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國開展英語浸入式教學,是指通過最大限度地將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對母語為漢語的兒童進行各種教學活動,使他們在幼兒園或學校期間被浸泡(immerse)在第二語言――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從而最終達到培養(yǎng)熟練掌握英、漢兩種語言的雙語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 英語浸入式教學 實施方案 幼兒 第二語言教學
一、前言
浸入式(immersion)教學,通常都開始于兒童的幼兒園階段,是指用第二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模式。兒童在園內的全部或一半時間內,被“浸泡”在第二語言環(huán)境中。教師只用第二語言面對兒童,不但用第二語言講授第二語言,而且用第二語言講授部分學科課程。也就是說,第二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也是學習的工具,從而實現(xiàn)了從傳統(tǒng)的、孤立的外語教學向外語與學科知識教學相結合的方向的轉變。
二、英語浸入式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英語浸入式教學模式最基本的理論依據(jù),是來源于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語言習得及語言學習的最新學說。研究證實,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是而且只能是通過自然的習得過程來獲得第二語言能力。這種自然習得的能力,使語言學習者既可以獲得接受性技能,即聽和讀;又可以獲得產生性技能,即寫和說。英語浸入式教學正是努力創(chuàng)造這種無意識習得產生的條件。這樣,英語就作為學習其它學科的工具,語言能力的獲得則是理解這些學科信息及內容的“伴隨產品”。英語浸入式教學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從理論層面考察,英語浸入式教學對兒童外語教學的理解有著深厚的理論根基。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語言又是相對抽象的知識。兒童外語教學需要具體情景的支撐,才能幫助兒童很好地理解語言本身。具體而言,兒童英語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語言的具體或模擬情境中進行學習,在活動中進行學習,在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
英語浸入式教學,強調的是在與兒童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真實的、自然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獲得第二語言。根據(jù)喬姆斯基兒童語言自然生成說,兒童具有獲得語言的天賦能力,兒童的第二語言,可以不依賴于母語而直接獲得。也就是說,兒童的英語教學可以直接以英語為教學語言,不必以母語為中介。
在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用英語面對兒童,不使用母語作解釋。兒童在全面、完整的語用情景中,不僅學習語言內容而且感知語言的使用條件和環(huán)境。第二語言理論研究的成果也顯示,兒童英語教學的效果與教師語言內容和表達方式的豐富性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教師輸出的語言量越大,兒童獲得語言的機會越多。教師輸出的語言越豐富復雜,兒童獲得語言的質量也越高。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夠盡量豐富兒童的語言環(huán)境,盡可能地讓兒童“浸泡”在英語環(huán)境中,將英語既看成是教學的內容,又當成教學的工具,并在教學中不斷強化兒童的英語反應,弱化其漢語反應,增強兒童的英語意識,那么,兒童就會逐漸地形成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
三、浸入式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在英語浸入式教學的組織與實施過程中,教師關注的中心應當是讓兒童在一種自然、逼真、輕松的英語環(huán)境中,從日常的口頭交際開始,通過反復的語言實踐活動來學習一種全新的語言,從被動地接受到主動地運用這種語言。除每天30分鐘的英語課外,在其它課程的教學中也充分使用英語,盡可能使幼兒園英語活動的內容完全服務于幼兒園課程的整體安排,涉及幼兒園課程的所有內容。在確定了教學內容之后,充分利用各種動作、游戲、活動以及各種輔助教學形式(如實物、圖片、錄音機等)將其呈現(xiàn)給學生。
1.用英語組織日常教學活動
