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節日教育能夠浸潤、滋養、美化人的心靈和性格。當孩子走出親人營造的溫馨小家,步入幼兒園這個集體大環境時,即是他邁向人生舞臺的關鍵期。因此,我們一年中的節日,將中華傳統節日文化、西方節日文化結合,用節日教育活動手段充分展現幼兒的能力,讓幼兒在自由的藝術天地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從而發展個性特長,開發各項潛能。
【關鍵詞】幼兒園;節日教育;探究
一、幼兒園開展節日教育的科學性和重要性
1.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其中,有很多民間的傳統節日都非常有特色,其形式多樣內容多彩,十分豐富,也是我國歷史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過去已被多次證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里程碑。”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節日的發展也日益與國際融合。節日內容豐富多彩,許多世界性節日也逐漸走進我們的視野,“圣誕節”、“萬圣節”等一些節日也成為我們節日教育的重要內容。
從這些中西傳統的節日能夠看出,中國傳統節日偏重于世俗性,以歲時節令為主,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表現著人們之間的美德與風尚, 尊老愛幼、互敘親情,是中國民族傳統美德的充分體現。而西方的節日則具有較強的宗教性,更多的是關注宗教的人物和事件,體現出人們以自我為中心,推崇個性的張揚,表現出一種互動性、參與性與狂歡性。所以在對幼兒的節日教育中,要注意比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對中西方文化進行理解,以免用本國的價值觀對異國文化進行衡量與評判,使自己鑒別、鑒賞異國文化的能力有所提升,同時能夠更好的認識與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文化基礎。
2.適應幼兒的發展需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因此要更加注重幼兒園節日活動的選擇,既要有創新和發展,也要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活動來找到自己的喜好。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活動相行詳細的設計及組織,要有所創新,改變傳統的智能一元化支配做法,找尋與每種智能相應的核心線索,根據幼兒的實際生活活動,使他們能夠輕松的解讀和獲取這些線索,以此來激發出幼兒各種智能、激勵多種智能的組合,意義與效率兼備。
二 幼兒園開展節日教育的環境與原則
1.重視節日教育的環境創造
(1)重視節日活動環境的創設。“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馬拉古奇曾說:“教育是由復雜的互動關系所構成的,也只有環境中各個元素的參與,才是許多互動關系實現的決定性關鍵。”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之一,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節日教育就主要依托于環境的作用與影響,這與社會教育的要求相輔相成。因此在進行節日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注意環境的作用,教師要與孩子一同創造出良好的節日環境,使孩子們能夠充分的感受到節日的氣氛,體會到節日的幸福感。同時,新聞傳媒等作用也不容忽視,要加強對節日環境的氣氛渲染,讓孩子們在節日的氛圍中體會到真正的快樂,通過多種方式綜合使用來達到節日教育的作用。
(2)家長資源的利用。在對孩子進行節日教育的過程中,既要充分發揮幼兒園的作用,同時家庭的節日教育也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家長與老師配合,共同完成節日教育的過程。首先,家長要充分的配合幼兒園的相關活動,例如協助幼兒完成調查表,幫孩子準備節日禮物,給孩子講解節日知識,使幼兒能夠真正的體會到節日的氛圍。在節日活動完成以后,還應當對孩子的表現給予適當的評價與鼓勵,要為每一個孩子設立成長檔案。其次,家長的助教十分重要。可以根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邀請家長進行現場指導。比如中秋節的活動中,可以邀請家長來現場表演制作月餅的方式,使孩子們能夠親手制作一塊月餅。另外,家長要積極的參與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包括中秋節的月光晚會、重陽節的與祖輩一起游戲等相關活動等。只有通過家長的積極配合與參與,對幼兒的節日教育活動才會變得更加的有意義,使幼兒的生活能夠更加豐富多彩。
2.節日教育的原則
(1)科學性。節日教育的開展,應當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知識,以保證活動內容的準確性、科學性以及真實性,使活動具有真正的價值。所以,在選擇節日教育的活動時,教師們應當以幼兒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
