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幼兒是很容易被感染的,只要孩子接受了這名教師,只需適當的鼓勵,孩子是比較不羞于出口,大多能勇敢的進行模仿。教與學能在較為輕松地環境下自然的進行!
關鍵詞:英語教學;幼兒園
1.幼兒學習外語的心理特點和語言學習規律
我們的母語――漢語不是教會的,也不是學會的,而是在母語環境中自然地發展出來的。而英語由于無法自然生成,孩子們在家往往沒有學習的環境和機會。所以它既離不開教,也離不開學。幼兒英語教學界有關人士及專家也已不再針對幼兒階段是否應該開展英語教學的問題進行爭論,而是逐漸認同了:幼兒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和最佳時期,3~6歲是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期。
2.更新教學理念
幼兒英語教育是一種啟蒙、一種熏陶、一種基礎教育。就要我們盡量收起量化的標準。要把重點放到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以及語言能力、全面素質的提高上。作為啟蒙教育必須注重幼兒英語學習能力如聽音和發音準確,如何口耳一致(聽到的音能較準確的發出來),能自然得體地進行初步的日常英語交往,養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著重考慮的是如何激發幼兒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強迫孩子說英語。強迫孩子只能是讓他品嘗失敗與挫折,使之產生厭學的心理,特別是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視情況任由他用自己的方式參與活動。讓幼兒在大量的聽說實踐和自然交往、自然重復中習得英語,形成語感建立信心。
教師和家長應對孩子的每一個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不遺余力地給予熱情的鼓勵。例如,當幼兒學會“Hello”、“Good morning”時,家長和老師也要表示贊賞,甚至參與對話。讓幼兒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成就感。我們永遠都不要輕易否定孩子而使他們萌生挫敗感。我們的原則是:鼓勵、鼓勵、再鼓勵。
3.改革教學模式,整合教學內容
特別是在小班的教學中適當地多使用TPR教學,是創設濃厚學習氛圍簡捷而有效的好辦法。讓孩子在安全的教師能控制的環境中多動起來,多參與起來。不要擔心孩子瘋起來就收不住!將肢體語言賦予枯燥的詞語上,給孩子一種直觀的印象 ,使其記憶更加的深刻。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很多孩子都有一個口耳不一致的過程,老師讀出的音就是發的不好,(如音標中的n孩子經常讀成m)特別是有時地方話口音習慣和孩子口腔、舌鼻發育的原因也會影響孩子的發音。如果幼兒有發音錯誤,老師應當有技巧的糾正,利用集體學習和個別教學交替進行,組織孩子多觀察教師的口型(我們經常用到安靜學習法:在安靜的環境下,教師不出聲的夸張的利用唇語讀,讓孩子認真的看和練)和多聽教師和同伴的發音,有時故意忽略不“完美”,給他一個自己調整的時間,經常會有更好的效果!如果幼兒因為自己的發音得問題而感覺到壓力,而不敢再說英語或者在說英語時總是小心翼翼,這反而不利于幼兒英語的學習。相信孩子學習語言是有一個接受,轉換讓后提升的過程。
在英語教學中,利用電教媒體,讓孩子看動畫、聽歌謠、說韻文,在看看說說唱唱中學英文,是一種非常有趣有效的學習方法。孩子的積極性很容易就調動起來了。寓教于樂,能很快就達到了教學目的。但是我們也經常發現VCD、磁帶中的歌曲,
兒歌往往比較快,加上
音樂的干擾,讀音往往比較含混!孩子因為活動設計的競爭性等影響,容易錯誤發音。實踐中我認為還是應在老師已經教授過,已經比較熟練單詞、短語的情況下,再使用電教配合提高學習的游戲性和樂趣性。
語言是在不斷的聽、說、模仿、使用中提高的,特別是幼兒的英語學習,如果沒有一個連續、經常的語言環境刺激,學過的東西極易遺忘。我們應認識到幼兒記憶的特點是記得快,忘得也快。“反復,多次”的教學是尊重幼兒的記憶規律的有效做法。我們還可以讓幼兒在進餐時、看圖書時、玩玩具時一日在園生活中聽英語歌謠。教師多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口語的使用,培養孩子們的社會交流中口語使用的積極性。教師充分利用與幼兒一起學習、游戲、生活的各項活動中,引導幼兒和教師反復說,反復在情境中、使用中學習。教師還可以創設打電話、拜訪朋友的情境,使用與當前情景直接相關的英語,根據孩子的情況,尊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潛移默化,日積月累的效果會更好。
教學的游戲化整合化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英語學習中,寓教于游戲中,激發幼兒主動性,在玩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自然的促進他們英語學習。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揭示: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道路,游戲適應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水平。形式多樣的英語游戲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淡化教育痕跡。幼兒在游戲中始終趣味盎然,他們會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在學習英語。瑞士認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杰(J. Piaget)提出了游戲的三種類型:
