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能不能發展,能不能成材,不僅是教師教出來的,更是學生學出來的。課堂教學的過程,應當成為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智力加工過程,并應盡可能地提高其智力加工水平。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動都要依賴于興趣!边@句真知灼見地道出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實踐證明,幼兒的學習效率與幼兒的學習興趣、學習欲望、學習動機和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有關。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一語道破了激發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的巨大作用。
對幼兒園教師來說,要提高數學有效性,首先必須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怎樣培養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呢?
一、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有了良好的師幼關系,教師的主導性與幼兒的主體性便得到充分發揮,幼兒就能信心百倍地學習,在學習中也就富于探索和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效率肯定會明顯提高。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幼兒傾注愛心和熱情,提出合理的目標和要求,對他們寄予熱切的希望,就會出現“皮克馬利翁效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能力強幼兒“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弱勢群體“雪中送炭”,使其向優等生轉化。幼兒由“親其師”、“敬其師”到“信其道”,從而樂于接受教誨,樂于投入學習。
二、采用多元教學方法,激發幼兒強烈的求知欲
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需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一種天生的強有力的興趣因素和求知欲,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的成功而不斷得到發展。有的幼兒就是因為學習困難,學習失敗,對學習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營造良好的氣氛,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具體應注意下面幾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幼兒積極思維。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主要是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啟迪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自始至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之中。幼兒的靈感往往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有疑才能激發幼兒認知上的矛盾,使幼兒處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幼兒的興奮點轉移到教師提供的新知背景中,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引發幼兒探索問題的熱情。如喜洋洋馬上要進小學了,它要購買一些學習用品,鉛筆盒7元、卷筆機4元,它帶了一張5元和6張一元,怎樣去買呢?這樣幼兒興趣濃厚,會帶著問題學習,在主動探究中獲取、應用知識,使其心智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2.把握好教學難度,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
設置教學難度前應先摸清幼兒的“底細”。不同的幼兒,學習接受能力不同,合適的學習目標能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應為幼兒創造獲得成功的機會,成功的經驗能使幼兒建立信心,提高興趣。當然學習目標的設置還應該達到幼兒最近發展區,使他們產生適當的內心緊張狀態,調動幼兒的積極求知心理,“目標太高”或者“目標太低”都不利于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3.學習內容分層次要求,因材施教。
幼兒的學習是有差異的,學習的興趣也不相同,為了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個性特長,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彈性,讓幼兒有自主選擇的余地。對能力強的幼兒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對中等幼兒加強知識的綜合能力培養;對“弱勢群體”加強基礎知識鞏固,使其跟上學習進度。如在中班數學教學《5以內的序數》幼兒材料操作時,能力強的幼兒看圖例與標記,小動物填空排序;中等幼兒看標記按順序給小動物排隊;能力差的幼兒講講一排小動物的位置,各排第幾個。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幼兒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共同發展,從而增強全體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4.及時反饋,及時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
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能激發起幼兒進一步努力學習的興趣。知道結果,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使學習的態度更加投入,激起進一步學習的愿望;通過教師反饋又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大班幼兒),樹立克服缺點的決心,繼續前進。對于不同層次的幼兒給予適當的評價,不失時機地對幼兒進行鼓勵,使幼兒保持一種積極的進取心理,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及時評價,使幼兒進一步產生改進學習的愿望;再配合適當的表揚與鼓勵,對幼兒學習成果和態度加以肯定,可以激發幼兒的上進心、自尊心和集體主義感。
三、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引發幼兒多個感官的投入
傳統數學教學形式比較單一,數學教學內容又比較抽象,時間長了,幼兒就覺得枯燥乏味,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效率下降,從而使幼兒產生厭學、不喜歡數學的情緒。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輕松引導幼兒進入直觀、形象乃至虛擬的場景,使其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定然倍增,定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例如小班數學活動《認識圖形寶寶》,即讓幼兒認識各種圖形。如果教師單純出示若干幾何圖形的圖片,機械重復地演示給幼兒看,幼兒就會感到無興趣可言。而制作《為圖形寶寶找朋友》的
課件,畫面上有三個美麗的家,它們分別是小貓、小狗、小猴的家,小貓喜歡與三角形交朋友,小狗喜歡與圓形交朋友,小猴喜歡與正方形交朋友。當鼠標點擊到某個形狀,請幼兒幫圖形寶寶找朋友,并拉到相應的家里;如果找對了,小動物就會發出歡快的叫聲;如果找錯了,這個形狀就會自動回到原來的位置(因為
課件中的路徑是預先設置好的),發出“你找錯了,請再想想”的聲音,幼兒興趣盎然。運用電腦制作形態各異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配上色彩鮮艷的背景及活潑動聽的聲音,整個過程清晰、生動、形象、逼真,有效地刺激了幼兒的聽覺、視聽,使幼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探究欲望,并為完成活動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開展合作學習,建立競爭機制,增強幼兒學習熱情
好勝心強、不甘落后也是當代幼兒共同的心理特征,競賽正是利用這一心理特征而成為點燃幼兒數學學習熱情有效的手段之一的。數學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競賽合作形式,以小組或兩兩同伴為單位,運用集體的力量提高學習效率,不僅可以激發幼兒的競爭意識,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更可以激勵幼兒開動腦筋,對所學知識深究探疑,強化記憶。如大班數學《黑白棋大賽》,通過將幼兒分成組進行黑白子對抗賽、合作擺“6”、“6子通”搶答賽等,幫助幼兒快樂地學習6的加法,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
總之,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促進幼兒學習最有力、最穩定的動力,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充分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熱情,讓幼兒有更大的收獲。
【幼兒園數學有效性教學的策略】相關文章:
• 基于傳統節日下幼兒園品德教育研究
• 幼兒教育游戲應用探析
• 幼兒園親子教育有效策略實踐探析
• 如何創造良好的幼兒園語言環境
• 城鄉幼教異樣與成因
• 淺談幼兒園游戲中情感教育
• 農村幼兒園如何開展區角活動
• 試述幼兒園角色游戲環境的創設
• 幼兒園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分析
• 我國幼兒園教材發展的歷史回顧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 幼兒園文化建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