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園主題墻是幼兒園教育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幼兒的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設計主題墻,發揮主題墻的教育作用是幼兒教育中值得探索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 主題墻 班級主題墻 主題墻設計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1 幼兒園班級主題墻設計的理論基礎
1.1教育學理論
在徐卓婭的《幼兒園課程理論與實踐》中將活動室的設置、裝飾等歸屬于隱形課程中,隱形課程是“學生在學習環境(包括物質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體系)中學習到的非預期或非計劃的知識、價值觀念、規范和態度。”主題墻作為一種隱形課程,本身蘊含的價值觀念、知識內涵、技能指導、生活示范等這些教育教學資源,使得幼兒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發展。
1.2心理學理論
皮亞杰的認知結構論認為“兒童認知的發展是通過兒童主體的認知結構與包括物理環境和社會環境在內的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兒童在與外部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建構知識、發展認知、習得社會性行為,使得認知結構得到不斷的發展。主題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幼兒在與主題墻的互動中,同化和吸收著豐富的教育內容,從而建構自己認知的體系。
行為主義理論家華生認為,一個人的習慣是在不斷地適應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個人的行為特征也是取決于環境的,人格是由環境中的行為習慣形成的。華生還認為“徹底改變人格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改變個體的環境來重塑個體,用此方法使新的習慣加以形成。他們改變環境越徹底,人格也就改變得越多。”
2 幼兒園班級主題墻設計的原則
2.1明確教育目標,體現價值
根據勒溫對“個體心理環境”的闡述,我們可以知道,“幼兒對環境的選擇,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目的性水平,乃至帶有盲目性,這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要為幼兒的成長提供有價值、有教育意義的優良環境,避免盲目的、無教育意義的環境給幼兒的成長帶來危害。因此,在主題墻設計中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年齡目標、階段目標和單元目標,使每面主題墻設計都蘊含有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這些內涵豐富、目標明確、具有價值的主題墻設計會為幼兒的學習和成長創造有利的環境,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滿足其發展需求。
2.2考慮年齡特點,有的放矢
幼兒園主題墻設計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與幼兒的興趣特點,年齡特征,認知方式相一致,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原因在于,發展是幼兒時期的第一要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是幼兒園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務。幼兒園班級主題墻肩負著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使命,而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此功能,班級主題墻設計就必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使主題墻和幼兒產生共鳴,幼兒愿意探索和接受主題墻所呈現的內容。
2.3源于日常生活,貼近自然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教育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表明了學前教育要注重與生活的聯系。對于幼兒來說,他們所認識、所學習的對象是不能脫離生活的。脫離生活,脫離幼兒的認知范圍的經驗知識是不能被幼兒接受和同化的。因此,班級主題墻的設計要和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既可以為幼兒提供生活常識,也為幼兒的行為規范提供示范作用。
兒童的天性對自然充滿了好奇心,希望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幼兒生活的環境最好可以感受到和觀察到自身和大自然的變化節奏,引導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處。班級主題墻設計要體現自然元素,將自然中常用和常見的事物呈現在主題墻中,滿足幼兒對自然知識的渴求和需要。
2.4發揮教師才能,形式多樣
作為一名專業的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班級主題墻設計方面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要求,既要有理論作為依據,又要有較強的動手操作布置能力。教師應該不斷地豐富自己的設計理念,同時也要加強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自身的設計能力。在班級主題墻的設計中,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專業才能,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設計形式多樣的主題墻,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
2.5拉近家長距離,多方參與
《綱要》中提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的原則,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家長是幼兒園班集體中的非正式群體,但是與幼兒、教師的關系卻是十分密切。只有將家長資源和班集體緊密結合在一起,才會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合力越大效果就會越顯著。讓家長參與主題墻的設計,廣泛征求家長意見,發揮家長的才能和資源優勢,使主題墻既具有別樣風味,又拉近家長和教師的距離,真正發揮家園共育的優勢,共同為幼兒的成長創設優美的教育環境。
3 幼兒園班級主題墻設計的要點
3.1主題墻主題的確定
幼兒園班級主題墻的主題對整個墻面內容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它好比一棵大樹的根,墻面內容就是大樹的枝葉,所有枝葉都是由根生發而成的,通過多方面內容的設計表現主題。
在班級主題墻的主題確定方面要根據一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點來選擇適合本班級幼兒的主題,同時也要注意從多方面的渠道選取主題,不應(下轉第67頁)(上接第51頁)只局限于幼兒園的教學參考資料,多樣化的主題才能引發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
3.2主題墻內容的選取
幼兒園班級主題墻面的內容是整個墻面的靈魂,是班級教育者教育觀念的承載體,同時也是班級主題的具體顯現。在墻面內容選取方面要注意內容與主題的相互吻合,另外特別強調的是內容的全面性和適宜性。班級主題墻的內容涉及了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健康五個領域的內容,設計者要注意五個領域內容的均衡性,不可忽視任何一個領域,同時在選擇領域內容時也要適合本年齡階段幼兒的需求,不可超出其可接受范圍。
3.3主題墻材料的選擇
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幼兒通過借助一定的物質材料認識外界世界。幼兒從出生開始就有一種對材料尋覓的趨向。從能夠看清周圍事物的那天開始幼兒就從沒有停止過對周圍物質材料的尋覓,他們在與豐富的物質材料的互動中發展。因此,在班級主題墻設計的材料選擇方面,要注意給幼兒提供豐富的、自然的、可操作性的材料,使幼兒在對這些物質材料的操作中認識外界世界,認識主題墻的意義,同時也鍛煉了其小肌肉的發展。
3.4主題墻形式的呈現
幼兒園班級主題墻的呈現形式豐富多樣,有觀賞性設計和操作性設計、有記錄性設計和展覽性設計、有動態設計和靜態設計,不同的設計形式可以表達不一樣的主題和內容,對幼兒的發展發揮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師在主題墻的設計形式方面,要設計豐富多樣的呈現形式,通過多樣的設計,在吸引幼兒注意力的同時也到達了主題墻的教育效果。
3.5主題墻設計的參與者
教師是幼兒園班級主題墻的主要設計者和主宰者,承擔著主題墻設計的主要任務。但是,主題墻設計并不只是教師的任務,要讓家長和幼兒參與進來。家長是幼兒教師的重要合作者,是幼兒成長的親密伙伴。要積極地發揮家長的有效作用,利用豐富的家長資源,使得主題墻的設計具有不同的內涵和意義。同時,幼兒作為主題墻設計的主要使用者,擁有絕對的參與權利,教師要保障幼兒的主體性地位,積極引導幼兒參與主題墻的設計,讓主題墻成為幼兒意志和智慧的承載體,體現幼兒的能動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 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王振宇.兒童心理發展理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 華生著,李維譯.行為主義[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 許卓婭,張暉.幼兒園課程理論與實踐[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幼兒園班級主題墻設計小議】相關文章:
• 淺談如何創新幼兒園管理
• 淺議幼兒園活動課中的教師角色
• 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策略
• 很抱歉,此文章已刪除
• 點評常州市新北區新華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淺談幼兒園民間游戲的社會性價值
• 幼兒園保育工作芻議
•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思考
• 如何有效地進行幼兒園管理
• 關于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分析思考
• 檔案袋評價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
• 芻議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