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調查從教師和家長兩個角度深入了解了“家長約談”工作的進展情況和效果,結果表明:“家長約談”工作在孩子的發展、家長的教育觀念更新、教師的班級管理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家長的滿意度頗高;約談形式的靈活和約談內容的專業性是今后我園完善“家長約談”工作的重點。通過對教師和家長問卷及座談記錄的詳細分析,我園充分吸納了家長提出的建議,對今后的“家長約談”工作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家長約談;家長工作;幼兒;調查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13)05-0011-05
一、問題的提出
孩子生活在一個復雜的教育系統里,幼兒階段的成長在整個人生階段中有著不尋常的意義,因此家長也越來越多地關注孩子在這一奠基階段的教育。在這個教育系統里,與孩子關系最為密切的家長和幼兒教師成為了孩子發展的左膀右臂,他們攜手為孩子的發展護航,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工作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教育部于2012年9月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不僅為教師,也為廣大家長了解3歲~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家長與幼兒教師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若能達成科學的和諧統一,定能助推孩子更健康的成長。因此積極有效地開展家長工作對于幼兒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繼武漢市教科院“十五”“十一五”課題探索出家長約談的方法之后,又進入“十二五”的后續課題研究階段。我園一直在繼續家長工作的探索,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約談”工作已成為我園家長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成為了我園長期堅持的特色工作之一。但是“家長約談”工作究竟取得了怎樣的效果?我園教師在開展“家長約談”工作中有怎樣的心得,又遇到了怎樣的困難?幼兒家長對“家長約談”工作的看法如何?他們有怎樣的意見或建議?圍繞這些問題,我園對“家長約談”工作的相關事宜進行了全面的調查,這將為我園“家長約談”工作的后續開展提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選擇的是“家長約談”的雙方,即對家長和教師均進行了調查。家長代表是從我園的28個班中各班隨機抽取3位小朋友的父親或母親產生的,共計84名。教師是28個班的班長教師,共28名。
(二)調查內容
對教師的調查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師所在班級目前“家長約談”工作的進展情況;“家長約談”工作的開展為幼兒的發展和班級管理帶來的效果;教師在開展“家長約談”工作時遇到的困難和需要的支持。
對家長的調查主要從這三個方面進行:家長對“家長約談”工作本身的認識;家長對我園“家長約談”工作的滿意程度;家長對我園家長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此次調查中,家長問卷和教師問卷均由研究小組白行編制,并經過兩次修改最后發放。問卷內容根據研究需要了解的問題而設置,分客觀題和主觀題兩種,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家長和教師的想法。
2.座談
此次調查還采用了座談的方式,參加座談的家長即為填寫問卷的84名家長。座談會現場,家長分年級組圍繞幾個核心問題進行討論后,再在主持人的串聯下進行問題的深入探討和發言。這種方式便于家長突破文字的局限,更自由而真實地表達,家長可在討論的過程中了解其他家長的想法,同時這種方式也成為了園部集中收集家長真實意見的有效途徑。
(四)調查步驟
1.2012年11月中旬,編制教師問卷,請班長教師集中填寫教師問卷,并提示請隨機抽取家長來參加家長座談會,以便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2.2012年11月下旬,初步整理教師問卷,同時研制出家長問卷,并在研究小組各位教師提出修改意見后定稿,最后發放家長問卷。
3.2012年12月上旬,確定家長座談會時間、形式及相關工作安排,發布家長參會相關事宜通知。12月6日正式進行家長座談,并回收家長問卷。
(五)數據分析
研究用SPSSI1.5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家長問卷發放84份,回收79份,有效問卷為78份,問卷有效率為92.8%。
三、調查分析
(一)教師“家長約談”工作的開展情況
1.據教師反饋,各班“家長約談”工作按各班計劃順利進行。各班從開學就制定了約談計劃,并由班長分配了3位教師的約談比例,大部分班級按照這樣的比例進行約談:班長教師約談50%,配班教師約談30%,保育員約談20%。約談的形式多數采用一對一面談,少數采用電話約談或者QQ交流的方式,個別班級還根據情況進行了集體約談的嘗試。至11月底,大部分班級已約談的家長比例超過半數。
2.就效果而言,大部分教師表示:“家長約談”工作對于班級管理有一定的幫助作用。部分家長與教師約談后,孩子某些方面的表現有所改善,家長與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較以前也能達到一定程度的一致性。但是也有教師表示:還有部分家長不太重視、不太愿意與教師談論孩子的不足,認為孩子現在還小,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是正常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長的教育觀念的傾向性。對于這一類的家長,教師直言很難通過“家長約談”的方式與家長形成教育孩子的共識。
3.教師在進行“家長約談”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主要突出在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和約談時間的安排上。對于部分擁有自己堅定教育理念的家長和部分不重視約談的家長,教師與家長的談話往往拘泥于形式,對孩子的發展未必有好的影響。有61.9%的教師表示希望園部進行學前教育理念、與家長溝通的方法、科學的家庭教育觀等方面的專題培訓,以便教師的家長工作更有質量地開展。另外,66.7%的教師認為時間是約談工作開展的困難之一,由于家長工作的繁忙和幼兒一日生活流程的緊湊及園部工作的紛繁使得教師與家長約談的時間較難協調,時常因為各種原因更換,教師常常是利用下班時間與家長約談。 可見,對于約談的時間和約談的方式,教師在跟家長進行溝通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征求家長意見,選擇適宜的時間和方式跟家長約談,以追求最佳效果。
3.在家長代表座談會中,家長為我園的家長工作開拓了新思路
