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活動不僅能給幼兒帶來快樂,還是發展智力和培養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擴大幼兒視野,增進幼兒的知識,豐富幼兒認知的經驗。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在獲得技能的同時,鍛煉了手腦協調能力和操作能力,陶冶了藝術情操。所以只有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進行形式多樣化的教學,才能實現“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這一目標。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除了延續以往的簡筆畫、添畫、想象畫、涂色畫等我增添了以下的表現形式。
一、手指點畫
手指畫適合兒童的生理發育特點――在手部小肌肉和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的時候,兒童還不能完全學會握和精細動作之前,小手已經是孩子的第一支畫筆。手指畫無需學習任何技法,可以自由地點、按、拖、拉等,充分展現兒童畫意象期(非寫實期)的創作天性,極大促進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其次,手指畫遠比線條畫更富有吸引力的色彩創作特點,能夠讓孩子長時間從事主動性活動,從小培養孩子的耐心與專注力。最后,鮮艷色彩的情感魅力能有效激發孩子的積極情緒,而令成人也會感到驚奇的手指畫藝術效果讓孩子充滿成就感,有助于從小建立孩子自信與樂觀的天性。
二、粘貼畫
從粘貼畫的定義可以得知需要利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其中,工具有剪刀、毛筆、刷子、雙面膠、膠水、漿糊、即時貼等。在材料中,作為底紙的材料有卡紙、水紋紙、蠟光紙、報紙、掛歷紙、廣告紙等;粘貼在底紙上的材料包括自然材料(沙子、豆子、樹葉、蛋殼、果殼、竹竿等)和非自然材料(花布、毛線、包裝繩等)。
粘貼畫活動首先,它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其次,可以促進幼兒腦、眼、手的協調,鍛煉手部小肌肉群。挖掘適合于幼兒園粘貼畫教學的內容,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兒童在實際生活操作中建構知識。生活環境(特別是本土的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在幼兒的知識建構、身心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應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結合當地的生活文化,探索適合本地特色的粘貼畫教學模式,實現粘貼畫教學的地方化、區域化、個性化。
三、吹畫
吹畫活動就是用嘴或其他工具把滴在紙上的顏料水吹散開,形成畫面的一種美術形式。它工具獨特,氣氛輕松,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從作畫的過程來看,變化的畫面使幼兒不斷聯想構思,手、眼、腦得到了協調發展。吹畫的作畫過程,實質上是幼兒不斷想象、創作的過程。
組織幼兒到真實的自然、社會情境中感受、體驗,積累想象所必須的感性經驗。比如在作動物吹畫前,帶他們到動物園去,讓他們觀察各種動物的特征、生活特性等;作樹的吹畫前,帶他們到大樹前,讓他們知道樹有樹根、樹干、樹枝,吹畫時樹要吹成下粗上細,還要吹出許多樹枝來。吹畫時,故意把畫吹得模棱兩可,什么都像,也什么都不像。讓幼兒自主表現,給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同時其他幼兒去感受,去想象,并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還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刮蠟畫
刮蠟畫是繪畫中的一種新形式,符合幼兒對新奇的東西充滿好奇,喜歡探索的特點。刮蠟畫的重點是要用油畫棒均勻的涂兩層底色。刮蠟畫所使用的工具各種各樣,有牙簽、鑰匙、發夾、筆帽、吸管等。同一種工具使用方法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刮畫工具可以表現不同的線條、圖案。
在幼兒嘗試刮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關鍵在于激發幼兒的興趣。教師要把握好時機,在幼兒需要的時候,給予幼兒適當的指導,使幼兒更好地進行表達和表現。幼兒刮蠟畫操作時,教師指導要適當,以調動和激發幼兒對刮蠟畫的興趣為出發點。因為有的幼兒對長時間涂色缺乏興趣,有的涂色不均勻,有的涂色沒有規律,有的涂好第一層底色就急于刮畫。因此讓幼兒通過看、摸、聞、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積累生活經驗,并將其經驗轉化為內在表象,然后用刮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增強對刮蠟畫的興趣。
五、幾何圖形拼貼畫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幾何圖形拼畫是一項趣味性很強的美術活動,在這活動中,不僅能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提高繪畫的技能,而且能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知道很多物體是幾何圖形,在這個基礎上,及時為幼兒提供繪有各種幾何圖形的彩色圖畫紙,讓幼兒想一想這些幾何圖形象什么,再讓幼兒為幾何圖形添畫,在此基礎上,讓幼兒隨心所欲地將現實與想象的東西繪制出來,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充分調動了孩子們在繪畫活動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有的小朋友把圓形添畫成了氣球、蘋果、樹、花等,有的在圓形下畫了一條線就成了美麗的氣球,畫了兩條線又成了高人,有的幼兒在正方形上畫的兩條線就成了電視機;把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添畫成了收音機、錄音機、電視機、冰箱、樹、汽車等,把半圓添畫成了烏龜、小轎車,把梯形添畫成了花盆等。幼兒還可以將多種圖形進行拼貼,組成完整的圖畫。
六、剪紙貼畫
剪紙藝術在我國可以說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藝術,它是指通過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出生動、形象的圖案的一種藝術形式。幼兒園的剪紙貼畫活動是指幼兒使用刀,在彩色紙上剪出簡單的圖形,粘貼在襯紙上的一種活動。通過剪紙貼畫,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例如:當教師要求幼兒按規定的主題剪貼成一幅情節畫時,幼兒要根據平日積累的知識經驗,經過分析、判斷、綜合,運用所掌握的剪紙技能,創造性地剪貼一幅畫面。在這類活動中,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發展。剪紙貼畫活動可以促進幼兒小肌肉動作的發展,使手指、手腕、手掌、手臂等處的小肌肉得到充分的發育。因為在剪紙的過程中,幼兒要利用剪刀的開與合,將紙剪成各種需要的圖形,這就需要這些小肌肉的活動。經常使用剪刀,手的動作就會越來越靈活。剪紙貼畫活動可以使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得到發展。因為幼兒小肌肉發育不完善,力量和耐力較差,動作還不協調,因此剪出的線條是不均勻的,甚至雜亂。隨著幼兒手部肌肉控制能力的發展,目測能力的提高,逐漸地能控制剪刀的方向和力度。在剪紙貼畫活動中,幼兒要按教師的要求剪好圖形、粘貼、壓平。在活動中能培養幼兒有計劃、有秩序、做事認真的工作習慣。
總之,要培養幼兒多種美術活動表現形式還需要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的探索和嘗試,挖掘更多更適合幼兒的美術表現形式,豐富幼兒的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方式,同時發展幼兒通過美術創作而形成和培養的能力,我想這才是我們培養幼兒多種美術表現形式的初衷和歸宿。
(作者單位:通化市二道江區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美術教學多樣化初探】相關文章:
• 幼兒教育與幼兒護理新課程體系構建
• 如何開展幼兒園的區域活動
• 淺談幼兒園創意手工園文化建設
• 淺談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有效性
• 《幼兒園創造性課程》評介
• 不愛上幼兒園的大赫
• 幼兒園管理中智慧策略的運用
• 分析幼兒園消防工作的開展
• 家園聯合,加強幼兒園管理
• 讓幼兒園綠化養護省錢更長效
• 淺談家庭幼兒園社會德育之互補
• 幼兒園數學教育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