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評價是幼兒園全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園教育評價,特別是對幼兒發展評價以及教育適宜性評價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和目標,體現出多元化的特征。這樣的教育評價不僅有利于教師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而且能使家長和社會更好地了解被評價者的優勢和不足,從而真正實現“教育評價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這一目標。
一、重視幼兒對教師的評價,教師可對幼兒進行多元化評價
1.幼兒對教師的評價對教師進步起著推動作用
幼兒的點滴行為會促進教師的進步。一次,聞聞在午餐前洗手,把袖口全弄濕了。我一邊訓他,一邊為他換家長事先準備好的衣服。下午家長來接了,他輕聲對我說:“老師,我以后聽話,不惹你發脾氣了,你能對我小一點聲說話嗎?”我聽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使勁地點頭。第二天,我主動和聞聞聊天,向孩子認錯,并用和藹的口氣對他說:“老師以后不亂發脾氣了,你能原諒我嗎?”聞聞一頭撲到我的懷里,孩子是多么寬容。我要努力把握自己,做孩子的好朋友,讓他們愿意親近我。
2.在活動中讓幼兒自由自在,不受限制,注重評價活動全過程
在課程中教師對兒童進行特定領域智力的評價,并以評價的信息來指導課程的安排。例如在建筑課上,為幼兒講解各種材料的形狀,給他們提供圖形形狀,鼓勵他們創新。兒童活動學習的過程就是評價進行的過程,在任務結束后材料還仍然放在教室里,這樣可以進一步獲得豐富的隨機教育信息,教師可以觀察到兒童如何互相傳授材料的使用方法,又是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材料的。在幼兒階段,了解孩子如何獲得答案或解決問題比判別孩子的答案或行為結果是否正確更為重要,教師要把單純地看評價效果轉變為注重過程的全面評價。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教師要善于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幼兒,尋找和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
二、重視教師間的互評,讓教師學會自評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直接參與者和實踐者,因此評價教師的工作必然成為教育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把教師的自我評價與評價者的評價意見有機地結合起來,并始終在一種友好和信任的氣氛中進行互評,這樣的評價十分有利于教師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
教師要學會在教育中反思自己。在一次戶外活動中,我組織幼兒玩沙袋,讓孩子們想出各種玩法,看誰創造的玩法多。我夸獎了個別幼兒,對想不出新玩法的孩子提醒道:“你看別人都動腦筋了,你們動腦筋了嗎?”在戶外活動時,幼兒原本是放松自己的,在自主的活動中去發現的。馬斯洛認為在活動中,幼兒應該忘記自己的過去和未來,只生活在此時此刻,他們完全沉浸、沉醉和專注于現在的時刻和眼前的情形,傾心于現在的活動。當孩子通過教師的行為和言語揣測教師時,那種本該屬于孩子的自然的、自主狀態被打破了。通過這次戶外活動,我進行了反思。教師是游戲的支持者、觀察者、參與者、傾聽者,并不是主導者。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幼兒的游戲,發現幼兒游戲的興趣和需要,了解幼兒游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調整游戲的材料,確定何時參與、介入幼兒的游戲,做出有效的指導。在幼兒的自主游戲中,其個性的發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諧的。因此,自主性游戲必須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幼兒才能夠愉快游戲,共享游戲的喜悅。
三、重視家長的參與評價
家長的評價有助于主題教育內容,我們的主題活動向家長敞開,不怵家長的“評頭論足”,在一次美工活動《學做糖葫蘆》前,我向家長介紹了這次主題活動的由來、目標和活動內容。積極鼓勵幼兒在家中練習,動手操作,讓幼兒學會搓橡皮泥,分成小塊團橡皮泥。在這次美工活動中,有了家長的支持和有我的精心準備,活動開展得十分出色。
我們也要聽取家長對教師的評價――教師在活動中是如何指導孩子的,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是否主動學習和探究了。這樣,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觀察教師運用的教育方法、指導策略、教育環境、教師與孩子的情感交流等方面,從而有依據地進行評價,有效輔助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
新的評價理論,把評價功能的視野指向多元化,教育評價范圍的擴大,體現出導向、診斷、激勵、教育、發展等多維性功能的整合,使教育評價體現出以發展眼光看待教師、看待幼兒。教育評價內容的擴大,使我們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認識更為全面、真實,有利于評價工作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為進一步改進、完善幼兒園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教師要重視幼兒對教師的評價,同時要對幼兒進行多元化評價。
【淺談幼兒園教育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大班班級管理
• 挑選幼兒園實用說明書
• 農村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調查研究
• 應用農家器具的幼兒園論文
• 一位美國幼兒園老師的故事
• 淺談幼兒園后勤工作精細化管理
• 幼兒教育教學想象力培養
• 德國幼教革命:家長自辦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美術教育策略
• 幼兒園如何管理和引導幼兒教師
• 淺談幼兒園故事教學策略
• 幼兒教師職業倦怠產生原因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