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多方理論學習與研究的基礎上,認清了幼兒園教育管理的本質;在個人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幼兒園教育管理的實踐原則、發展模式以及有效途徑。
關鍵詞:幼兒教管體系;教管原則;發展模式;有效途徑
2011年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十年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幼教事業發展的轉折之年。回顧過去的三十年,眾多幼兒園以蒙氏教育、雙語教育、多元智能等理念開創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發展之路。展望未來的十年,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多元文化融合來構建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幼兒園體系,必將成為全球化時代中國幼教事業發展的趨勢。因此,在新形勢下,各幼兒園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家的方針政策創造具有本園特色的教育管理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是未來幼兒園教育發展主流和趨勢。
一、幼兒教育理念的發展分析
早在兩千多年前,偉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學思并重、以約馭博、寓教于樂等教育理念,分析其教育思想對當今的幼兒園教學具有重要啟示,如何正確的因材施教、啟發誘導是我們教育界永恒的主題。
西方眾學派的教育思想家也各自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教育理念,如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他批判了傳統教育的弊端,并以自然哲學為理論基礎,明確提出教育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尊重兒童天性的發展,把兒童當作兒童來看待,強調在活動中進行學習;裴斯泰洛齊的要素教育思想,提出教育過程要從一些最簡單的、為兒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開始,再逐步過渡到更加復雜的“要素”,促使兒童各種天賦能力全面和諧地發展;赫爾巴特的主知主義教育思想,強調多方面的教學必須是完整統一的,不容許有雜亂無章的現象和輕率的態度,需要根據兒童的心理活動的規律,建立一種合適的教學程序,由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從而提出了教學過程應分為:清楚、聯合、系統、方法四階段;福祿培爾的幼兒園教育思想認為人的天性表現為四種本能,即活動的本能、認識的本能、藝術的本能、宗教的本能。后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又出現了“新教育”思想、實驗教育思想、“自由教育”思想、勞作教育思想、“進步教育”思想、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等“現代教育”派理論,并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成為西方教育思想體系中一個最系統最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研究西方的教育理論成果對于我國幼教思想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回到社會主義教學理念的分析,馬克思對教育人文價值的揭示,完整地闡析了教育人文價值的內涵與意義:教育要關注人的需求,體現人文關懷的品質,是發展教育的目標。馬克思深刻地闡述了“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是認識教育人文價值的切入點與前提,這就明確了馬克思教育思想所追求的人文價值的性質。只有把實現人的本質力量的個性自由作為人文價值的核心目標,才能正確理解馬克思教育思想的實質與核心,如此才能全面而深刻地揭示教育主體性原則的實質。馬克思把自由個性的人當作教育的價值目標,但十分強調個人與社會發展獲得統一,使個人的個別存在向“人的社會存在”的復歸,破除了傳統教育人文價值思想中存在著的個體與群體對立的界限,揭示了教育人文價值的本體意義。
毛澤東思想在不斷的革命實踐中,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教育理論。思想中提出了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社會現象,培養什么樣的人,培養目標是什么,這是教育性質的最終體現。雖然毛澤東的思想主要是關于青年職業教育方面的,但其中的教育理念在幼兒教育方面也是值得運用的。
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鄧小平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是從社會主義現代化整體的角度對教育戰略問題的深刻論述。“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集中體現了鄧小平同志關于我國教育的發展要為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為迎接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為國家的未來發展服務的思想。搞好、搞活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關系著現代化教育的成敗。中國的教育要從“應試教育”的圈子中掙脫出來,大力發展素質教育。
江澤民同志在《堅持把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引向深入》一文中指出,學習鄧小平理論,“既要注意從總體上和科學體系上領會和掌握這一理論的基本內容、基本觀點和基本精神,又要注意從這一理論論述較多的若干重要領域,對有關的思想理論和方針政策進行系統的學習和理解。”從對鄧小平理論“總體”理解的高度,結合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對鄧小平教育理論的主題及其科學體系作出深入的探討,這是我們學習、掌握和運用鄧小平教育理論的重要視角。通過對鄧小平教育理論的進一步研究,推進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理念的多層次發展。
胡錦濤同志提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結合科學發展觀,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剖析當代中國幼兒園教育管理的發展方向,全方位,高層次的探討,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教育理念,科學發展的建設現代化的幼兒教管體系。
在《幼兒園教育研究新探》一書中,教材試圖闡明幼兒園教育研究的性質、特點和意義,強調幼兒園教育研究旨在提高幼兒園保教工作的效率;強調幼兒園教育研究要結合幼兒園和幼兒教師的工作實際,著力于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增強幼兒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感;強調幼兒園教育研究與幼兒教師實際工作的緊密結合,強烈希望幼兒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能將兩者融為一體,堅決反對不顧幼兒教師的保教工作去要求他們進行所謂的研究,因為幼兒教師的核心工作就是教育好孩子,而不是進行所謂的研究。幼兒教師的教育研究必須圍繞如何做好“教育好孩子”這一核心工作轉,必須為這一核心工作服務,而不應讓幼兒教師過多地“分心”。幼兒教師進行的教育研究,是基于教育實際工作的研究――“在教育中,通過教育,為了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解決保教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尋求真實的答案或改進性的措施。該書通過多元化的案例研究不斷的在讀者闡述著“幼兒教育應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思想。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教師需要引導著孩子向著快樂的方向發展,幼兒在幼兒階段應該沉浸于樂善、樂慧、樂美的樂園中,為每位幼兒的一生打下終身受益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辛濤、申繼亮.論教師的教育觀念[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01).
[2]林正范、徐麗華.對教師研究的認識[J].教師教育研究,2006,(02).
[3]高瀟怡、龐麗娟.教師的兒童學習觀與其教育的關系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07,(03).
【淺談幼兒園教育管理――關于《幼兒園教育研究新探》感想】相關文章:
• 高校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之我見
• 幼兒園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與思考
• 讓家長助教活動走進幼兒園課堂
• 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
•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理性探討
• 幼兒園手工教學活動模式淺析
• 探究新時期幼兒園常規教學策略
•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 淺談幼兒園班級管理新策略
• 幼兒園,稀缺之園?
• 淺析幼兒園區域材料的合理投放
• 淺析幼兒園美術繪畫教學的誤區