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戲劇性游戲的開展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很好聽的BBS用戶名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頒布以后,幼兒的自發性游戲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幼兒的戲劇性游戲就是一種自發性游戲。教師應珍視戲劇性游戲的重要價值,為幼兒園戲劇性游戲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可以說,重視幼兒的戲劇性游戲是落實“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途徑之一。
一、何為戲劇性游戲
戲劇性游戲(dramatic play)是一種“創造性的、自發的游戲。在這種游戲中,兒童憑借自己的想象來創造和編寫戲劇角色、行為或事件。”〔1〕也有學者將其翻譯為“戲劇性扮演游戲”“扮演游戲”“表演游戲”“社會性戲劇游戲”等。戲劇性游戲與我們熟悉的“角色游戲”和“表演游戲”既有相近之處,又有所不同。
“角色游戲”經常發生在社會情境中,幼兒在角色游戲里再現著成人社會的生活。而在戲劇性游戲中,幼兒不再局限于再現、模仿現實生活,他們會創造出一些非現實的幻想性角色,情節也往往超越現實。
“表演游戲”是按照童話、故事中的角色、情節和語言,進行創造性表演的游戲(黃人頌,1989)。戲劇性游戲與表演游戲十分接近,但教師的指導更為弱化,游戲內容也不局限于再現文學作品,而是具有更多的創造性和自主性。
戲劇性游戲的特點是模仿和想象:模仿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想象非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幼兒混合其“模仿和想象”,將自己的現實世界和成人世界連接起來進行游戲,以滿足其愿望和需要。〔2〕
戲劇性游戲和戲劇游戲(drama game)〔3〕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它們具有不同的含義。戲劇游戲較為強調教師的組織和引導,而戲劇性游戲則是幼兒自主自發的游戲,是較為本真的游戲。
簡單地說,戲劇性游戲就是幼兒自發扮演虛構角色的扮演游戲。在幼兒園里,我們經常能看到幼兒會從家里帶來一些小玩意兒,如“魔仙棒”“小公主”“大黃蜂”等。盡管有的教師不允許幼兒帶這樣的玩具來園,但幼兒還是會偷偷地玩這樣的游戲,自發扮演虛構的角色,如女孩子扮演小魔仙,男孩子扮演萬能的變形金剛。其實這就是幼兒的戲劇性游戲。幼兒通過對虛構角色的扮演表達表現自己的愿望,體驗戲劇性游戲帶來的快樂。教師應該理解和保護幼兒的扮演欲望,接納幼兒的戲劇性游戲,給幼兒的戲劇性游戲提供生存的空間。
戲劇性游戲是幼兒的一種自發、自在、自足的“自然活動”,是能讓幼兒真正感受到快樂的游戲。因此,我們應該把戲劇性游戲還給幼兒。
二、為戲劇性游戲提供條件
戲劇性游戲通常有兩種存在形式,一種是幼兒即興的戲劇性游戲,另一種是幼兒根據某一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在一段時間內的持續扮演活動,即有明確主題的戲劇性游戲。
(一)靈活運用空間,支持幼兒隨時發生的戲劇性游戲
戲劇性游戲的最初階段是個別幼兒的即興扮演。為此,教師應該打破空間的功能性局限,支持幼兒自主、自發的戲劇性游戲。
我們發現有時幼兒在玩“娃娃家”時不是在扮演爸爸媽媽,而是在玩“巴拉巴拉小魔仙”的戲劇性游戲。他們還自發地從家里帶來一些魔仙彩石、魔仙棒等材料輔助自己的扮演。教師應允許幼兒將這些材料帶入娃娃家,放置在材料筐中,甚至可以把娃娃家命名為“小魔仙家”。相信幼兒到了這里就會馬上出現角色分工,并能對動畫片中的內容進行創造性演繹。當然,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娃娃家都變成這種形式。
還有,戶外不僅僅是運動的場所,也是幼兒開展戲劇性游戲最寬敞的空間。在戶外,幼兒常常會自發形成一個小團體,在某一角落、大型器械或大樹旁,商量扮演的情節,分配角色,開展戲劇性游戲。滑梯就像一個城堡,城堡上的孩子仿佛都具有了魔法,城堡下的孩子就像找到了一個隱秘的空間,大樹下最適合演繹森林的故事,寬敞的操場也能變身游樂場。這樣的環境足以令孩子們靈感大發,玩上好一陣子。因此,教師不需要將每次戶外活動內容都安排得滿滿的,應該給幼兒的戲劇性游戲留有空間。幼兒在戶外進行戲劇性扮演游戲,爬上爬下,跑來跑去,相互躲閃,體能也會得到發展。
(二)創設專門的戲劇扮演區,支持幼兒主題式的戲劇性游戲
主題式的戲劇性游戲是在幼兒即興的戲劇性游戲的基礎上產生的。
