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域游戲活動是當前幼兒園較普遍開展的活動,兼具良好的游戲性和教育性特點,深受教師喜愛。在區域游戲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幼兒的游?蛑魈逍裕?即游戲的主人這一特性,深受幼兒喜愛。設計和組織較好的幼兒園區域活動能夠給幼兒提供一個充分發揮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間和平臺,使孩子們在獲得知識經驗的同時發展各方面的能力,促進自我發展。
【關鍵詞】區域活動;環境;指導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228-01
幼兒天性好動,對于他們來說在幼兒園開展一定的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也是符合他們發展要求的。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師常常采用的教學手段,是指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的需要,在幼兒園中為幼兒設置一定的教育環境,即“活動區”,讓幼兒通過主動活動來學習,從而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全面發展。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能自主地選擇同伴、材料進行操作實踐,習得知識。區域活動符合幼兒愛玩的天性,幼兒通過擺弄材料、自主操作,在活動中建構自己的認知。教師作為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者,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引導者,對區域活動的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合理組織區域活動,發揮區域活動的價值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進行了闡述。
一、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區域環境是教師“有準備的環境”,它本身就是隱性課程,對幼兒有很大的影響,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圍繞發展目標確定區域、布置環境。
2.全面性原則。全面性原則是指在同一時期創設的區域中應該既有促進幼兒動作發展、語言發展、社會性發展、認知發展又有促進幼兒個性和情緒情感發展的區域。貫徹全面性原則的前提是教師對于各個區域的功能有充分的認識,并能與幼兒的發展目標相對應。
3.科學性原則。要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選擇恰當的區域種類和數量;根據班級空間的特點,合理進行空間分隔和布局,避免動區與靜區相互影響;操作材料的投放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和發展目標有層次性;區域之間的關系,應考慮讓易于幼兒相互交往與合作的區域相鄰近;要能觀察到幼兒在區域內的活動情況,并能根據幼兒的表現不斷調整區域。
4.趣味性原則。在區域環境創設中,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注重創造性游戲區域的創設,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發展。
5.互動性原則。只有在交往中,幼兒的社會性才會得到發展,幼兒才會習得與他人交往的經驗和技能;語言表達能力也只有在運用的過程中才會得到發展。
二、活動區材料投放需滿足新時期幼兒的需要
1.材料投放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興趣與能力提供材料。如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肌肉發展不夠協調,注意力容易轉移,教師投放的材料要大小適宜、色彩鮮艷、形象生動逼真、有一定的趣味性。
中大班幼兒逐步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規則意識逐漸增強,與同伴的交往能力也有進一步的發展。
2.投放材料的適宜性。隨著幼兒活動內容的豐富、活動能力的提高,教師應隨時了解材料的使用情況,如觀察一下所提供的材料是否還適用、還需提供什么新材料等,以便及時作出調整。如在建構活動中,幼兒想搭建大馬路的十字路口,但缺少紅綠燈標志,教師隨即找來了有色橡皮紙供他們使用。孩子們將橡皮紙剪成小圓形,貼在紙板上,制作成紅綠燈,這項工程就得以順利完成了。
3.材料投放可一物多玩。對于新投放的活動材料,教師可啟發幼兒自己探索,讓幼兒探索出多種玩法,體現材料的一物多玩,避免了對材料操作的盲目性,也能夠自如到活動區游戲。
三、區域游戲與主題游戲的結合
要把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互為融合,使兩種活動相互聯系、相互依存,以追求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在開展“美麗的秋天”這一主題活動時,教師在各區域增添了相關物品。圖書區:增加了有關秋天水果、蔬菜、農作物、動物活動方面的書籍和圖書。美勞區:增加了剪紙、樹葉粘貼、繪畫、折紙、水果娃娃的制作材料。表演區:提供了有關秋天歌曲的
音樂,提供了與主題活動相關的頭飾、服裝道具及背景。科學區:提供動物標本圖、水果剖面圖。自然角:提供了水果、蔬菜、農作物制作的娃娃及動物、植物、樹葉標本等。
四、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游戲結束時,孩子們能把自己使用的物品整齊地擺放好,及時整理自己的活動材料,并歸類擺放整齊;同時還請幼兒之間互相參觀,看看哪個區域的材料擺放得最整齊、最合理。如在整理建構區的積木時,幼兒能根據積木的形狀和大小進行分類擺放。娃娃家的玩具也是分類擺放,廚房用具放在一起,洗漱用具整理在一起,家庭日用品放在一起……最早整理好物品的小朋友還主動幫助其他小伙伴一起整理。在促進動手能力的同時,養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
五、區域活動后的有效評價
游戲活動結束后,對活動有針對性的評價有利于深化活動內容,并為下一次活動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將活動前的準備、活動中的指導和活動后的評價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幼兒的自我發展。如在開展“我的一家”活動中,高圣翔小朋友講述自己去的表演區,玩得很開心,自己扮演爸爸,丫丫扮演孩子,文文扮演媽媽,他們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講述了活動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
美工區的幼兒展示了自己的手工制作。建構區的小朋友展示了自己的創作,他們合作建構出了家里的“沙發”、“電視機”、“衣柜”、“冰箱”等。孩子們在講述時都有一種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進一步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堅持正確的理念,合理投放材料,積極有效地進行指導和評價,才能為幼兒營造一個自由的學習與發展的空間。“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教師只有把握好活動的每個細節,才能讓區域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才能夠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汪荃主編.中班游戲課程[M].中國婦女出版社,2003,8.
[2]董旭花主編.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1.
[3]美得克.淺議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J].儷人:教師,2015(14):3-3.
[4]蔣怡.讓區域活動“有聲有色”――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4):114.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相關文章:
• 幼兒園環境創設有效性研究
• 幼兒園小班午睡研究
• 學前教育標準差異教學啟示
• 幼兒園學科教學中怎樣滲透法制教育
• 淺談幼兒園教學問課
• 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
• 奧爾夫音樂教學在學前教育中的實踐
• 幼兒園語言教學方法初探
• 幼兒園科技活動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淺談幼兒園班級博物館的建構
• 美國幼兒園的平等職業教育
• 幼兒園愛心教育的個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