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vigilia°寶瓜
近日,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措辭嚴厲,表示目前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這不僅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了身心健康發(fā)展。事實上,幼兒園“小學化”并不是新鮮的話題,但一直是社會熱點的話題。
――2010年――
國務院發(fā)布《關于當前發(fā)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要求堅持科學保教,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
――2011年――
教育部下發(fā)《教育部關于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現(xiàn)象的通知》,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
――2015年――
北京市教委開展專項行動整治幼兒園“搶跑”行為。對于存在“小學化”問題的公辦園、部門或單位辦園以及民辦園,問責園長。
――2018年――
教育部發(fā)布《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規(guī)定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通知》列出了五大治理任務,四個階段的治理步驟,對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限期整改,并視具體情節(jié)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本次專項治理首先的任務是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
《通知》指出,對于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對于幼兒園布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yè)、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的,要堅決予以糾正。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guī)范。
治理的第二大任務是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針對幼兒園不能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脫離幼兒生活情景,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組織安排一日活動;或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
治理的第三大任務是整治“小學化”教育環(huán)境。對于未按規(guī)定創(chuàng)設多種活動區(qū)域(區(qū)角),未提供充足的玩教具、游戲材料和圖書,缺乏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強健體魄、自主游戲的教育環(huán)境的,要調整幼兒園活動區(qū)域設置,合理利用室內外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開放的、多樣的區(qū)域活動空間,并配備必要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玩教具、游戲材料、圖畫書。
治理的第四大任務是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題。對于不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的,要督促其參加專業(yè)技能補償培訓并通過考試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仍不能取得教師資格的,要限期予以調整。對于不適應科學保教需要,習慣于“小學化”教學,不善于按照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組織開展游戲活動的,要通過開展崗位適應性規(guī)范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科學保教能力。
治理的第五大任務是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對于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規(guī)定實施零起點教學、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以及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組織小學內容的知識能力測試,或以幼兒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招生依據的,要堅決糾正,并視具體情節(jié)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納入規(guī)范辦學誠信記錄。
根據此次專項治理的步驟,總體整改工作要求在2019年4月底前完成。
同時,各地要把糾正“小學化”問題作為督導的重要內容。對辦園教學行為不規(guī)范、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小學及社會培訓機構要責令限期整改,對問題頻發(fā)、社會反映強烈的,實行年檢一票否決,并嚴肅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教育部專項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相關文章:
• 幼兒園主題區(qū)域活動探索
• 主題背景下幼兒園集體備課策略
• 試論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精細化管理
• 日本幼兒園的男教師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分析
• 農村學前教育發(fā)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 幼兒園教師如何才能上好公開課
• 樂陪:寫字樓里的幼兒園
• 小議網絡對幼兒園的重要性
• 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導入策略
• 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的意義
• 幼兒園健康活動中的情感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