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教師選擇的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生活,幫助幼兒拓展生活經驗。因此,加強幼兒教學生活化至關重要,下面就談一談幾點具體的生活化教學措施。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生活化
我國一位現代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教育”。同時,在《幼兒園新課程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幼兒園整體課程教育中,社會領域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培養幼兒的社會探索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將幼兒園教育與生活巧妙的融合起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以往幼兒教育中“學科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弊端,從而增強學生熱愛生活和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
一、親近自然,回歸生活
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幼兒天性好動,求知欲強,對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我們帶著幼兒親近自然,讓他們觀察和認識自然,這是幼兒教育的實際需求。筆者結合幼兒實際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根據季節更替,有計劃的組織園中的小朋友們到大自然中去學習去感受。如春夏之交,城市中很多地方都綠樹成蔭,讓人們有一種置身在綠色海洋中的感受,綠色好像也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筆者帶領幼兒進行春游、參觀公園等,在這一過程中教會孩子認識不同種類的樹木和花卉。當孩子們走進公園后,很快的便會被眼前美麗的景色所吸引,他們穿梭在一個個花圃和草地之間,可謂是樂而忘返。一天的課外活動時間結束之后,回到教室后筆者組織了美術活動:制作盆景[2]。這個活動要求幼兒自己去收集不同類型的瓶瓶罐罐、樹木枝條、樹根以及其他各種材料,讓孩子們5人為一組制作自己心中好看的盆景。到了秋季之后,筆者組織孩子們走進農村、走進田野,與幼兒共同進行挖紅薯、摘番茄、觀看麥子收割等活動,同時要求幼兒的家長與幼兒一起體驗田間勞作。通過組織幼兒參與真實的社會活動,讓幼兒教育最大程度的回歸生活,回歸自然,讓幼兒在這類活動過程中親近自然、感受自然,進而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下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得到興趣的滿足。
二、組織游戲,體驗生活
游戲屬于幼兒最為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比如說在幼兒園角色游戲中,我們可以讓幼兒通過對實際生活中各種角色的模仿,真實的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培養孩子們的社交能力;而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幼兒能夠自由快樂的進行游戲,主動探究,我們為孩子們所準備的豐富的材料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進行活動,獲得知識與能力的提升;在幼兒園體育游戲中,我們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制作一些簡易的體育玩具,既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同時也讓他們體驗了體育活動的快樂。以角色游戲為例,角色游戲指的是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發揮出他們的想象,創造性的反映社會和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比如說我們經常開展的小小售票員、超市銷售員以及我是小警察等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幼兒主動的認識和了解社會,在我們為孩子們創設的各種情境中,引導幼兒主動的進行情感表達。借助于角色游戲還能夠增強幼兒解決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在游戲中我們應當和孩子們進行積極的互動交流,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三、巧用材料,融入生活
新的《幼兒教育指導綱要》還提出了教師指導幼兒用周圍的物品、廢舊材料制作手工藝品、玩具等的要求,促進幼兒教育生活化。在實際中,教師則要挖掘生活中任何有利用價值的資源,引導幼兒廣泛收集身邊的廢舊材料、廢舊物品等,讓幼兒依據各自的情感、意愿?M行學習創作,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與聯想能力。只要教師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把生活中的材料變成學具,讓幼兒大膽想象、創作,在生活化教學中發展幼兒的創造力[3]。例如,在“三?八”節那一天,教師借機預設“我給媽媽做新衣”的活動。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可邀請媽媽們到幼兒園參加親子活動,幼兒們顯得很興奮,與媽媽一起收集新衣服的制作材料,包括媽媽的舊衣服、塑料袋、報紙以及卡紙等。在該活動中,教師則先讓幼兒們講一講自己的媽媽平時最喜歡穿哪種衣服?一些幼兒說媽媽喜歡穿裙子,一些幼兒說媽媽喜歡穿襯衣,一些幼兒說媽媽喜歡穿牛仔褲......接下來教師請媽媽們告訴幼兒自己最想要什么樣的衣服。經過媽媽與幼兒的討論、商定,幼兒先畫出新衣的樣子,最后在制作新衣的環節投入極大的熱情。這其實是一個生活化的實踐過程,幼兒以既有生活經驗為基礎做一件特別的新衣送給媽媽,實現想象與經驗的重組、再現。
四、科學培養,擁抱生活
我們知道幼兒具有很強的模仿性,他們會對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進行模仿,在模仿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模仿的初衷往往是為了幼兒能夠學習到好的行為習慣,以一個榜樣性的例子來讓幼兒模仿,進而形成好的習慣。而教師與幼兒的互動和教學過程也可以說是一種模仿。筆者發現,孩子們常常都會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模仿,對那些過去沒有接觸過的事物也樂于模仿,比如說咬手指、玩具入園、推著小椅子到處跑、在地上打滾等。上述這些模仿行為屬于“壞習慣”的范疇,因此需要教師合理的引導,讓孩子們遠離這些壞習慣,引導幼兒多模仿好的習慣。比如說見到老師和同學主動問好,學會自己穿衣服、上廁所,學習唱歌和畫畫等。當我們發現幼兒存在不好的模仿行為后必須第一時間進行糾正,讓他們了解到哪些是對,哪些是錯。要知道模仿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不能夠予以干涉,而是應當科學引導,防止幼兒模仿錯誤行為而養成不良習慣,確保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五、結語
在幼兒身心發育的過程中,父母與教師一樣都是幼兒成長過程中的良師益友。為了讓幼兒的明天更加美好,父母與教師都應當注重幼兒教育教學,借助于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努力讓幼兒園教育教學和幼兒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從小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和綜合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琳,鄧怡.胡塞爾“生活世界”理論對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啟示[J].亞太教育, 2016(12):2-3.
[2]耿焱紫.幼兒常規教育生活化策略[J].科普童話:新課堂, 2016(29).
[3]安宗蕓.論幼兒健康教育生活習慣的培養[J].知識文庫, 2016(11).
【幼兒園教育如何與生活相融合】相關文章:
• 幼兒園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 幼兒園生命教育的實施策略
• 試析幼兒園的美育途徑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
• 幼兒園生活化創意美術研究
• 評價促進幼兒語言發展:以垃圾分類活動談話為例
• 淺析如何提升幼兒園小朋友的德育
• 幼兒園領導要“善領樂導”
• 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要多少錢
• 諾貝爾得主與幼兒園教育
• 淺談幼兒園如何開展挫折教育
• 幼兒園墻面環境設計小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