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游戲之中。而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典型游戲,是幼兒自然游戲的一種,它來源于生活,表現異于生活,是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一種獨特的游戲活動形式,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要求。然而,角色游戲的開展,環境又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游戲資源。作為幼教工作者,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好的游戲環境,充分利用環境這種游戲資源,為幼兒綜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個平臺。
一、幼兒園角色游戲環境的創設現狀
1、幼兒園角色游戲環境的創設現狀
根據調查,目前角色游戲環境的創設及材料的投放僅僅是為滿足幼兒一日生活中某一時候的需要而創設。存在的問題可分為:
(1) 角色游戲環境的設置缺乏刺激性
游戲環境的設置應該是以再現兒童的已有的經驗以及引導兒童向著其“最近發展區”(維果茨基語)發展為目的,它的作用在于激發兒童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而目前游戲環境的設置中,只是為幼兒提供一個游戲場所,游戲玩具往往單調乏味,兒童在游戲時并不能獲得更多的經驗。有的提供了開展游戲的地方,卻沒有相應的游戲材料,兒童即使有興趣也無法將游戲玩下去;有的雖然提供了玩具和材料,但這些玩具和材料可能大大地超出兒童的實際經驗水平,要么因為太簡單激不起兒童的興趣,要么可能要求太高、太難而使兒童不能產生興趣。
(2) 角色游戲環境的設置缺乏層次
調查表明:有不少幼兒園角色游戲環境的設置都普遍千篇一律、沒有個性。很多幼兒園只能從門上的編號判斷出是那個班級,而不能從它的活動區布置上看出班有何不同。因為他們提供的游戲材料在數量和種類上是相同的;成型玩具和未成型玩具在比例上也是相同的;游戲的主題類型和區域的數量還是相同的;而玩具材料的提供卻雜亂無章、既不配套也不成比例。這種體現不出兒童年齡特點的層次性的角色游戲環境,是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需要的。
(3) 角色游戲環境的創設缺乏合理性
幼兒園游戲環境的設置,主要是由教師憑借自己的主觀經驗為兒童設置的,教師在不考慮幼兒已有的經驗及游戲的愿望和要求的前提下,自己為幼兒布置好了游戲的區域,這種游戲環境的布置往往只考慮了對空間的利用,結果是“娃娃家”離“菜場”、“醫院”很遠,區域之間相互沒有聯系;需要安靜的“圖書角”、“美工制作區”卻和喧鬧的“表演區”、“超市”在一起。人為地制作兒童之間的矛盾和糾紛,限制并破壞了兒童游戲的機會和條件。這種在空間的利用方面缺乏合理考慮的環境,往往超出兒童的現有經驗、能力及其認知發展的特點,在布局上顯得凌亂、松散而不實用,影響了兒童游戲的正常發展。
(4) 游戲環境創設缺乏計劃性
角色游戲環境作為游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體現出其教育價值。由于幼兒教師對游戲的認識存在偏差,使得游戲環境的設置缺乏教育的計劃性。教師在為兒童提供游戲主題和材料時,沒有考慮“為什么”、“怎么樣”才能提供既符合兒童經驗的又能促進其向著“最近發展區”發展的環境。很多老師是盲目的向別人模仿或是自己隨心所欲的創設,也有部分是來自于兒童的需要。但卻不能有計劃地給兒童一個完整的過程體驗和獲得經驗的機會,使得幼兒的游戲能力發展總是停滯不前。由于游戲環境缺乏教育的計劃性,致使幼兒園角色游戲成為可有可無的活動。
二、角色游戲環境的創設
陳鶴琴說:“小孩子生來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來,或者是好,或者變壞,就是環境的關系。”因此,角色游戲環境是影響幼兒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角色游戲環境可以激發幼兒多種經驗,刺激幼兒與環境互動。創設與教育目標相適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一個表現和發展的空間,是幼兒園開展角色游戲活動的前提條件。下面從物質環境、心理環境、環境拓展三方面談談角色游戲環境的創設。
(一)物質環境的創設
物質環境具備直觀性、生動性、創造性等特征,因此,要為幼兒構建豐富、開放的角色游戲區域活動環境。
1、 活動區的創設
就幼兒園來說,場地是非常有限的,幾十平方米的一塊場地幾個班在那開展活動,平分下來,一班以只能是僅有的一二十平方米。如果全班在里面開展一次角色游戲活動,幼兒在里面得的東西是很少的。因此,要克服這一困難,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游戲環境資源促進幼兒的發展。
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游戲觀。環境的創設是為教育提供物質基礎,為教育而服務,是為兒童的發展創設的。不是為完成園內布置的任務,也不是創設給家長和領導看。所以要充分考慮幼兒這一主體,這樣創設出來的環境才能發揮它的教育功能,體現出其價值的所在。
其次,教師在布置環境時應遵循樸素、大方。而不應是精美的裝飾,精美的環境教師往往會嚴格控制幼兒的游戲行為, 就會給幼兒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和壓力,不利于游戲的開展。而且教師又會將其長期利用,不愿變換游戲區的主題。時間長了再精美的環境幼兒也會厭倦。樸素、大方的環境就是材料來源于一些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廢舊的東西,且易收易放,便于經常變換游戲區的主題材料,即使再普通也會給幼兒一個“新”、“奇”的刺激。
2、游戲材料的投放