練習性游戲,也稱機能性游戲或感覺運動游戲,只是孩子為了獲得某種愉快體驗而單純重復某種活動或動作。
象征性游戲,幼兒主要依靠象征來思維。在游戲中,幼兒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動方式將現實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來。
規則性游戲,這時的游戲以一些有規則的競賽性游戲為主。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都可以靈活運用,可以讓孩子在選擇中進行自主學習。
英語教學的游戲化還可以和中文教學的內容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才能得到臆想不到的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學習紅、黃、綠幾種顏色時,我組織大班幼兒玩“交通”的游戲,教師扮成交通警察管理紅綠燈,將活動室進行場景布置(斑馬線,紅綠燈,各種交通工具),結合中文教學時學習的交通知識和
兒歌。幼兒自由選擇當司機,交通管理員或是當行人。交通警察變化交通燈,引導幼兒進行模擬交通游戲!有機的將各科教學進行整合。在中班教學時,幼兒已學會水果單詞之后,我組織小朋友們開展“水果店”的角色游戲。引導“售貨員”對“顧客”說:“Can I help you?”還引導顧客用英語挑選出她們喜愛的水果。“I like banana”.“I like apple”“thank you”。將社會性行為結合英語教學!還可以加入數學活動中的“錢幣游戲”。小班教學時,每次發放早點時,激發孩子只有講“May I”才發給他好吃的。采用各種辦法,先讓孩子接受老師,喜歡老師的前提下,給幼兒一個英語生活化,生活英語化的氛圍,激發幼兒快樂學習英語的興趣,誘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體會成功的喜悅!
4.成人的態度和家園配合
教師不應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或是展示教學效果而去強迫孩
下轉第029頁
上接第099頁
子說英語。幼兒的學習更多是無意識的,沒有任何功利目標,他們還往往情緒變化無常,任何小的不愉快也會影響其說英語的欲望。作為教師應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正視這些情況,耐心等待或努力營造孩子英語表達的最佳時機。父母不應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去強迫孩子說英語。父母總愛拷問、檢查孩子的英語學習情況,且態度過于嚴肅,給孩子以極大的心理壓力;有的家長為了在親友、同事面前夸耀而強迫孩子去說去表演;讓孩子感覺很不自然,反而產生對英語的逆反情緒。每次家長開放日都會有孩子因為表現得不夠令父母滿意而遭到訓斥和指責,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
因為心理學家皮亞杰曾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境影響下,通過主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上的發展。”這也提出了家庭教育,家園配合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我們在工作中也嘗試著利用家園聯系手冊、家長開放日、家長學校等方式指導家長創設有利于幼兒聽說的家庭環境,將幼兒園所學的英語口語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讓幼兒有更多機會開口說英語。也欣喜的看到有的家長利用各種資源,激發幼兒學說英語的興趣。當然家長的知識水平和教育觀念存在的差異很大!但一顆愛孩子的心情卻是一樣的,作為教師也不予余力的激發家長參與教育幼兒的積極性,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楊文兒.英語教學法.中國書籍出版社,2006
[2]張正東.外語教學技巧新論.科學出版社,1999
[3]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4]王曉帆.幼兒園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2007
[5]周兢.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語言.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劍橋PLAYWAY幼兒英語教育指導.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7]陳幗眉.幼兒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8]雷靂.發展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2009
[9]張玉梅.外來幼兒英語教材的本土化.學前教育研究2008 06
【幼兒園英語教學中的一些體會】相關文章:
• 談幼兒園英語教學活動
• 淺談幼兒園英語教學
• 淺談幼兒園英語教學
• 幼兒園中的英語教學
• 由幼兒園英語教育所想到的
• 幼兒園英語教育有效性研究
• 幼兒園英語教學初探
• 國內幼兒園英語教學模式研究
• 幼兒園英語師資的現狀及培養對策
• 西安私立幼兒園英語教學現狀
• 淺談幼兒園英語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 幼兒園英語教育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