戲劇扮演區的創設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專門扮演的空間,使幼兒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發展故事情節。教師可以在戲劇扮演區投放頭飾、道具等材料,刺激幼兒的表演欲,還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制作他們需要的頭飾和道具等。例如,在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熱播時,教師觀察到幼兒經常扮演其中的情節,創設了專門的“喜羊羊和灰太狼”扮演區。在創設扮演區的環境時,教師和幼兒一起制作頭飾、道具、場景等,根據需要選擇替代物品、自制物品和現成物品,營造一種扮演的氛圍。幼兒進入這個區域后會與同伴協商角色分工,布置場景,選擇所演繹的片段,然后進行角色扮演。幼兒在專門的戲劇扮演區通常會圍繞某個主題展開游戲并且會在一個時段內持續發展或豐富這個主題。
在主題式的戲劇性游戲中,幼兒自主協商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其社會性得到了發展;他們甚至會創造性地演繹動畫片中的情節,改編故事的內容,其創造力也隨之得到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和肢體動作也越來越生動形象,這為日后的戲劇表演打下了基礎。
三、為戲劇性游戲提供適宜指導
盡管戲劇性游戲是幼兒自主自發的游戲,但是教師也應根據不同的情景提供適宜的指導。教師在幼兒自發游戲的過程中應以幼兒為主體,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和制止,也不能置之不理。
(一)當幼兒不需要指導時
游戲是幼兒自己的游戲,并不是所有幼兒都歡迎成人參與,也許幼兒在沒有成人注視的游戲中更愿意自我表現。我們經常會發現在洗手間幼兒說著悄悄話,有時還神采飛揚。其實,這時他們可能正在進行戲劇性游戲,當教師出現時,他們便即刻停止了游戲。這種情況多出現在年齡較小的幼兒身上。如果是這樣,教師不要過問剛才孩子們在玩什么,可以轉移視線,做一個“隱形人”,讓幼兒相信教師不會干預他們的活動。
(二)當幼兒產生沖突時
在戲劇性游戲中,幼兒間的沖突大多發生在分配角色時。有些角色是大家都不喜歡扮演的,有些角色又是大家爭著扮演的。對于不喜歡的角色,教師可讓幼兒自行改編角色,或者用點兵點將、石頭剪刀布等方式讓幼兒作出選擇;對于喜歡的角色,教師可采用“幾個幼兒扮演同一角色”的策略。有了教師的指導,幼兒就不會在角色分配上浪費太多時間了,就能很快投入到角色扮演中了。有時幼兒在進行戲劇性游戲時會忽略“假裝”原則,遇到“打斗”情節時大打出手。這時,教師應引導幼兒理解“游戲是假的”,“打斗”時身體不能觸碰對方等。
(三)當游戲內容缺乏價值時
戲劇性游戲的內容都是虛構的,幼兒可以通過扮演虛構的角色了解他們不能真正了解的世界。幼兒的戲劇性游戲多數來自動畫片,目前很多動畫片的內容不適合年幼的兒童,如“奧特曼”以宣傳打斗為主,其中憑空捏造了許多面目猙獰、形態丑陋、力大無比的怪獸,這種暴力的情節會對幼兒的幼小心靈產生不利影響。如果幼兒開展這種以打斗為主的戲劇性游戲,教師應審視其價值,該阻止就阻止。當然,很多動畫片具有兩面性,教師也不能全盤否定。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到,“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幼兒的戲劇性游戲就是一種幼兒自發表現和創造的游戲。因此,教師應轉變教育觀念,為幼兒的戲劇性游戲創造條件,并且通過仔細觀察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指導,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以實現“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HILDA L.JACKMAN.早期教育課程〔M〕.楊巍,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278.
〔2〕蔡淑苓.游戲理論與應用:以幼兒游戲與教師的教學為例〔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4:30.
〔3〕張金梅.幼兒園戲劇教育課程:大班〔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73.
【幼兒園戲劇性游戲的開展】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家園”合作策略
• 幼兒園游戲教學意義和實施探究
• 幼兒園教育中滲透德育策略探討
• 初探在幼兒園小班實施禮儀教育
• 淺談幼兒園戶外活動的實施
• 淄博高新區實驗幼兒園:信息化促幼兒園發展
• 音樂教育中的幼兒教育論文
• 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
• 關于在全省幼兒園征集打造百所“幼兒園早期閱讀基地”的通知
• 學前教育民間舞蹈教學探討
• 幼兒園學科教學中怎樣滲透法制教育
•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