用英語組織的日常教學活動,是以各種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事或物作為基本內容開展的主題活動。在本教學實驗中,主要包括各類名詞,如動物類、植物類、食物類、飲料類、顏色類等詞和日常用語。在教學活動中,為兒童模擬一種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使他們不知不覺地習得相關的英語。例如,在剛上課之后,兒童們突然聽到有人敲門,于是任課教師手拿一個木偶小熊走到門口,大聲說:“What’s your name?”門外的配班教師回答:“My name is Ma Li. May I come in?”任課老師邊開門邊說:“Ok,Come in please”。打開門之后,兩位教師互說Glad to meet you以及Glad to meet you, too.這一過程可在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開展多次練習。
2.用英語組織的全身反應
詹姆士J.阿舍(James. J. Asher.)提出的全身反應方法要求,以聽――做動作為主要的教學形式。教師用外語發(fā)出指示,不用母語解釋,同時以自己的動作幫助兒童理解,兒童跟著完成動作,以此建立第二語言與身體運動之間的聯(lián)結。(1)尤其在入門階段,許多英語內容不僅要在觀念上操作,也要在物質上操作,即把口耳手眼腳都動起來。(2)在課堂上,兒童會與教師合作完成一系列的活動,即教師說(動詞或動詞短語)――學生聽――學生做動作。一般來講,全身反應較多地使用祈使句,而且教師是貫徹活動的指揮者。例如,教師用英語說出以下的動詞或短語,Touch your nose(摸鼻子)、pick up the book(撿起書)、open the door(開門)、Jump(跳)等,讓兒童做出相應的動作。動作正確,則說明兒童能夠聽懂,掌握了它。這種語言學習活動的優(yōu)點,在于充分考慮到兒童多動好動這一特點,在避免了死記硬背的英語學習的同時,增加了兒童學習英語的興趣,對引發(fā)兒童聽的興趣和培養(yǎng)聽的能力都會產生長遠的影響.
3.用英語組織的體育游戲
在初期,兒童只需在觀看教師示范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師發(fā)出的英語指令完成相關的動作。待兒童理解并能使用這些表達之后,讓他們結伴自主發(fā)英語指令完成動作。這樣,兒童不僅得到體格方面的鍛煉,進一步發(fā)展了他們的協(xié)調性和敏感性,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達到主動使用這些英語表達的目的。例如,每天在做早鍛煉之前就可以用英語來組織。在最初階段,教師的任務比較繁重,因為兒童對聽英語口令不適應。不過,在大部分兒童能夠聽懂這些口令之后,教師可以選擇一兩位學得較好的兒童代替他們喊口令。這一活動方式的最終目的,還是使全班兒童不僅能夠聽懂,而且都會“發(fā)號施令”。這些口令包:It’time to do morning exercises,please go out and line up. Make one line/two lines. (現(xiàn)在是早操時間,請出去排隊。請排成一隊/兩隊。)Look forward! At ease. Attention. March in your place,right,left,right,left.(向前看。稍息!立正!原地踏步,一二一……). Look at me,boys and girls. Please do as I do(請看著我,跟我做).Let’s go back to the classroom(我們回教室吧).one by one,please no pushing. Please don’t be crowded.(一個接一個,不準推/擠)等。
四、結語
實驗表明,英語浸入式教學的確很有成效,英語浸入式教學模式以類似母語習得方式開展的教學形式,不求“立竿見影”,而是“水到渠成”,在大量輸入英語的環(huán)境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活動中,兒童能夠理解英語,運用英語,生成英語,形成英語思維,使兒童在英語浸入式教育中能夠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國揚,朱亞夫.外語教育語言學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66.
[3]強海燕,趙琳.幼兒英語浸入式教育活動.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
[4]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幼兒園英語浸入式教學實施方案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英語教學之我見
• 如何有效實施幼兒園英語教學
• 淺析幼兒園英語教學的方法
• 淺談幼兒園英語教學
• 淺析我國幼兒園英語教學
• 如何輕松快樂地進行幼兒園英語教學
• 廣元市農村幼兒園英語教學適應性研究
• 由幼兒園英語教育所想到的
• 幼兒園英語教育芻議
• 幼兒園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
• 淺談幼兒園英語教學
• 杭州市幼兒園英語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