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實施英語教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探討 1.幼兒早期有能力接受第二語言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語言發展關鍵是在6歲以前。這一時期,如果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語言教育,給予充分的語言刺激,幼兒就能得到比較充分的發展。相反,如果錯過語言萌發增長的關鍵時期,再多量的刺激也難以達到充分發展的水平。兒童從6歲起,其辨音能力、認知能力,語調和語音大體上已開始退化。日本幼兒教育專家也認為0~6歲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處于這一時期的幼兒有形成兩個以上言語中樞的可能性。若在最佳時期只接受母語的刺激,母語中樞以外的言語中樞就逐漸退化。兒童進入學齡后,母語中樞已形成一整套固定的控制模式,這時再學習第二種語言,母語中樞就很難接受。因此,如果我們能抓住幼兒期對幼兒進行第二語言的教育,其潛力和發展是無限的。既不會影響母語的學習,也不會干擾對母語的掌握,相反,把二者結合起來學習,并使二者相互促進,是符合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的。我國學者強海燕在其所主持的《加拿大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創舉及其在我國的嘗試――雙語人才早期培養研究》報告中指出,實驗班的兒童性格活潑、開朗,個性發展良好都遠遠超過對照班。這為幼兒園英語的課程改革和建設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依據。
2.幼兒英語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人越來越重視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英語作為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國人了解世界、參與國際文化間的交流、躋身國際競爭舞臺的重要途徑。社會的進步需要新一代人才,掌握英語是新一代人才順應時代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學齡前兒童在語言學習上是黃金期,因此,幼兒時期的英語教育勢在必行,有利于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幼兒成長過程中在學習能力、未來就業等方面都存在著優勢。蘭伯特(Lambert)研究認為,擁有雙語并且能與不同語言群體的成員進行交往,可以改變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標準,他們可以在一個多文化環境中認識世界的同時,更好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從而提高自我認知、自我評價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3.幼兒英語教育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
幼兒園實施英語教育有利于兒童各個方面的發展。①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②增強幼兒的心理素質,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性格。③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激發幼兒學習和探究興趣,為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4.滿足家長期望開展幼兒英語教學的需求
社會的發展使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家長了解早期教育對人一生發展的重要性后,家長也越來越重視為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投資,尤其在目前“學英語熱”的大環境背景下,幼兒園開展的英語教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這些家長的強烈愿望。
幼兒園英語教育的目標定位和內容的選擇
1.幼兒園英語教學的目標定位
幼兒園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聽、說能力以及對英語語言的敏感性,初步認識多元文化,引導幼兒掌握一定數量的單詞、短語和句子,并在一定的情境下自信地運用已學過的單詞、句型等進行簡單的對話或交談,有簡單的英語思維,從中培養幼兒觀察、記憶、思維、口語表達等能力;同時結合英語知識的學習,滲透品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2.幼兒園英語教學的內容選擇
幼兒英語教學在中國起步較晚,迄今尚未出臺統一的課程標準,幼兒英語教學在教材的選擇問題上,由于各園對英語教學的要求不同,導致在教材選擇上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設計上而顯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幼兒學習英語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在英語教學的內容選擇上要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以幼兒為本,注重幼兒的身心和全面發展。①選擇的內容要符合幼兒年齡特征,融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②選擇的內容可以整合當前幼兒學習的主題內容。③選擇的內容要生活化、具實用性,與幼兒的認知水平相當的內容,側重對幼兒的聽說訓練。給孩子創造語言環境,這樣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每日都要反復做的事,給幼兒進行不斷的語言刺激,孩子由大量的語言輸入到逐漸語言輸出,是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的,對幼兒英語能力提高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這種實用性、生活化的內容選擇傾向,可以最大量地為幼兒應用所學英語知識提供非常大的運用可能和運用機會,漸趨形成英語語言感覺,養成英語思維習慣,從而實現逐步英語生活化,生活英語化,自然習得英語的目的。
落實幼兒英語教學的途徑與措施
1.幼兒園英語教學的管理