針對目前80后的家長群體特征,我園可以為家長建立信息平臺,讓家長之間相互學習,自己解決問題。有家長提出:“如果建立一個家長溝通的公共平臺,有的事情我們可以相互溝通,在網絡上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有的資源我們家長也可以共享,如果遇到別的家長也有相同的教育問題,我們可以相互討論和借鑒,這樣也可以幫助教師減輕工作量。所以非常希望幼兒園能提供這樣的交流平臺。”同時,家長期望幼兒園能有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家長進課堂、期末匯報表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幫助家長更直接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與教師期望一致的是,家長也建議幼兒園能以適宜的形式多做培訓,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
(三)家長基本情況介紹
教師反映在約談的時候由于家長群體不一樣,家長的教育觀念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采取的相應的溝通方式和策略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調查對家長的基本情況做了了解以供分析并為提出改進措施作參考。
如表4所示,孩子的父母大部分是在企事業單位工作的。他們往往工作繁忙,而且工作時間比較長,他們常常很注意孩子的物質生活需要的提供,平時很少能夠有時間和精力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對于這樣的家長群體,教師應主動與家長交流“教育經”,這是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和教育能力的關鍵渠道。還有1/5左右的家長是在教育行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他們往往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教師在與這一類家長交流孩子教育的問題時,主要是幫助家長掌握幼兒階段的發展、學習特點,幫助家長對孩子提出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要求,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挖掘“家長教師”資源,也從家長這里獲得教育的新經驗,以更好地服務于孩子。
從表5可以看出,我園的家長群體文化素質普遍比較高。大部分的家長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教育理念,部分家長還非常有主見,幼兒教師在跟家長溝通的時候還要注意“傾聽”,多了解家長的想法,知道家長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出符合孩子發展實際的教育建議。
四、結論
在家長和幼兒園教師建立的這樣一個信息交換系統里,他們通過“家長約談”的方式(信道)互通信息,相互交流,共同為孩子的發展傾盡全力。幼兒教師和家長既是信源也是信宿,他們同是跟孩子密切接觸的“大人”,當幼兒教師通過家長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現時,家長是發出信息的信源,幼兒教師是接收信息的信宿;當家長向幼兒教師了解孩子在園的各方面表現時,幼兒教師是信源,家長是信宿。他們通過家長約談的方式相互溝通,對于尚不能準確表達自我的幼兒來說,家長與幼兒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能迅速而有效地將孩子在家庭中和在幼兒園中的表現和諧地統一在一起,方便家長和教師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并輔助幼兒的發展。可建立關系模型如圖3:
模型顯示了家長與幼兒教師之間信息交流的一個動態過程,家長約談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和渠道,做好家長約談工作將使我們為更好地服務孩子創造和諧統一的環境。結合我園實際情況,在充分吸納家長意見后,我園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家長約談工作:
(一)教師可根據家長對象靈活選擇約談方式
對于隔代教養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約談應該盡量采取面對面的交流形式,方便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若是工作繁忙的爸爸媽媽,則可以適當考慮通過電話和QQ網絡信息等便捷的方式與家長溝通幼兒的情況。園部可為給教師提供適當的時間和資金上的支持,為“家長約談”工作提供更多的發揮空間。
(二)約談內容不局限于談孩子的表現
教師與家長約談的內容可以不局限于孩子近期的表現,有關教育觀念的問題、幼兒園近期保教安排的介紹、家長教育的心得等都可以成為約談的內容。這些話題可以幫助幼兒教師和家長對雙方的教育觀念多一些了解,以便雙方建立接近一致的幼兒教育觀念。
(三)加強教師專業素質的培訓
加強教師對先進幼兒教育理念、溝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訓,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幫助幼兒教師更好地與家長溝通。溝通是一門藝術,對于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特質的家長,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在與家長談論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教師若能夠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自己的經驗分析幼兒教育問題,家長工作的開展將更加地有效。
(四)增加對家長的專題培訓
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困惑往往具有群體性,通過專題講座形式集中解決部分家長的教育困難是值得嘗試的方式。如爸爸群體對孩子教育的影響受社會大環境的限制,其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養家糊口上,往往容易造成孩子父愛的缺失。若能通過集體培訓的方式幫助爸爸們掌握跟孩子溝通的技巧,并在實際操作上做一些指導或者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方法,一定可以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兒園“家長約談"工作調查】相關文章:
• 論幼師職前教育課程設置情況的影響
• 聚焦幼兒園日常生活情境中的學習
• 岷縣幼兒園幼兒性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 幼兒園教師性別教育觀念現狀研究
• 拯救孩子從幼兒園開始
•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
• 幼兒園大班教學
• 讓幼兒園的管理變得簡單美麗
• 樂理課學前教育論文
• 存在于幼兒園教育理論研究方面的問題
• 加強幼兒園黨建工作的思考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