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國學教育的內涵及其意義 “十年樹木,百年育人;育人為本,道德為先”,這是中國人都知道的道理,從中更能看出培養健全人格的人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國學教育的重要地位不容被忽視。3~6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發展時期,同時也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和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目前中國大部分幼兒都是獨生子女,最常見的是“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在這種成長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幼兒存在普遍的問題:缺乏愛心,不尊重長輩,蠻橫,自私,合作與分享能力差。面對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幼兒階段的基礎教育理應讓國學傳統文化的內容占據相當的位置。俗話說的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小培養起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影響幼兒的一生。因而,更多的教育者意識到,國學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經過風雨洗滌的國學教育應該走進基礎教育機構――幼兒園。
作為特色教育的一種形式,國學教育走進幼兒園經過實踐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過去對國學教育并沒有興趣的家長在接受采訪時說,看到他的兩個孩子在接受過國學教育所產生的巨大變化,讓他對國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以前經常互相爭搶玩具和零食的兩兄弟懂得了互相友愛和謙讓,有零食吃的時候會自動給兄弟留下一份,而且在吃過飯后會主動和打掃衛生,然后自覺的看幼兒刊物,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把碗筷一扔后就泡電視。”[2]
在石家莊一所把國學教育作為特色的幼兒園中,“孩子們不但能朗朗背誦三字經、曾廣賢文、以及短小精悍的絕句,而且能主動地去用其中的內容去進行交流、處理小朋友之間的糾紛,看見柳樹他們會說出: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午餐時有人掉飯粒他們會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看見圓圓的中秋月亮會說: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同伴之間有了爭執孩子們就會想起三字經里所說的:融四歲,能讓梨,教育彼此要互相謙讓。”[3]
他們不但從中增長了文學知識,了解了一些歷史事件、歷史朝代的變更,認識了大量的漢字,極大地開發記憶潛能,為幼兒今后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國學經典也為人們指明了思想標準和行為規范,讓幼兒明白了為人處事最基本的原則和道理。
二、幼兒園國學教育中遇到的問題
國學教育走入幼兒園后,孩子變得懂事了,對國學的興趣也提高了。但仍然不能掩蓋在幼兒園國學教育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引起的一些爭議,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1、無法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表現為很少有家長對國學有所了解,家長表示,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讓孩子在課余接受一定的國學教育,大多數家長則錯誤地以為國學就是“之乎者也”,認為國學已經過時,在現代社會中沒有用處。在石家莊,國學教育從五六年前就開始推廣,但發展并不快,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⑴很多人認識到國學教育對孩子做人、知禮方面確實有好處,但是在考學應試的大環境下,國學教育并沒有多大作用,因而,一些家長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產生了一些猶豫,從而影響了國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⑵因為西方文化的傳播,尤其是整個社會對英語的過分重視,致使人們漸漸淡忘了自己民族的文化。
2、國學教育面臨師資匱乏,教師素質不高的問題。在我省國學教育一直沒有形成完善的培訓機制,國學教育對老師的素質要求特別高,要求老師總體上要有一定文化基礎,因為國學涉及面非常廣泛,僅僅對單一的某個面了解還不夠,國學教育要求全面型的人才。研究歷史、中文的老師比較接近這方面人才,但是這方面的好老師特別少,而且照本宣科式的教授方式不能勝任幼兒園中的國學教育;只對某個方面有研究的老師并不能真正抓住關鍵點,不會從文化角度透徹講解。
3、幼兒園國學教育的教學內容枯燥單一。這跟老師和家長對國學存在普遍誤解有直接的關系。在內容上,國學不僅包括古圣先賢所創作的“國經”,還包括經過五千年所傳承下來的“國藝”和“國技”。幼兒園往往熱忠于“國經”,忽略了對“國藝”和“國技”的教授,不僅幼兒覺得死板枯燥,而且造成國學教育內容的片面性。恰恰在“國藝”、“國技”文化中體現的內容更是博大精深。只教授幼兒古圣名著的國學教育,不能算是真正的國學教育。
4、幼兒園國學教育方式古板。在幼兒園,很多時候不是幼兒不愿學習,而是總是面對著抽象晦澀的四書五經,很難有興趣持續地讀下去。我們要做的是采用多種適合幼兒的教育方式,讓幼兒從被動學轉變為主動學,從知之到好之再到樂之,讓幼兒在體驗和實踐中學習,而不是死讀書、讀死書。
5、對國學內容“照單全收”。中國五千年歷史匯總而成的大文化體系肯定泥沙俱下,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去粗取精。比如幼兒讀經,應當有所選擇,把四書五經統統背下來,并不符合幼兒生理和心理發育特點,甚至違背認知發展規律。而且,《三字經》、《二十四孝》之類屬于古時的蒙學教材,這些教材中的一些思想已經十分陳舊,在現代已經不適用,更不適合幼兒背誦和學習。如果不加鑒別,不分精華和糟粕,對幼兒未必是一件有益的事。
三、幼兒園國學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
國學教育實施過程中,可以配合與知識相關的圖片和實物,有條件的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將課堂放在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實現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幼兒園走廊、辦公室、教師備課室、食堂、衛生間等公共場所張掛一些制成古色古香的經典名畫、名家的畫像,和簡單的字畫、經典格言等。幼兒休息、午餐、從事安靜活動時,放一些國樂名曲來讓幼兒放松身心。在幼兒活動室中,可以裝飾上具有中國特色的工藝品,比如中國結、宮燈、花臉、窗花等。讓幼兒在充滿中國特色的環境中進行活動。又如每個中國傳統節日到來的時候,幼兒教師可以在班里開展傳統節日專題課程,介紹傳統節日的日期、歷史由來、習俗等等。
在各個年齡班中,可以制定專門的國學教育課,但最好把國學教育內容滲透到各個領域的課程中甚至可以融入到區域活動之中。具體體現為:⑴在游戲活動時,把國學經典著作中的內容編成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歌等形式進行誦讀,可以讓幼兒在游戲中對國學內容進行鞏固;⑵在幼兒園
音樂活動中,可以給經典國學著作譜上簡單的譜子,讓幼兒進行吟唱。在對幼兒進行
音樂樂感教育的同時進行國學教育;⑶在語言活動中,可以把中國的英雄人物和偉人的故事作為題材,既對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了發展,又穿插進了國學教育的內容;⑷在表演活動中,把有啟發意義的歷史故事作為劇本,讓幼兒進行角色表演活動;⑸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欣賞名家的名畫、名作,動手執筆進行“玩墨”活動。
參考文獻
1 朱敏等.別讓國學熱變了味[EB/OL]
2 李天鴻.幼兒國學教育期待政策調控引導[EB/OL]
3 王博.四書五經走進課堂[J].中國教育報,2001.12.15,第一版
【淺析幼兒園國學教育】相關文章:
• 幼兒園節日文化活動實踐的點滴談
• 幼兒園規則教育的考察與分析
• 致全省幼兒園教師的倡議書做專業的幼兒園教師
• 淺談幼兒園小班環境讓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 幼兒園兒童體格發育與營養狀況分析
•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有效性研究
•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開展方法之我見
• 新課改下幼兒園的教學管理研究
• 單親家庭幼兒教育積極心理學淺析
• 幼兒園教師工作計劃的重要性
• 淺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 幼兒園色彩畫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