(2)生活性。對幼兒的節日教育一定要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只有這樣才能夠通過活動使幼兒的生活經驗更加豐富,使幼兒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同時使幼兒能夠全面的健康發展。
(3)活動性、趣味性。由于幼兒群體的特殊性,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生理及心理特點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活動的安排上要更多的考慮到多樣性及趣味性等,吸引幼兒的參與。
(4)與社區、家庭相結合。幼兒園的教育要與家庭及社區進行密切的配合,這樣才能夠使幼兒能夠在生活中全面發展。因此,要綜合利用各種資源,為幼兒的發展創造出良好的條件及氛圍。
(5)開放性。開放性是節日教育過程中應當重視的問題。所以在活動開展時,對于課程要注意新內容的空間,將顯性內容與隱性內容并重,提升教育的價值所在。
三 幼兒園開展節日教育的課程設計
1.中秋節案例
中秋節活動主要是通過雙語聯歡會的形式,使幼兒能夠了解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了解中秋節的來源,并了解中秋節的重要食品是月餅。同時,在活動當中,幼兒能夠與同學一起過中秋,體會節日氣氛。會前,要準備好活動道具及活動用品,如月亮(圓形、月牙形)、月餅、柿子等。首先可以使幼兒通過圖片來認識中秋了解中秋,讓幼兒知識月亮有圓的也有月牙形的,中秋節時月亮是圓的,同時使幼兒明白中秋節要吃月餅和柿子。隨后,可以由老師教孩子們一起念一首中秋節的
兒歌:“八月十五中秋節,月亮婆婆過生日。甜月餅,紅柿子,送給婆婆過生日。”同時,各個班級還可以舉辦中秋
兒歌比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接下來可以通過分享美食來讓孩子體會到節日的快樂。可以鼓勵幼兒在
音樂中找朋友,并將自己的美食分享給好朋友,大家一起歡度中秋,一共分享節日的快樂。
2.萬圣節案例
萬圣節是歐美人集體狂歡的一個西方節日,在每年的10月30日,在中國通常被稱為“萬圣節”或“鬼節”。那么,萬圣節的活動可以提高幼兒的多元化發展。萬圣節由于其詭異、驚奇、刺激的色彩而深受歐美人喜歡,那么對于幼兒來講,可以通過制作南瓜燈、無拘無束地裝扮自己,還可以嚇嚇人、邀上好友一起去要糖果,這與孩子們好玩好新奇的天性相匹配,所以很受幼兒的喜愛。那么對于這個節日,幼兒會顯得相當的興奮,在這個環境下,幼兒們看到怪物、鬼都會尖叫,其實這也是一種情緒的宣泄。這個教學活動受到家長的高度贊許,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節日禮物,同時孩子們還制作了自己的萬圣小包,與家長及小朋友們共同分享自己的勞動成同以及帶來的美食,共同感受節日的快樂。
在積極的環境中,使幼兒的學習性被充分的調動起來,通過聽、說、演等綜合訓練使幼兒能夠得到全方位的發展,避免死記硬背式的教育方式。同時,還可以將語言融入到教學中,可以通過英美風俗節日活動,使幼兒在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進一步提高。
四、小結
(1)在未來的活動中,應當根據不同年齡段的性格特點,設計出科學的教育內容及教學方法。現在我們已經探索了節日教育等相關方法,研究對象也相對單一,還沒有對不同年齡的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研究與安排。
(2)在幼兒的節日教育中能夠使幼兒的社會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但是由于缺乏具體的測試,因此也沒有可靠的證明,沒有充分的證明其對課本的完善性。所以在未來的研究中,要更加重視對節日教育的分析與研究。
(3)在對于節日教育的研究上,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和記錄,同時文字工作的記錄,而不單是收集圖片資料。同時還要加強案例的整理工作,以便于今天更好的開展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周巍.幼兒園傳統民俗節日教育實踐研究[J].中國幼兒教育,2011(2)
[2]邵芝楠.美國幼兒園的節日教育活動[J].學前教育,2010(9)
【關于幼兒園開展節日教育的探究】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突出本土化特色教育之我見
• 淺析幼兒園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及對策
• 幼兒園進階小學 通關秘笈
• 幼兒園音樂教學策略探討
• 韓國FloWer+幼兒園
• 上幼兒園
• 淺談新形勢下如何高效管理幼兒園
• 談談幼兒園的環境規劃
• 私立幼兒園中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
• 幼兒園教學的幾點思考
• 現代化視角的幼兒學前教育研究
• 營造幼兒園和諧班級文化氛圍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