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幼兒園的歌唱教學情況不容樂觀。有些幼兒不愿意參與唱歌活動,有些幼兒唱歌音不準、歌聲不動聽、缺乏感染力,等等。原因也許有很多,然而仔細分析卻不難發現,問題主要還是出在我們教師身上,如教學目標單一、教學方法枯燥、歌唱形式陳舊、技能方法缺失等。為改變歌唱教學的不理想狀態,我們在認真分析歌唱教學的開展現狀及問題存在的原因的基礎上,積極尋求對策,從教材的選取、目標的制定、手段方法的運用、情緒情感的體驗等方面人手,開展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一、精心選擇教材,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材與教學目標是教師選擇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因此,在歌唱教學開展前,教師一定要做到精心選擇教材,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精心選擇教材適合幼兒園開展歌唱活動的教材有許多,但是每一首歌曲都蘊含著不同的情緒情感、知識經驗、教育意義等,而且每一首歌曲的調式、音域、歌詞內容、旋律變化等也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班級幼兒的
音樂發展水平,用心選取教材、透徹分析教材,切不可“撿到籃里就是菜”。在選擇歌曲時要注意:小班歌曲的音域一般應控制在六度以內,大部分的音宜出現在C調的中音do到la之間,詞曲的結合宜一字對一音,一般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每個樂句的長度一般應相等,整首歌曲的長度一般不超過八小節。中班歌曲的音域一般為七到八度,大部分的音宜出現在C調的中音do到高音do之間,可有少量附點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詞曲的結合可以有少量的一字兩音情況。大班的歌唱難度可比中班稍大,但也應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謹慎地掌握尺度。總之,教師不能以個人的喜好隨意選取教材,一定要根據幼兒的
音樂發展水平精心加以選擇,以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歌唱教學活動目標的制定必須建立在準確透徹地理解教材和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而且活動目標一定要盡可能具體、明確,可觀察、可評估,切忌籠統、含糊,否則不利于把控,不能有效指導教師的教學活動。如有位教師在進行小班歌唱活動“小雞在哪里”時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學習演唱歌曲,能唱準曲調;培養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這樣的目標既不夠全面也失之含糊,可評估性和可操作性都較差。經過研討,我們把目標改為:1.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歌唱,初步掌握與教師進行對唱的方法。2.根據生活經驗,用替換歌詞的方法創編歌詞中的動物名稱及叫聲。3.在對唱游戲中,體驗與教師進行歌聲、目光交流的愉悅。以上目標包括了認知、情感、能力、態度等多維目標,具有較強的可觀察性和可評價性,對教師的具體教學實踐具有明確的引導作用。
總之,精心選擇教材是成功開展音樂活動的前提。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是引導活動有效開展的“航標”。教師只有做到精心選擇教材、精細分析作品、精確制定目標,教學過程才有可能既突出重點,又攻克難點。
二、創新組織形式,優化活動方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要“注重活動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創新組織形式,優化活動方式,在幼兒園歌唱教學活動中有特別的意義。
多手段的運用 豐富多樣的活動手段能有效提高幼兒的活動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組織幼兒學唱新歌,方式手段有許多,切入點更可多種多樣,教師只有靈活組織教學,才能使教學生動有效。歌唱教學可運用的方法有游戲導入、情景導入、填詞創編、圖譜輔助等,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可以用一種,也可以同時采用幾種,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比如,在進行大班歌唱教學活動“小鼓手”時,我采用副歌前置和圖譜輔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即把歌曲副歌中模仿鼓聲節奏部分的內容前置,先引導幼兒聽教師敲擊鼓聲節奏再進行模唱。從而讓幼兒感知到了副歌節奏的變化,再以圖譜方式表現主歌部分的歌詞內容,以便于幼兒理解和記憶歌詞。這樣既有效地解決了歌曲重難點,又增強了幼兒的學習情趣。幼兒在聽聽、說說、看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演唱。