游戲材料是幼兒活動和操作的物質對象,是角色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幼兒通過使用游戲材料在游戲中學習,不同的游戲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都要以幼兒操作為基礎,不要過多地限制,給幼兒一個操作的探索的機會。幼兒是否對游戲材料感興趣,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材料的提供。所以在提供游戲材料應注意:
首先,克服投放數量和種類的相對貧乏,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目前,幼兒園在平行班之間提供的游戲材料幾乎是一樣的,而且是“三年一貫制”,這樣單一的游戲材料已經不利于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為了克服游戲資源的浪費,充分利用好資源,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高的游戲效益,在平行班之間提供不同種類的游戲材料,且定期班與班輪流交換,有利于激發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的能力。
其次, 游戲材料應具有可操作性。給幼兒提供的游戲材料應盡量選擇一些半成品的游戲材料,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完成游戲中所需的某種物品,充分調動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再次,游戲材料的投放應與角色游戲的主題相一致。角色游戲活動是一種整合的活動,具有開放性、綜合性、整體性的特點,內容涉及到數學、語言、健康、科學、藝術等領域的知識。因此,在投放游戲材料時,應根據游戲的目標投放適宜的游戲材料。
(二)心理環境的創設
蘇霍姆林斯基說:“愛是用心去體會孩子最細微的精神需要”。和諧的角色游戲心理環境是幼兒園游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為幼兒發展創造一種無壓抑、充滿激勵的良好氣氛。
1、豐富的物質環境是良好心理環境創設的基礎。優美整潔、充滿情趣、富有生機的校舍環境及愉快溫馨、自主開放的活動區域,使孩子們感到入園如到家,自由、自在、自信。這樣的角色游戲環境能使幼兒盡情的投入到游戲中。
2、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和諧心理環境創設的保證。因此,教師應建立平等寬松的師生關系,從觀念到行為,以關懷、接納、尊重、信任等態度與幼兒平等交往。對幼兒離開家長而引起的哭鬧應以充分理解,并通過各種游戲方式轉移注意力。還經常采用非語言行為,如微笑、點頭、撫摸、擁抱、親拍,使眼神等傳遞贊美、接納、安慰等信息,使幼兒感到親切,愉快、安全,使之逐漸擺脫對家人的依戀,適應集體生活,喜歡老師和小朋友,喜歡幼兒園。
3、幼兒園同伴及其交往是幼兒重要的學習資源和重要環境。幼兒在同伴群體中相互觀察、教導、模仿、討論、協商、合作、學習和鍛煉各種社會技能、社會行為,發展適宜的情感態度。因此,教師要設計有利于幼兒交往、合作、協商等角色游戲活動,如“大帶小活動”,在這個活動中,不僅培養了大的幼兒的責任,主動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的良好品質,而且也能使小的幼兒感受到關愛,增強自信,樂意交往并提高與他人交往的技能、行為,提高經驗。通過幼兒不同角色的扮演,使幼兒相互學習、相互了解。
(三)角色游戲環境的拓展
目前,很多幼兒園活動場地不大,在創設角色游戲區時往往受到班內場地的限制,只能開設幾個活動區,不能滿足幼兒游戲的需求。因此,嘗試打破班與班之間的界限,為幼兒園創設靈活的游戲環境。
1、克服游戲主題內容的單一。平行班之間因環境的局限性,創設不同的游戲區,幼兒就能扮演更多的成人角色,表現他們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有利于相互之間開展角色游戲,幼兒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2、打破班與班之間和年齡差別的界限,每個班都主動地“走出去”,在大、中、小班之間展開角色游戲,大的幼兒就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在游戲開展過程中,就承擔起保護和照顧小弟弟、小妹妹的責任。小班幼兒也能在大班小朋友身上學到不少的東西,培養了幼兒的責任意識。要主動邀請其他班到本班一起游戲,幼兒就會意識到誰是主人和誰是客人,在游戲過程中,就會相互謙讓、相互尊重、懂禮貌,減少幼兒之間矛盾的發生,幼兒之間就會知道主人和客人之間應該是什么樣的關系。初步培養了幼兒的社會道德行為意識。
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活動之一,也是幼兒交往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機。通過拓展角色游戲的活動范圍,幼兒的活動能力,交往意識增強了,同時培養了幼兒的分享意識和謙讓品德。
【試述幼兒園角色游戲環境的創設】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課程初理解
• 淺談農村幼兒園小班禮儀教育
• 幼兒園多元化遠足活動初探
• 原始彩陶欣賞活動在幼兒園
• 學前教育幼兒心理特點及應對對策
• 信息技術幼兒園教學論文
• 訪談:幼兒園的親子教育
• 探究幼兒園主體活動的反思
• 對幼兒園邊緣兒童現狀的思考
• 提升幼兒園環境價值的策略
• 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方法之我見
• 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利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