在幼兒園實施規范的英語教學,就必須把英語教學管理納入到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常規管理當中,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課程的設置以及評價的手段都需要結合本園的實際情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的規律。要求教師依照幼兒園的英語教學的整體規劃,制定班級英語教學周計劃,在活動中要有活動設計
教案,教學的物質準備、環節設計和師幼互動。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落實、有反思。
2.幼兒英語教學的組織和形式
目前由于認識和實踐上的偏差,許多幼兒英語教學成人化,幼兒英語教學較多運用的是我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法,這種方法不符合幼兒學語言的特點,使幼兒過早喪失對學英語的興趣。因此,我們要以幼兒為本,選擇適合幼兒特點和幼兒園條件的英語教學教法。幼兒園英語教學形式可以使多樣不拘泥于形式開展的:①專門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②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英語,將英語教學滲透到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③用英語組織的
兒歌游戲活動、
音樂律動活動,培養幼兒運用英語的能力。
3.英語環境的創設
英語環境的創設可分為物質環境和語言環境(人際交往環境)。實施幼兒英語教學的過程中,環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應此,我們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模擬的英語環境。在創設物質環境時我們做到靈活、可變、生動、活潑,以及孩子自己裝飾作品等。其次是動態的語言環境的創設。教師在組織幼兒的日常生活和正式英語學習活動以及教師之間對話時盡量使用英語,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接觸、模仿、內化英語的機會。提高幼兒對英語語境、交際對象等因素的敏感,促進他們交際能力的發展,提高幼兒英語思維能力,在用英語交流的過程中,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4.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
教師還可利用電化教育手段,先進的教學設施設備,為幼兒提供更多的語言刺激,學習英語。電化教育是現代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在幼兒英語教學中同樣有著其無法替代的作用。因為幼兒園畢竟處于一個有限的空間、時間內,而電教手段,能幫助我們克服時、空的限制,提供給幼兒更多的信息刺激,創造適宜的環境。同時,電教手段的優勢在于有影可看、有聲可聽,悅耳的
音樂、生動的畫面,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兒認識規律和思維水平。因此,我們在早晨入園或戶外體育活動、室內自由活動時放一些歡快簡單的兒童英語歌曲、對話,讓幼兒邊玩邊聽,不占用幼兒任何活動時間,幼兒在反復聽的過程中,學習了語音語調,建立了語感。利用電視錄像選擇適合幼兒的材料內容放給幼兒看,在畫面與音樂、情景與對話的共同作用下,則提供給幼兒一種身臨其境的語言環境,加之錄像的可控性,可重復性,對幼兒反復學習、鞏固有極大的幫助。
5.家園配合工作
現代幼兒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家園共育” 同樣也體現在幼兒英語教育上。創設英語教育的氛圍和環境不僅僅局限在幼兒園,應當是家園同步進行的,家庭參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幼兒提供更為廣闊的環境。如通過家長會、家園之窗、家訪、家長講座等多種形式向家長介紹幼兒學習英語的目標及方法,向家長展示英語活動,讓家長直觀地了解孩子在園學習英語的情況以及幼兒不同年齡的特征與需求,變家長單純追求孩子掌握英語的單詞和句子的數量為把孩子培養學習興趣放在首位,使家園教育協調同步。同時,開展家長學校,指導家長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進行英語的滲透。如在孩子游戲、刷牙、洗澡、睡前反復播放英語
兒歌、歌曲、故事等,自然而然地獲得語言信息,有條件的家庭還可開展簡單的英語親子游戲,既能使幼兒的英語教育在家庭中得以延續,又可以增進親子關系。
6.西方優秀文化的熏陶教育
英語本身并不是一種學科教學,它只是一種用于交流思想的語言工具,也是英語國家語言和文化的呈現,優秀外來文化的熏陶對幼兒良好修養和開闊視野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在對英語兒歌、童謠、游戲或習得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滲透進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習俗以及相關背景的介紹,而不是具體知識的識記和應用。幼兒園可組織幼兒過西方的傳統節日,在當日開展各類與節日相關傳統風俗的活動和游戲等,讓幼兒在快樂中了解文化,習得知識。
7.幼兒英語教師培訓的實施
良好的師資隊伍是幼兒園實施英語教學的保障和堅強后盾,但是就目前幼兒園教師的英語水平情況來看是不容樂觀的。大多數幼兒園教師都處于“年紀輕、英語教育經驗少、英語專業弱”的現狀,但“起步線相對均等”的條件也使年輕的教師具備了一定的可塑性。各個幼兒園可根據本園的實際情況,對本園的教師實施有計劃、長期有效的英語培訓,具體如下:
(1)幼教專業畢業的教師,這些教師的學前教育理論知識雖比較豐富,但畢竟沒有經過英語專業教育和熏陶,難免在英語專業上有所欠缺,對這部分教師加強英語基礎內容的培訓。
(2)英語專科畢業和中等師范學校(小學英語方向)畢業的教師,這部分教師往往有著良好的英語專業基礎,但缺乏幼兒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這部分教師,我們可采用聘請幼教專家和具有豐富的幼兒英語教學經驗的教師來園培訓,或是讓其觀摩優秀幼兒教師的教學活動,參加各項幼兒教育活動等,提高她們的幼兒教育能力,豐富其幼兒教育經驗。
【幼兒園實施英語教學的探討】相關文章:
• 幼兒園英語教育的現狀
• 淺談幼兒園英語兒歌教學
• 幼兒園英語教育淺析
• 渭南地區幼兒園浸入式英語教學可行性研究
• 在農村幼兒園如何開展英語教學活動
• 幼兒園英語常規課堂教學
• 幼兒園英語教育有效性研究
• 淺析幼兒園英語教學游戲化
• 淺談幼兒園的英語教學
• 武漢市幼兒園英語教育師資配備調查分析
•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英語教學
• 幼兒園英語教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