多形式的練習 歌曲的學習通常必須經過多次練習才能達到熟練。在引導幼兒進行練習、鞏固演唱的時候。切忌用簡單、機械的重復形式,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的歌唱情況,注意練習方式的多樣化。例如,可以用集體、小組、個人演唱相結合的方式,還可以根據歌曲的結構、歌詞的內容、幼兒的能力水平等組織幼兒進行領唱、輪唱、分聲部合唱等。這樣既可以預防幼兒的聲帶疲勞,又可以引導幼兒養成注意傾聽他人演唱的習慣,同時也能滿足幼兒獨立表現的愿望,并體驗到分工合作演唱帶來的快樂,增加歌唱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炊事員阿姨忙又忙》這首歌曲時,我以合唱、師幼分別領唱、小組表演唱等方式進行。為使幼兒較快地熟悉歌詞及節奏,我特別設計了洗菜、切菜、炒菜的節奏練習,并以分聲部及輪唱的方式引導幼兒練習切三種菜的不同節奏:切冬瓜:×-|×-;切白菜:×××|×× ×;剁肉糜:(××××)|(××××)。幼兒在多樣化的“玩”“樂”中實現了輕松學、快樂學,避免了單一集體歌唱練習可能導致的枯燥、乏味。
三、挖掘情感因素,注重以情燃情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情”是歌唱藝術的靈魂。而在現實的幼兒園歌唱活動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仍把讓孩子們會唱當成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學目標。他們或許認為孩子會唱了,就達到了教學目的,完成了教學任務,從而忽視了歌唱活動對促進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意義。
挖掘情感因素優秀的幼
兒歌曲都能以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明了的歌詞表達出豐富的情緒情感。有效地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甚至震撼幼兒的心靈。作為教師,應注重挖掘歌曲中蘊涵的豐富的情感因素,引導幼兒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使其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
教學中,教師可與幼兒共同分析歌曲,以幫助他們了解歌曲創作的背景、作者的創作意圖,同時也可全面細致地對作品中樂句的節奏、力度、速度變化等作適當的分析,還可以通過有感情地誦讀歌詞,將歌詞本身所蘊涵的情感內容加以充分表現,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特點乃至藝術風格,促使幼兒產生良好的情緒情感體驗。比如,學習小班歌曲《小人書不哭》時,我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及情感特點,將歌詞內容故事化、情感化,即把歌曲的內容演繹成形象的小故事,在便于幼兒記憶、理解歌曲內容的同時激發幼兒愛護圖書的情感,增強幼兒情感方面的體驗。
注重以情燃情首先。教師要善于運用充滿情感的范唱和體態語言。給予幼兒良好的情感潤澤。美的情感看似無形卻有形,它滲透在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中。教師在范唱時的一舉手一投足,甚至細微的面部表情都可能成為幼兒注意和模仿的焦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歌曲內在的情緒情感,通過優美的歌聲、傳神的眉目、充滿感情的臉部表情及生動的肢體動作表現出來,真正做到以情傳情、以情燃情。其次。教師要多為幼兒提供自主感受、自由表現的機會與條件,可以在活動區中設立表演角、音樂角或小舞臺等,為幼兒創設自主多元的表現空間。讓幼兒能夠將在歌唱活動中所獲得的感受、想象、情感等用他們自己喜歡的方式加以表現和交流,以促進幼兒音樂技能、情感、態度的和諧發展。
總之,歌唱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引導幼兒進入音樂天地的最自然、有效的途徑,也是幫助幼兒獲得認知技能、形成良好態度、表達積極思想情感的有效活動方式。
【幼兒園歌唱教學摭談】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開放式教育之思考
• 淺談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音樂教學策略
• 從精細化管理談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 幼兒園中國傳統節日課程研究記錄
• 幼兒園歌唱活動教學方法探析
• 四葉草之家幼兒園
• 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探究
• 民辦幼兒園年輕化隊伍的管理策略
• 幼兒園小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 幼兒園民族文化教育實踐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
•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棋類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