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笔恰队變航逃笇ЬV要》中強調的重要目標和內容之一。
由此可見,考慮語言環境這一因素。是發展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首要前提。針對農村幼兒語言運用的現狀。我們將語言交往環境作為最主要的語言環境加以創設,使農村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語言交往環境中得到發展。
1 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創設“有話說”的語言交往環境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喜歡說、敢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要讓幼兒有話可說。在教育教學中應注重互動式語言環境的創設,為幼兒提供多層次、趣味性和多樣化的材料,吸引幼兒參與。
1.1 提供適當的教玩具,創設“想說”的語言交往環境
通過提供必要的教玩具來創設語言交往環境是我們最早意識到的、也是較為簡單的、最易出效果的一種方法。以小班談話活動“我的一家”為例,活動前先收集每位幼兒的全家照,活動時先讓幼兒集中學習,再讓幼兒拿出各自的全家照,向老師和小伙伴介紹自己的家庭。由于幼兒人手一張照片使幼兒表述有依據,因此語言交往也就積極起來,一些孩子在運用語言時甚至出現了創新,當一個孩子說“我的媽媽是老師”時,另一個孩子會接下去說:“我的爸爸也是老師”,雖然這句話與前一句話僅是三個字之間的變化,但這恰恰是孩子在語言運用上的創新之處,也體現了他們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選擇運用合適語言的能力。
1.2 開展故事角色表演,創設“喜歡說”的語言交往環境
故事角色表演是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的一種常見的教育方法,它主要是在幼兒熟悉理解作品后,通過扮演某一故事角色來感受、體驗這一角色的心理,從而能正確運用語言、動作及表情等。在角色表演中幼兒雖然扮演的是別人,但卻是以“我”的身份加入的,因此他們在語言交往中也就顯得主動而積極。如在大班文學作品學習活動“小猴賣0”中,教師設計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幼兒進行情景表演,孩子們扮演動物去買東西,但不能把這樣東西的名稱直接告訴營業員,而要用其他描述性的語言,就象“我要買的東西是圓圓的,充氣后可以幫助我學習游泳,不會讓我沉到水里的”這一類語言,由于教師提供的材料與作品中的不同,孩子們很喜歡說。因此在這種特定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孩子們不得不使用一些恰當的能使對方聽懂的語言,促使買賣成功,有些孩子因為“營業員”一時搞不明白而不斷變化使用語言,直至成功。
1.3 鼓勵幼兒提問,創設“敢說”的語言交往環境
新教育觀使我們意識到,教育活動中的提問要變教師的單向提問為雙向提問,并在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落實。落實中我們發現:鼓勵幼兒主動提問并解答對發展幼兒語言運用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在大班編故事活動“兔媽媽的生日中”,當幼兒看到長頸鹿因為個子商而進不了房時,教師就讓幼兒幫忙出出點子,談談自己的想法。于是一位幼兒說:“大伙兒想了一個辦法,一起動手把兔媽媽家的屋頂給掀了,然后就高高興興地進屋吃起了蛋糕”。出現這種說法后,教師進一步啟發:“你覺得他說得怎么樣?”在教師的鼓勵下,聽的孩子中有一人問到:“兔媽媽的房子壞了,下雨就要漏了,她怎么還能高高興興地吃蛋糕呢?”教師就接下去問:“那么應該怎么說呢?”這時提出異議的幼兒和其他孩子都可以來發表自己的想法。通過鼓勵幼兒相互之間提問解答,為活動創設了一個靈活多變的“敢說”的語言交往環境,在這一環境中幼兒必須仔細傾聽他人的話語,同時運用恰當合適的語言承接下去,這時也會較多地融入一些糾正、澄清的語句。
2 借助一切活動中的語言要素創設自主的語言交往環境
語言的運用遍及幼兒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在發展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中,借助一切活動中的語言要素顯得尤為重要。
2.1 讓主題活動成為自然的語言環境
幼兒的行為常受情緒的主導,因此,可以利用他們的情緒和興趣順勢展開活動,營造一個自然的語言環境。如主題活動《七彩的世界》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七色光彩已進入孩子們的視野,聚焦了孩子們的視線。在活動的層層展開過程中,孩子們看到了植物有七彩色,身邊的物品有七彩色,自己吹出來的肥皂泡泡上也有七彩色;記的一天,有一幼兒說:“舞臺的燈光也是七彩的”,但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為了讓幼兒一探究竟,我設計了“七彩世界――舞臺燈光師”的學習活動,并在環境的創設與材料的提供上給幼兒一個與環境互動、生生互動的場所。我先請孩子們用手電筒的光照在白墻上,看看發現了什么,當孩子們打開手中的手電筒后,紛紛說:“燈光顏色都是一樣的”,“是黃色的”,我在白墻上放了幾塊不同顏色的色布,再讓幼兒嘗試,這時,他們驚喜地發現,燈光有了變化:“我是紅色的燈”,“我是黃色的燈”,“我照在綠布上,成綠色的燈了,真有趣”……
接下來的探索過程無疑成了幼兒積累經驗、豐富語言的過程。而最后的總結性談話又成了幼兒自主表達的環境。激發幼兒積極動腦、踴躍發言。我深為他們的想象和創造力所折服,更為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進步感到欣慰。
