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的魅力在于它能夠走入人的情感世界,它的每一個音符都能使人心情蕩漾,當你悲傷旋律會低沉,當你喜悅時它也會變得歡快。當前,一些幼兒園提早使幼兒進入小學階段,而忽視對于他們情感的教育,導致現在的兒童提早進入叛逆期。面對這一問題,人們可以用
音樂來使幼兒的情感世界更加理性,因此,幼兒的音樂課堂教育不容忽視。本文主旨是用音樂來豐富幼兒的心靈情感,讓他們從小接受理性教育,從而感性成長。
一個愛好音樂的人,他的內心世界往往很豐富,性格比較溫和,能夠很好控制自己的暴躁情緒,這種人的暴力傾向都比較低。可見,在幼兒教育中,對其情感的觸動和熏染是重中之重。幼兒剛接觸音樂時,會有很強的吸收能力和學習能力,這是最好的培養階段。縱觀這幾年少兒藝術班的火熱程度,就知素質教育下國家對兒童全面發展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琴棋書畫唱在當今的教育中也需要長足發展。本文將從音樂的理性培養出發,灌輸給幼兒情感的德育教育,并對音樂課堂教學進行探究。
一、幼兒學習音樂的優勢
兒童處在幼小時期,欣賞的程度只停留在旋律上,對歌詞的情感世界辨認度不夠高,所以適合他們學唱的多數是一些輕快和悅的
兒歌,
兒歌的節奏感非常適合他們清唱,朗朗上口的歌詞更有助于他們快速記住。通過查閱文獻和調查發現,兒童在幼年時接觸新鮮事物的能力較強,若在早期對他們進行藝術的熏陶,他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并培養出興趣。一個對音符格外敏感的兒童,他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會有建樹,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齊白石等先賢,他們的藝術細胞較為活躍,成就也是多方面的,對于兒童的藝術培養,最好從幼年階段就開始進行。在學習和實習期間,對一群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過程中,筆者發現他們的認知能力很強,對每個音符的發音都把握得很準確,而一些年長的人學習音符時,會花更多的時間,有時還反復出錯,可見,幼年學習掌握得更快、更牢。
二、音樂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世界更加豐富
人是一種感性動物,受環境的影響,其情感是多種多樣的。有人說,“少年不知愁滋味”,不然,兒童也有喜怒哀樂愁,他們的情緒波動得較快罷了,哭時給他一顆糖,他頓時就會笑起來。讓幼兒在童年時就開始接觸音樂,可以彌補他們情感世界的空白。《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兒歌很經典,成為經典傳唱,它里面流露對媽媽的喜愛之情,這種情感是那樣的真切實在,很容易讓兒童產生感情的波動,母愛情懷他們不是特別懂,但是他們能夠真真切切感受到母親對他們的愛,家的溫暖讓他們享受。歌詞中傳遞的情感在他們的心頭蕩漾,就會產生一種想法:“學好了回家唱給媽媽聽,多開心呀!”
(二)理性與感性并融
對兒童情感世界的注入,可以讓他們變得理性和感性,?@已是素質教育下所迫切需要的,從小養成理性與感性,可以使孩子們的性格變得溫和自然,而充滿正能量的音樂在人格的塑造中功不可沒。幼兒養成唱歌聽歌的好習慣,父母與老師要起主要的帶頭作用。例如,在教唱《一分錢》時,唱出真情實感,說出拾金不昧的做人道理,孩子的心靈就會深深打下烙印,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理性對待生活,感性做人。
三、音樂教學的課堂建議
(一)發掘音樂背后的故事
每首兒歌灌輸的情感都會從一些故事中找到,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給幼兒教音樂的過程中,可以適當找一些相關的故事來加強他們的興趣,這樣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感覺身心舒暢,樂于學習。《小兔子乖乖》這首童謠就是一些故事改編的,教師可以在教歌前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有興趣去了解兒歌背后所表達的故事,這樣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強他們的情感。交流與互動也是必不可少的,音樂抒發的感情在吟唱中可以得到表達,教師就需要了解相關背景,為講的故事奠定感情基調,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流露出相應的感情。
(二)重視音樂課堂教學
在實地走訪調查中發現,很多幼兒園沒有相關的音樂器材來進行教學,好多幼兒園不具備電子鋼琴、手風琴、吉他,連起碼的收音機都沒有配備,導致教師在教授時沒有注重孩子的音樂教學活動,偶爾教唱都是拿來活躍氣氛用,沒有進行針對性教學,孩子接受不到系統的音樂體系,接受的音樂知識都是東拼西湊的。在對幼兒園學生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很大一部分學生對于音符“哆來咪發唆啦西哆”的相關知識都不了解,只有少部分參加過藝術培訓的學生才能回答出一二,從中映射出學校對于音樂教學不夠重視,音樂也是教學的范疇,學校應該給予重視。只有學校重視起來,教師才會在課堂上好好教學音樂,讓孩子們學得更多,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
(三)學校與家庭有機結合
現在的學習教育不光是老師的責任,家長同樣有責任對孩子進行輔助教育,特別在德育方面,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也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助力。孩子們在學校學的音樂,回家時他們基本都會唱給家人聽,這時家人應該做一個好的聽者,給予他們鼓勵,這樣也會對他們的情感有所裨益,音樂拉近了他們的心靈距離,使家庭更加友善和睦。家長應給孩子創造一個有歌聲的家庭,讓他們的歡聲笑語回蕩在溫馨的家庭中。所以,老師應該經常與家長交流,同步發展,老師教,家長聽,孩子學,從音樂中體會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共鳴。
四、結語
育人之本是學會做人,而音樂對于幼兒的情感教育,也在潛移默化地教會他們怎樣做人。對于他們的成長,注入的感情越多,他們的理性與感性越旺盛,人格的塑造也會越朝理性方向發展。音樂在幼兒園的培養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學校、家庭要緊密結合起來,給孩子營造一個有音樂的氛圍,他們會對音樂感興趣。喜怒哀樂愁有了音樂的陪伴,兒童就會放聲歌唱,歌唱屬于他們的童年。
【幼兒園音樂課堂教學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課程中的兒童文化品性
• 幼兒園大班德育教育初探
• 學前教育專業高職學生教學簡筆畫研究
• 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研究
• 某幼兒園日常生活常規的分析
• 幼兒園智慧管理初探
• 淺談幼兒園建筑空間設計
• 幼兒園禮儀教育研究
•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3)
• “黑”幼兒園為何頑強存在著
• 幼兒園教育要重視能力培養
• 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