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提到有效教學,就想起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頭腦里的弦繃得緊緊的,不停地想這個環節后該是哪個了?每當有幼兒回答問題“不上路”,就擔心的不得了,滿腦子想的都是環節,而不是教學的有效性。記得有一次全園的公開課比賽,我選擇《洗滌用品》這個活動時,只想讓幼兒有秩序地上課,不敢讓幼兒放手去體驗。結果在我聲情并茂地講解的時候,下面的幼兒告訴我:“老師,東東吃你的洗衣粉了……”那時的心情真是無法形容。隨著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越來越關注有效教學了。
一、幼兒園的有效教學活動,應以幼兒的發展為目的
教師每天都給幼兒準備活動。每次活動前都要思考:這次活動會使幼兒在活動中得到哪些體驗與發展。認真設定活動目標,將教學活動本本分分地放在以幼兒的發展為主上,尤其在活動中要重視幼兒情緒與情感的發展。平時無論是哪個領域的活動,只要與幼兒安全教育、禮儀發展、習慣養成等方面有關,都要將這些自然而然地結合進去,重視幼兒情緒與情感方面的培養。比如,大班“有趣的廣告”這一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了“糖果”的廣告和一段“讓座位”的公益廣告。在情緒與情感目標上是這樣設定的:引導幼兒知道:為老人和比自己小的幼兒讓座是好的行為;讓幼兒知道:吃完糖果要注意刷牙和漱口、睡前盡量不吃糖果。只有在理論上、意識上武裝自己,在目標設定的時候牢牢想著有效教學,時間長了,才會很大程度地提升自己設計教學活動的能力,使教學目的更符合幼兒的發展。
二、有效教學,在幼兒的活動中要充分體現
(一)讓幼兒多做
以前在教學活動中,總是不敢放,怕亂、怕鬧、怕收不回來,所以自己講的多,幼兒做的少。現在的教學活動中,我總是在想哪部分我可以不說出來,而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知和體驗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前講《3的形成》時,先出示三種物品,然后集體數一數并找到數字“3”來表示。現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準備了“小熊一家”的拼圖卡,鼓勵幼兒給他們一家人找相應的衣服、帽子……不急于灌輸,而是放手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和體驗。
(二)讓幼兒多說
以往的教學中為了追求活動井然有序,總是控制幼兒回答問題的次數。而現在遇到問題,總是給幼兒集體討論的時間,讓幼兒在討論的過程中都得到練習提高的機會。
(三)讓幼兒多表現
以往在幼兒學歌曲的時候,重視的是幼兒能不能將歌詞記住,能不能將曲調正確唱出來,齊唱時效果好不好。現在無論是什么活動,只要是幼兒能表現出來的,就給幼兒創造互相展現的機會,在活動中重視的是抓住幼兒的興趣,重視個體的發展。
三、有效教學應體現在幼兒一日活動之中
作為幼兒園教師,每天與幼兒在一起的時間比幼兒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都長。因此,教師不能將有效教學僅僅體現在集體活動之中。而是要在一日活動中處處體現有效教學,如每日的觀察活動、晨間談話、討論發生的時事新聞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應做有心人,以幼兒為主體,重視各項活動的有效性,才能使幼兒得到更多的發展與提高。
理論引領實踐,實踐經驗指引行為。只要重視有效教學,并在活動中切實落實,就會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每人進步一小步,對整個幼教事業來說就是一大步。我們應重視幼兒園的有效教學,力爭對中華民族的幼教事業發展有所貢獻。
【淺析幼兒園的有效教學】相關文章:
• 淺析幼兒園課程中幼兒教師的角色定位
• 關于幼兒園數學活動的幾點思考
•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培養
• 幼兒園“借”來了男教師
• 淺議幼兒園的保育工作
• 幼兒園如何開展家長工作
• 幼兒教育中多媒體的可行性
• 幼兒園主題活動之我見
• 淺談國際幼兒園美育特點
• 在幼兒園打假了?
• 有趣的幼兒園水鄉民俗活動
• 淺析幼兒園美工區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