2.2 讓區角活動成為自主的語言環境
創設與聽說讀寫活動相關的區角,如圖書角、傾聽角、剪報欄、圖書制作區等,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語言學習材料。其他區角也可以放置一些能激發幼兒表達交流欲望的材料,如,在積木區投放一些圖片,在角色區提供電話、手偶、表演材料等。在“出版社”角色區中提供了各種紙、筆、剪刀、尺子、訂書機等,引導幼兒將學過的字做成兒童字典,供幼兒查閱;并指導幼兒自制圖書、寫(繪畫)日記、剪報等;然后師幼共同創設一個展示欄,以“最難忘的”“最開心的”我的新聞”引導幼兒大膽地把自己想說說出來,從而自然地提高語言表達水平。
2.3 讓墻飾的特殊效能成為自由的語言環境
《綱要》指出“要充分發揮墻飾的教育價值,激發、支持和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主動獲取有益的知識經驗!庇變簣@墻飾是一個非常好的隱性教育環境,它的內容緊緊圍繞主題內容和研究課題展開,內容取之于班級小朋友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幼兒的眼光看,用幼兒的嘴巴說,以圖夾文的形式呈現,以動態的、師幼互動的形式不斷的更新展示。比如:大班主題活動《快樂的新年》,圣誕節前,孩子帶來了各國過新年的圖片、資料,他們沉浸在這種愉悅的情緒中,我們便及時抓住這一興趣點,讓這種情感繼續延續,收集有關我們中國人過新年的資料,使孩子們更多的了解我們中國的民俗,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孩子十分樂于參與,紛紛帶來了我國具有民族特色的對聯、中國結、倒福等物。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在看看玩玩中、在說說講講中,在和同伴的交流中,語言的連貫性和表述的詞匯使用等達到了非常好的發展。孩子們體驗到了表現美,創造美的樂趣,也感受到了語言交往的快樂和成功的 喜悅。
3 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創設真實的語言交往環境
我們利用社區資源和自然界資源,為幼兒提供了多種語言交往環境,使他們能步入現實,切實體會,自由地表達個人感受。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教師帶領孩子們踏上鋪滿青草的小路,走進花團錦簇的桃花園,讓他們盡情地感受春天的氣息以及五光十色的大自然景色。在這里,不用教師作更多啟發,孩子們已經是在情不自禁地感嘆與交流了。他們向老師和同伴們用語言熱烈地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而且他們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那么的貼切和自然。激動的高潮過去后,孩子們還會拿出筆和畫紙,把自己最喜歡的景物畫下,拿回幼兒園向其他班級的孩子作介紹。除此。農村秋收時的繁忙景象也常令孩子們興奮不已。來到田野里一邊幫著農民伯伯拾稻穗,一邊有說有笑也成了他們的樂事之一。在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中,展現給幼兒的是一個真實的環境,體驗的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幼兒在通過言語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時,逐漸發展了語言運用能力。
4 促進家園互動,創設有趣的語言交往環境
家園互動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譬如在開展親子活動“看動作說詞語”中家長做一個動作,孩子說出相應的動詞,并做連詞應答。例如:媽媽做“抱”的動作,孩子說“抱――抱娃娃!眿寢尳又f:“抱――抱西瓜!焙⒆釉俳又f:“抱――抱被子!薄议L、孩子共同參與游戲,增進了母子情、父子情,父親沒有了往日的威嚴,幼兒沒有了往日的拘謹,我們看到的是一片歡聲笑語。同時,讓家長從孩子的表現中。不僅僅看到孩子語言的發展,更學習到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在活動中,家長更真實地觀察、了解自己的孩子,體會和孩子在一起的快樂,真切地認識到,父母和孩子相處也需要一種“同伴”之間的交往,從而增進了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幼兒間的情感交流,語言交流。也讓每位家長學習并領悟到,只有營造一個有趣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孩子在充滿安全、愉悅和相互信任的氛圍中開放自己。發展自己,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
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只要我們能創設寬松自由、積極互動的環境,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加語言交流,做到家園配合、共同訓練、同步共育,農村的孩子一樣可以說得很好!
【農村幼兒園語言環境創設之我見】相關文章:
• 淺析幼兒園的環境創設
• 幼兒園環境創設之我見
• 幼兒園識字環境創設中的“四性”
• 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研究
• 幼兒園環境創設之我見
•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實踐初探
• 為孩子們創造良好的環境
• 童話本質的背離
• 利用周圍環境自然資源 構建園本課程
• 環境創設需要教師用心
• 探索幼兒園主題活動的環境創設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