門的多媒體教學軟件還不多,這就要求幼兒教師自己制作多媒體
課件。制作多媒體
課件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借助于多媒體工具,經歷選題、策劃、構思、制作等環節,將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內容、實現方式通過計算機加以描述。可以說,多媒體課件的實施和制作是用計算機代替傳統的筆、紙進行的新的備課方式,它在情感和感官上對幼兒認知起到了強化作用,這種作用是傳統備課方式所不能體現的,因而必然對幼兒語言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借助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優勢,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電教媒體能夠展開事物和現象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聯系,使聲音和畫面并存,使抽象的概念,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悅目、富于變換的畫面,生動直觀地將信息再現于幼兒的感官,通過聽覺視覺器官的協作運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可見,培養興趣要靠多媒體手段去創造情境,相應的情境氛圍會使幼兒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學習興趣,從而輕松愉快地去接受知識信息。例如,散文《微笑》的電腦動畫中,通過熒屏呈現給幼兒整個散文的背景,森林里小動物們的景象,各種小動物依次出場。幼兒被這生動、美麗的畫面深深吸引了,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自然引起了學習興趣。
多媒體靈活的操作,使作品生動形象,加深幼兒的理解記憶
幼兒的思維從具體形象開始,文學作品所描述的事物之間的關系以及角色之間的關系,幼兒很難理解。通過多媒體的靈活操作,利用硬件把幾種事物之間相互包容、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都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使幼兒對作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達到理解、學習的目的。例如,散文《微笑》中,為了讓幼兒重點了解微笑是最好的禮物這一情節,了解動物心理活動特點,我采用點切畫面和定格的方法,將散文發展情節凸現重點,加深了幼兒對作品人物性格特點的了解,使幼兒對作品中的含義有了清晰而概括的認識,達到了理解、學習的目的。
拓展想象空間,豐富幼兒詞匯
多媒體隨意地放大、縮小、定格、移動畫面,使幼兒更好地理解作品,豐富了想象力,拓展了思維空間。在《微笑》中,當蝸牛想辦法時采用了定格,此時讓幼兒展開聯想,蝸牛會送什么禮物?幼兒根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想出了許多方法,似身臨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散文情節中。
借助多媒體手段以景激情的優勢,激發幼兒美好的情感
電教媒體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用聲像再現或創設教學所需的情境,能使幼兒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激發幼兒的美好情感。例如,散文《秋天》描述了秋天的美麗景象,教師運用多媒體模擬出一片片的楓樹林:楓葉似火,天高云淡,碩果累累的果園紅一片,綠一片,隨著
音樂、飄搖而落的樹葉似蝶飛舞,此時,一朵朵菊花爭相綻放……幼兒不由自主地發出驚嘆,多美呀,當幼兒被引入文學作品的意境中時,美好的情感也被激發出來。
總之,在語言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將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第一,能為幼兒提供形象化的語言,幫助幼兒理解詞義,提高意義識記的能力。第二,能擴展幼兒的詞匯量,它為幼兒詞匯的擴張提供了一個語音與圖景相結合的教學條件,特別是那些表意復雜抽象的新詞,動畫中往往通過特定情境來表達詞意,有利于幼兒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其效果往往好于用語言的教學方式,幼兒常會有意識地對這些詞匯進行延時模仿學習,使這些詞匯變為自己的語言材料。第三,多媒體電腦動畫集美術、
音樂于一體。這些形式與內容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對幼兒有較強的吸引力,訓練了幼兒傾聽的技能。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語言教學】相關文章:
• 小議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實施探索
•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下幼兒園區域活動評價的轉變
• 打造農村幼兒園優秀教師團隊策略
• 和幼兒園不得不說的故事
• 農村自然資源在幼兒園的靈活運用
• 淺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施
• 淺析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
• 讓孩子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 基于幼兒園韻律活動的幾點思考
• 淺析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的思考策略
• 淺談幼兒園環境的創設
• 語言能力培養的幼兒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